2020年11月30日星期一

昔日演出节目单之:

鼓乐迎春


       “鼓乐迎春”是 1969年新加坡唯一有团员津贴的华乐团 - 国家剧场华乐团的第一场正式公开演出,也配合新加坡开阜150年庆祝,在维多利亚剧院连演三晚,当时演出的曲目或传统或近作都很淳朴亲切平易近人,为何如今却成了“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这也是个人有生以来第一次上台,那年我17岁,虽然只是个无足轻重的打击乐“学徒”,在音乐会里也仿佛可有可无,但从舞台上望下去观众席济济一堂黑压压的一片,也不由有点紧张 ........... 为了演出还特地到牛车水买双新鞋,由于正值华人新年期间,牛车水人来人往气味纷呈的春节氛围至今难忘 ….......

1.12.2020


国家剧场的回忆之:

新春忆旧


       过去几年,每当农历新年前后都会翻出《鼓乐迎春》以及《鼓乐民歌》这两张黑胶唱片来听听,以重温回味当年的情怀。

       《鼓乐迎春》如果不是本地第一张华乐唱片也应该是最早之一吧?

       那是1960年代末期国家剧场属下华乐团的第一张唱片,国家剧场华乐团是当年本地第一个有团员津贴的业余团体,乐团每个星期固定排练两次,一般团员每个月可领取当时算是“可观”的40大元!(声部组长可得60大元!)不要小看这“40大元”,当年的40元比起现在的400“小元”好用得多了,试想想,那时的工厂工人日薪一般才3 - 5元,一个经理的月薪一般也只是S$500上下,一辆崭新的小汽车才几千元,一碗鱼圆面 …........

       华乐团“40大元”的“薪金”都装在一个小封套里,在当年那个“饥饿困苦”的年代,每到月底一看到这个可爱的封套心情就会有如许冠杰歌曲里的那句:有嘧嘢(什么)会令你心花怒放 …............ ?!

       由于当时年纪轻,刚加入乐团当“学徒”时还无“薪”可领,也没有资格参加乐团第一张唱片《鼓乐迎春》的录音,只能带着羡慕的眼光巴巴的看着别人走进录音室。如今听《鼓乐迎春》这张唱片,虽然演奏技术明显不如今天的许多专业甚至业余团体,但还是有一定的可听性,除了感情因素,就是其中满满的“诚意”,你可以想象乐团当年的正式音乐会每年只有一两场,而几乎一整年都在积极认真的练习那十来首大小合奏曲吗?

       其后的《鼓乐民歌》可说是《鼓乐迎春》的姊妹唱片,由国家剧场属下合唱团和华乐团合作灌录,应该是本地第一张华语合唱唱片。个人以为这张唱片的整体水平要比《鼓乐迎春》高一点,除了合唱团有不俗的表现(尤其是“信天游”以及“远方的客人请你停下来”),担任领唱的罗琼芳以及吕政成的演唱更是可圈可点,很难想象新加坡当年居然有如此人才!可惜天不假年,如今两人都已作古!

       《鼓乐民歌》是华乐团第二次录唱片,这回我有幸赶上,富有江南风味的“花朝前夕”前奏里的几声“笙响”,正是区区不才的小小贡献!

       在《鼓乐迎春》和《鼓乐民歌》之后,国家剧场华乐团在指挥郑思森的领导下又灌录了一张也是乐团解散前的最后一张唱片《大联欢》,感觉上已经没有上一张唱片的兴奋之情,整体效果似乎也有点差强人意。

       俱往矣!大年初一,兹摘录“花朝前夕”里的一些句子,希望能为朋友们增添一点春意喜气:


春风暖,吹绿了江南。

春雷动,响彻了高天。

让春光明媚无边,愿万紫千红开遍,

妆扮好那人间大地!

16.2.2018/18.8.2018











2020年11月29日星期日

昔日演出节目单之:

中艺民族乐团


       这是中艺民族乐团1978年的一场演出,在维多利亚剧院一演就是四场,比现在的专业乐团还厉害?还是当年社会上的华乐“氛围”比较好?

       看看当年的节目单,也许是华文源流民间团体?也许是经费问题?连英文也省了。节目单里头除了乐曲介绍,还有和音乐有关的论述文章诗作甚至乐谱(记谱?),这是当时许多华文源流团体的普遍作风,也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文化气质的流露。值得一提的是,演出节目里也包括本地作品 ….......

       今天回顾,以当年的种种条件,一个业余团体举办这样一场音乐会并不容易,姑不论水平(毕竟还是个民间业余组织),但在此,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对文化和理想的追求,其任劳任怨自力更生的精神也令人钦佩。

28.11.2020














昔日演出节目单之:

青年华乐团马来西亚演出





       偶然翻出这份1973星洲日报周刊,报导了新加坡国家青年华乐团在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演出,看到当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谭泽江演奏笛子的照片,此情此景恍如昨日,时光飞逝啊! …..... 另外照片里吹笙的不是我而是李粉德。

28.11.2020


2020年11月28日星期六

昔日演出节目单之:

工商校友会艺术团巡回西马演出


       1972年工商校友会艺术团一大团人浩浩荡荡到西马的怡保,马六甲,亚罗士打以及槟城等地做巡回演出,节目有合唱,华乐合奏,声乐独唱以及华乐器独奏等等 …....... 我们一班年轻玩华乐的朋友虽然不是工商校友也应邀参与,当今本地商界红人吴学光也同行表演手风琴。


29.11.2020


















昔日演出节目单之:

新中现代舞交流


       1994 的新加坡艺术节迎来了中国广东实验现代舞团。这是一个新中现代舞交流会”,参与者除了一流新中港编舞家与舞蹈员,还有新加坡的音乐家以及艺术家如林曜,陈瑞献以及黄意会等等 …....... 更有“间接参与”的当年上海乐团交响乐队以及合唱团。

28.11.2020











娘惹晚餐





       昨晚在直落布兰雅坡 Telok Blangah Rise 太太老家一带吃晚餐,在那偏僻的老组屋区一隅,坐落在一排店屋的尾端,是一家我们不时光顾,烹调一流的娘惹小餐馆,虽然疫情对其生意似乎不无影响,但食物水平却始终如一,这是一种非常传统地道的南洋风味,令人一边吃一边想起从前 ….......

28.11.2020

照片:Kuih Pei TeeLongtonggadogado

2020年11月26日星期四

昔日演出节目单之:

人协十五周年纪念演出


       作为新加坡第一个职业华乐团 - 人民协会华乐团的指挥,吴大江第一个大型演出就是1975年人协十五周年纪念演出音乐会。这场演出由吴大江以及人协铜乐团指挥林哲成以及林哲源联合担纲,并由林哲源和林哲成负责指挥上半场节目,吴大江指挥下半场。

       为此,吴大江还创作了一首含合唱的中西联合乐团合奏大型作品 - 《我的祖国》(里头也穿插了一首由我改编的《卫国军进行曲》)。中西联合乐团成员除了外援的西洋弦乐以外,基本都是人协一中一西两个乐团的团员,乐团首席是已故新加坡著名小提琴家萧熙城(新加坡留美小提琴家萧丽君的父亲)。联合合唱团为人协合唱团以及星市合唱团。还请来当年任职新加坡电视台的林兴导担任朗诵。

       音乐晚会在国家剧场举行,当时的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还是晚会的主宾。

30.6.2018


老照片:吴大江指挥中西联合乐团及合唱团演出大型史诗《我的祖国》,在指挥右边坐着的是担任朗诵的林兴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