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胶情怀之三:
寻得黑胶
重新玩黑胶唱片似乎还不算太迟,庆幸当年多少打下了一点(收藏)基础,今天不须从头开始。加上机缘巧合
-
蒙本地唱片收藏家卢鉴江以及李宁国二位先生指引,正好赶上小坡四马路观音庙附近有间二手唱片店“转移”倾销。于是阔别多年第一次“进货”,一天之内一口气便买了几百张价廉物美的黑胶唱片。
令人特别高兴的是其中有不少CBS,DECCA,RCA以及PHILIPS等名牌西洋古典和轻音乐录音。另外也有充满旧日情怀的中,港华乐录音以及久违了的新加坡“土产”老唱片。除此以外,还有好些三,四,五十年代的美国名家爵士乐录音,有的还是全新未开封的!
虽然:有些唱片已显陈旧,也有杂音问题。但价钱从开始的每张唱片或CD
S$2
!到后期的S$1
!!和最后的S$0.50
!!!,比结霜桥
(Sungei
Road)还便宜,购买时不但不必日晒雨淋,还有冷气环境!除了感恩还能说什么?
也忘了前后总共去了几回?只记得店里场面一贯乱过“乱世佳人”,五花八门的宝贝从萧邦到筷子姐妹(from
Chopin to
Chopsticks!)几乎一应俱全,杂乱无章各款各类的黑胶唱片和CD满坑满谷数以万计。第一次去不知不觉的花了六个钟头,才看了不到三分之一,CD根本没时间看。
去了好几次才算走马看花似的初步“检阅”了所有唱片。后来又陆续再去几回,每次离开时都很“肯定”已经翻得七七八八了。奇怪的是:每次再回去都还是有意外的发现。只是来去匆匆,不免忙中有失顾此失彼,有几次回家后仔细一看才发现有些唱片里头唱片和封套风马牛不相及或甚至“虚有其表”-
唱片封套里空空如也没有唱片!但也无所谓。
仿佛是捡到便宜货,应该欢天喜地或窃窃自喜?其实是一半欢喜一半愁。欢喜的那一半就不用说了,然则愁从何来呢?看着手头上的这些唱片,不禁兴起“艺术何价”之感慨!皆因自己也制作过唱片(CD),将心比心,对这种“惨”况比较能感同身受。想想每一张唱片背后众多参与人等,种种时间,心血,劳力和投资-
从最初的构思策划到演奏录音,文字,设计以至销售。最后不想竟落得如此境地,就好像用广东话念的前途似锦(“锦”的广东话谐音是“如此”或“这样”的意思)!令人无限唏嘘!
还是做一个消费者好。有时虽然不免会“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另外又想:自己多少也算是个“知音人”。一定不会辜负众多参与有关制作同人的心意。好好珍藏这些唱片并尽情欣赏,也算对得起这些“别人”罢?!
收拾心情,继续上路
…........
购买这些旧唱片,能找到状况十全十美者的机会并不多。有时唱片状况不理想,但念在封套设计有品味,趣味或有怀旧价值的也照买不误。再加上也所费无几,匆忙起来更是“有杀错,没放过”!“杀”得痛快也“杀”红了眼,虽然经常“杀错”固所难免,同时却也少了些漏网之鱼。试想想;这种机会什么时候还会再来?
唱片买了回家。先仔细检查清理一下,确认并淘汰第一轮“杀错”者
-
如唱片和封套张冠李戴者以及唱片表面刮伤过甚回天无力者。下一步便是清洗唱片。在这过程当中你除了能更进一步看清唱片的“伤势”,若有严重者便作第二轮淘汰,同时也能更仔细的浏览欣赏个别唱片中间那一圈包含商标和曲目的贴纸。别小看了这一圈贴纸,除了每张唱片因内容而设计各异,相映成趣以外,也包含了制作者的心思和创意。其中许多都很有艺术品味,值得细细玩赏。
唱片洗干净之后。关键性的品质考验开始了。放到唱机上一唱。优劣立辨。有些唱片看来完美但杂音如雷似雨。又有些疑因前物主唱针质量不佳,唱臂调整不当,唱片音槽有不同程度和情况的磨损以至有各种杂音。这种“内伤”表面上不容易看出。“鸡肋”一番之后,又是一轮的淘汰。
最后一轮筛选完毕,终于可以坐下来好好享受一下“辛劳”之后的成果了。虽然说“所费无几”也还是要花点功夫(劳力,时间)。还好所谓的“功夫”和“辛劳”也是整个“寻宝”过程中乐趣的一部分,更何况其中有些“宝贝”还能唤起无限的回忆。
后记:
在清理唱片时偶尔也看到一些前物主在封套上所留下的名字,购买日期(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都有)等等。看着这些带有岁月痕迹的字迹,想到世事的无常,事物的缘起缘尽,令人感慨。
22.5.2008
图片:个人收藏部分华乐唱片,其中陆春龄的《鹧鸪飞》原版中国唱片和再版的艺声唱片一个中山装一个西装相映成趣。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