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7日星期日

昔日的收音机




       听收音机是1950 60本地民间最经济和普遍的休闲娱乐,那时的新加坡还是个第三世界国家,在当年困苦的环境里,它慰籍了数以万计劳苦人们的心灵,可说已经完美完成了它的时代任务。

       和看电影电视不同的是,听收音机广播就有如看黑白照片或看书,它总能留给你无限的想象空间,尤其在那个物资贫乏,人情却相对淳朴的年代。

       最近听说新加坡国家博物院又有个有关本地收音机历史的展览。同样的展览好几年前看过一次,当时感觉挺失望的,(不知是否和政治政策有关?)关于英语广播部分不说,华语广播部分有许多有关早年广播以及播音人的“历史”和贡献都只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或付之阙如!(“官媒”加“官僚”本色?!)

       记得1970年代初,有许多华语电台节目不止在本地广受欢迎,在邻近东南亚一带国家也有很多很多的“追随者”。留意到这种情况是因为当年我曾经和电台合作制作过一系列教人如何吹中国竹笛的节目-“学笛子”(由我撰稿以及示范)。为了这个持续了约一年,每星期“连载”一次的节目,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我常常要一大早赶到电台参与录制工作。除此以外,由于海内外听众踊跃来信索取有关节目课程乐谱讲义,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和精神来赶稿 …………….. 后来仿佛也引发了其他性质类似的广播节目。

       谈起本地的播音历史,除了那曾经伤透了一代方言听众以及播音员的心,被一声令下横遭腰斩的所有方言广播!从前华语广播内容的多姿多彩,或许是今天我们的年轻一代所无法想象的(或许也没有兴趣的?!):除了流行歌曲的播放和点播,广播剧,李大傻,王道讲古等等,还有智益常识问答比赛,电影评论,读书随笔,华乐合唱,古典音乐,各种地方戏曲,儿童节目等等等等……………说到儿童节目,当年在本地家喻户晓盛极一时的儿童剧社就是从电台起步的!那时的电台除了播放华乐唱片还经常邀请本地华乐团体前来录制节目,后来甚至还举办过歌曲创作比赛以及主办“电台音乐会”!这些都是由当年有眼光见地的决策人所促成的蓬勃文化活动景观,然而,这种种又于今何在?!或许有人说时代不同了,但只为了追求一个新的表象,而不分皂白的把旧的事物都清除掉,除了“官僚”,也不见得有文化?

       俱往矣!对待美好的事物,除非是天灾人祸(现在看来仿佛有点类似?)使然而无可奈何,那与其日后唏嘘惋惜,不如当初就妥善爱护保存并发展(就好像对待还在世的父母亲人一样),要不然,大张旗鼓的所谓“回顾”和“纪念”都只是一种虚情假意而已。

17.5.2016

老照片:1970年代的人民协会华乐团排练厅,电台录音归来?

网上图片:1960年代前后的收音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