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科书
日前在FB
上偶然看到一些同行对于音乐理论教科书的不同看法意见,觉得有点意思。
以下摘录了其中有关的“看法”以及“回应”:
看法:
“偉大的藝術作品都有一個共同點,
它們都不是依照教材書上的藝術理論所創作出來的!”
它們都不是依照教材書上的藝術理論所創作出來的!”
回应:
说的基本没错,只是教科書和作品是兩回事,不能拿來比較。教科書都是在一些創作想法產生之後,被整理分析出來的系統思維。它的意義在於概論,方向,精神方面的指引。我接觸過很多音樂教科書,我覺得他們都寫得很好。這當中有旬白克Schoenberg,亨德米特Hindemith,白遼士Berlioz等等作曲家。我相信很多人都受过他們的理論影響。
看法:
怎麼是兩回事?多少所謂作曲家都是依照這些教材書的理論進行創作/做功課。你說的那些德歐體系的作曲家的作曲手段,我尊重他們,但他們的作曲理論體系被學院派教條化了,荼毒與扼殺了創作。
回应:
教科書應該沒有辦法教人如何創作。但是教科書還是有其意義。被教條化,也是人為因素,教科書本身是無罪的。武功秘笈或许沒辦法教导實戰格鬥,但是秘笈本身還是有存在的意義。
浪漫派作曲家舒曼仿佛曾说过:(大意)创作之前的种种准备工作(各种和日后创作有关知识技巧的接纳学习)就有如毛虫作茧自缠,如果有一天能破茧而出,就会成为一只自由自在飞舞在百花丛中的蝴蝶。如果不能破茧而出,那就有如胎死腹中!
个人也认为尽信书不如无书,没有了书也就不存在信与不信的问题了。只是如果书都没了,知识又将何以传递后世?一个绝世剑法高手在其“手上无剑心中无剑”之前,总应该看过剑谱,手上也曾握过剑吧?
世上“音乐教科书”林林总总有如恒河沙数,孰优孰劣?或许也不能一概而论,只是有创造力的人往往不会依赖“教科书”,没有才气,再好的“教科书”也“救”不了你!来到生活中的种种,每个人都自然会根据自己的喜好需求而做出选择和判断。关键是你有没有那种做出正确选择的智慧?这就像一个作曲家在面对一大张空白的乐队总谱稿纸时将“从何下手”(有个“明智的”开始往往就成功了一半?)?或一个美食家面对一大本Menu
时如何决定要吃什么或者先吃什么?(人的“容量”毕竟有限?因此有时“点错了”菜总不免有点后悔莫及?)
面对所谓的音乐教科书会不会就和面对五花八门的FB一样
-
没有绝对好坏,只有如何选择的问题而已?从这里往往也可以看出一个人的灵气或潜能?
个人以为,同意不同意是另一回事,虚心参鉴前人的心得论述是没有坏处的(不是那些枯燥无味拾人牙慧的学术论文,而是如舒曼或贝辽兹等等实践大家的音乐论述),诚然,当你已经有了一定的有关知识基础后,最好的学习方法,还是直接向以往大师(的作品)学习。
19.3.201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