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年轻的时候,总觉得处处都充满希望,不但有机会到过瑞士,后来也听国家领导人提及“瑞士愿景”,但如今就像是一些不伦不类或财迷心窍的“新创作”新年歌一样,仿佛都像是种笑话?新年一定要发财?“瑞士愿景”一定就是高楼大厦锦衣玉食?为何不是那种传统价值里的人情与人性
...............
?!
偶感
1980年代初留学澳洲前夕和友人合影,(左起)吴奕明,潘耀田与谭泽江。那时的眼镜框都很大? |
也许时代不同了,价值观也在不断改变。又或许年纪大了,经历的事也多,有许多一再重复的烦事,渐渐已经不能像年轻时那么容易开解和忘怀。
年轻时常听长辈们感叹“世风日下”,当时不以为意甚至不以为然,虽然情景不同,如今似乎可以理解和有同感。
“世风日下”和人性有关。圣经里仿佛说过:阳光之下无新事。简单来说就是人性自古至今,都没有改变。是的,从很多方面来看,从古到今,人性在本质上并没有多少改变。但这也并不代表一成不变。仔细想想,有许多人事在“事态”和“程度”上,古今还是有所不同的。其中例子不胜枚举,共同点只是:若非全部,绝大多数情况也都是每况愈下,一代不如一代(因此每一代,都会有人感叹“世风日下”!)。人性又有点像食物
-
会变“老”和变“坏”(不新鲜)(看看圣经里的大卫
-
David)。所谓的“人心难测”其实就是人在变。 所以:如果说人性一成不变,就好像在说昨日的鲜鱼搁到今天还一样新鲜?
年轻时忧虑不多,凡事大而化之,天真烂漫。正如辛弃疾所说的:少年不知愁滋味。毕竟,少年十五二十时,春风得意马疾蹄,谁又会想到有感叹“世风日下”的一天!
回顾和仰望前人和古人的智慧,再看看今天的种种人事以及报章媒体的表现。从积极的角度来看,虽然不免知易行难,乐观点,或许有助于对“老”“庄”的领会?!
30.8.201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