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9日星期二


回想曲之:

《梁祝》小提琴协奏曲

       一般的讲法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是1958年由当年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何占豪及陈钢联合创作的。实际上整个创作过程中的背后还有一个名为“民族风格探讨与创作”实验小组的工作班底,这个班子成员众多,其中还包括后来担任独奏首演以及录音的俞丽拿和沈榕。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河水山大火灾之后,我家落户在女皇镇人称《蓝玻璃》的那一块。我们住的那一排三层楼组屋和后面三座组屋刚好形成一个口字,这个口字形谷状空间往往把一些声响困在里头而造成回音效果。我家正好位于口字底下那一划的正中央的三楼(相当于Hi-Fi圈子里所谓的皇帝位)。后面三座组屋的街坊当年最普遍的娱乐便是收听电台与丽的呼声的广播节目。因此我家的后窗日日夜夜总回荡着形形色色“七彩缤纷”的音乐。你可以想象几十个组屋单位同时收听(播放)同一广播的壮观音响场面吗?


       六十年代第一次听到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便是在这样的环境氛围里。后来《梁祝》也在如今所谓的“粤语残片”配乐里经常听到,“音响效果”当然不能同日而语。


       第一次听到现场演奏的《梁祝》是在七十年代前后。那时由于是国家剧场艺术团属下华乐团的成员。常有机会看到当年同属国家剧场艺术团的国家交响乐团的排练与演出。有一回就看了由本地资深作曲家梁荣平先生在剧场的大舞台上指挥排练。记得当时的独奏者是乐团首席安东尼,阿芬素(现已移民澳洲,女婿是当今世界著名小提琴家 Gil Shaham。早期也在国家剧场看过著名口琴家游宏任先生现场演奏的口琴版《梁祝》。


       八十年代之后,《梁祝》的各种版本陆续涌现。计有:高胡,二胡,古筝,柳琴,琵琶甚至钢琴,竹笛!其“不择手段”的行为令人感到匪夷所思!个人并不反对改编,但为了市场而盲目跟风,除了功利,似乎也谈不上什么诚意和创意。再者,改编已成为“经典”的音乐,一般成功率(无论对市场或艺术而言)都不大。因为除了“量身定制”的先天优越性,原作在听众的印象中,已占了先入为主的优势,不容易被后来者所超越或取代。
       《梁祝》的小提琴版本除了前述最早的两个中国版本之外,七十年代香港也出现了好几个版本,其中包括了林克汉和香港管弦乐团的演奏以及日本小提琴家西崎崇子的早期《梁祝》录音。



       九十年代以后,《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版本已不胜枚举。其中较常被爱乐者提起的,有西崎崇子较后期录音版本以及雨果的孔朝晖,薛伟演奏版等等。最近还在市面上看到吕思清录影版本。也看到来凑一脚的沙翰姆(Gil Shaham的《梁祝》演出报导。
       多如繁星的《梁祝》录音版本固然教人眼花缭乱。但能令人留下较深刻印象的也不多。初听西崎崇子的录音,除了技术明显胜过以往听过的录音以外,整体音响也令人眼前一亮(以往听过的中国唱片录音质量都相差太远了)但总觉演奏清丽有余但韵味另类,幸好后来的重录版本已有所改变。
       香港雨果唱片的孔朝晖演奏版本无论在技术和风格诠释上都比较稳定和“正统”,就是整体气势,起伏对比稍嫌不足。薛伟与俄罗斯爱乐乐团 (Russia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录《梁祝》时我刚好也在现场。从整体音响效果来说,也许是到目前为止所听过的最佳版本。演奏充满热情和戏剧性,小提琴音色也很美。不解的是;以薛伟的技术来演奏录《梁祝》应该是绰绰有余的,不知为何听来总觉得少了点“安全感”似的,尤其在录音现场。
 

      也许是先入为主的缘故?或许更因为演奏感情的朴实真挚,直到今天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听沈榕演奏的那个版本,在六十年代,无论在电影或广播里,或当时可以买到的黑胶唱片,这个版本都是最常听到和最常见的。沈榕的演奏版本和俞丽拿的应该是同一时期灌录的,沈榕版本独奏部分技术一般相对比较稳定,俞丽拿则胜在音色部分?两个录音的伴奏班底基本相同,都是由樊承武指挥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队协奏。虽然沈榕这个录音在好些部分都略有缺憾,到目前为止,也只能找到翻版唱片。但无论是音响或演绎,它都能很快的把我带回到那早已被夷为平地的故园后窗。就连那些挥之不去的黑胶唱片杂音都充满了亲切感。


       从作曲的角度来看,《梁祝》不失为一首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也有一定的创意,但就作品艺术性高度来说,还无法和同类型西方经典名曲如柴可夫斯基(Tchaikovsky),布拉姆斯(Brahms),孟德尔颂(Mendelssohn),西比流斯(Sibelius)等作曲家的作品相提并论。
       我能理解一些不熟悉《梁祝》的音乐行家对这首音乐备受欢迎程度的困惑。有时我也会问自己:如果把依附在这首音乐里的感情和回忆都拿走了,还会有多少兴趣听这首曲?
       每隔一段时间,我还是会听听《梁祝》(除了“不择手段”的那一类),它就像是个多年老友,和这样的朋友计较身份和深度是没有意义的。

12.7.2006(原发表于《视听艺术》修改于20.9.2010


后记:

       回头听黑胶唱片之后,最近再重听70年代末由西崎崇子演奏,林克昌指挥日本名古屋爱乐乐团协奏的录音(HK唱片),虽然不算完美,但从整体流畅自然的演奏和“得体”的录音效果来看,还是个很“耐听”的选择。
28.10.2010

聆听沈榕演奏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请点击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2qyWfE1cmI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