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曲因为怀旧
1960年前后出世的人虽然生活条件普遍比较差,但精神上却往往比现在来得富足快乐,生活中所经历的变化也比之前之后的人都更多。1980年代以后因为种种科技迅猛发展加上许多盲从式的西方价值在人们生活环境人情世故上都起了巨大的冲击,如今举目四顾,不止昔日的家园无迹可寻,就连许多旧日熟悉的景物人事也都早已消失无踪,虽然人在故乡却令人越来越感觉仿佛身在异乡?!抹不去却只是那无穷无尽的回忆,而使回忆更加清晰温馨的就是那些旧时的老歌老曲。
因为都是童年时代经常听到也非常喜欢的歌曲,再加上个人早熟强烈的怀旧倾向,因此早在1970 – 80年代便已经开始尝试将一些喜欢的1930 - 50年代的上海/香港老歌改编成华乐小合奏(如1988年代在新加坡以及上海录制的卡带以及CD)或甚至长篇老歌组曲(如1990年代以后由人民协会华乐团、台湾高雄市立国乐团、新加坡华乐团演奏的《忆周璇》、香港中乐团委约编曲的《旧情绵绵》以及新加坡华乐团委约编曲的《钟情当年》)。
开始为交响乐团作老歌编曲纯属机缘巧合,1993年底因为次年艺术节舞蹈演出需要远赴上海录音,因而也顺便以无酬玩票性质和上海乐团交响乐队以及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团录制了两辑共30首老歌编曲 CD(有关曲目可在Youtube 上听到)。之后的20多年下来有空心血来潮就自得其乐不求回报的继续编编写写,不知不觉自今已经写了200余首, 其中也包括了一些西洋老歌外国民歌以及早年的中国艺术歌曲和民歌等等等等。其间新加坡交响乐团以及新加坡少儿交响乐团都曾经作过4场有关专场演出。近年来每当华人春节期间美国的 San Francisco Symphony 、Nashville Symphony、Pacific Symphony CA 也会演出一些我的应节编曲。
因为有专业上的方便以及对歌曲刻骨铭心的感情背景,也听不惯市面上许多没有诚意的商业性老歌编曲,下笔时会尽可能保留原作的精神面貌,要做到这点就需要从很多原录音的编曲细节上下功夫。另外,曲目选择前提除了要保留回忆,也考虑有关歌曲的“艺术价值”。也许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早年来自中国上海的中文时代曲无论旋律或伴奏编曲许多都出自院校科班出身的中国人或外国人笔下,其中有好些都是有一定水平的作品,个人深感让这些好作品就此随着时间悄悄湮没消失是件很可惜的事,虽然现实归现实 - 以如今渐行渐远的世道品味,写了也不一定会有演出机会,但在有生之年,只要精力许可,还是会不断的去编写,这除了是一种感情寄托,也聊算是对老歌的一种保存努力以及向有关作者致敬罢!
25.12.2023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