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电视艺人在某个颁奖仪式上讲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的话之后,在网上引起了一阵争议
…......
冰冻三尺
...........
这几天天气炎热难当,能“冰冻三尺”一下也不错?
近日有电视艺人在某个颁奖仪式上讲了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网上引起了一阵争议
…......
议论当中,有位语文专家网友就很认真的去搜索了很多网上有关解释用例来证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句话不一定就是个贬义词。
个人一向读书不求甚解,一般有必要才会去查字典,只是根据多年来社会上种种语言上约定俗成经验所衍生的直觉(也许不一定都对),总觉得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来形容“有志者事竟成”有点古怪?(就好像有记者以“瞎子摸象管中窥豹”之类的专栏名字来议论时事一样令人难以理解?)
有关事件之中持不同观点的有两方面,认为艺人没错的搬出字典等等来证明,认为艺人不对的则基本从一般约定俗成的角度力争,毕竟,语言还是从生活中来,也活在生活当中?
最终,孰对孰错谁胜谁负也许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关键是:成语是语言的一种,语言的基本功能在于沟通,与人沟通既要讲求效率准确性,也要懂得“因时因地制宜”,以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更不宜模棱两可。尤其身为一个工作离不开语言的艺人,这点就更为重要,一旦很多人(市场?)对你的“语言表达方式能力不以为然”,就算专家字典也像远水救不了近火一样救不了你?更不要忘了有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这句话里的智慧?
这也使我想起有关乾隆年间的礼部尚书,大才子纪晓岚的一段“传说”逸话:有一次纪晓岚赴一位大官朋友母亲的寿宴,因为纪晓岚素负文名,宴上便有好事者怂恿要纪晓岚当众挥毫写一段祝寿贺词,纪晓岚也欣然为之,但其中过程却让寿宴主人心情如坐“过山车”!
纪晓岚第一句写出来的竟然是:这个婆娘不是人!一时之间四座皆惊,正不知所措,纪晓岚却补上了一句:九天仙女下凡尘。于是大家都高兴了,可是接下来纪晓岚又写了句“生个儿子去做贼”!众人又笑不出了!纪晓岚却不慌不忙的写了下一句:偷得蟠桃献娘亲。于是大家又都高兴喝彩了
................
最终,无论故事真假,也无论新加坡的华文水平在“全盛时期”或“大势已去”的今时今日,既不可能与中国清代相提并论,有关艺人更不是纪晓岚。问题是:在一个也算“重要时刻和场合”,为何要用这样一种“不能算错也不能算对”的形容词?
也有网友说:在华文水平空前低落的此时此地,有人愿意讲华语我们就应该庆幸,不应该苛求云云
…......
个人却更认同:无论什么事,要就做好它,不然就不要做(以免如“讲华语运动”一样
-
“越帮越忙”?!),对于一个多少有点社会“影响力”的公众人物
-
艺人来说莫非更应该如此?
17.4.2019
网上图片:纪晓岚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