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2月28日星期四

感动


如今回望,从前看电影时会被感动的那种经验,越是“古早”越是常有。今天看电影则是被特效震撼的时候多,被剧情演绎所感动的时候越来越少。后来,连被特效震撼的时候也少了(或许被震撼多了,渐渐麻木?)。遂想:是不是年纪渐大,世情见得多,以往的“赤子之心”,已被消磨得所剩无几?!
但有时重温一些旧电影,如查理卓别林的一系列黑白片、乱世佳人(飘)、卖花女、屋顶上的提琴手、音乐之声、远在非洲、巴里林顿、小城之春、东京物语等等等等,还是非常感动。
这些教人回味无穷的电影几乎都没有什么霸道吓人的特效,令人留下深刻印象只是它们的朴实和真挚心意。看来仿佛简单,但它包含了真、善、美,而这里头就有脑髓、心意以及随之而来,几乎无穷无尽的坚持和劳累。所以,好的电影就是艺术的一种,它除了“境界”以外,也是尽心尽力诚心诚意的产物。好电影和好人好事都有种共同的效应,就是令人永远怀念,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其他不在这个等级的,只能列为商品或娱乐消费品。它们的命运往往就和许多电子产品一样,一面世便已过时,也很快就被遗忘,真是一种资源浪费,奈何世上别有用心的坏人以及无知蠢人实在太多了?!
或许时代不同,电影“市场”也改变了,为了应变求生以及面对题材枯竭的困境,更为了迎合市场,近年来许多电影常常一窝蜂似的,没头没脑甚至没有“道德”和责任感的去歪曲、颠覆历史。现在更糟,连经典童话也不放过,美其名为“创新”或“创意”,但这往往只能令人感觉技穷肤浅。真正好的电影,是不必“损人利己”的,更不会因为时代变迁而显得境界低落或品质退化。
提到真正好电影的内涵,来到教育不也一样?一种有自信和实质的教育方式,是无需文凭价值学校排名或种种“创新”、“创意”名堂的“特效”来助威的。问题是我们常常很容易不经神似的去舍弃一些“实而不华”的传统教学方法。其他的不说,就说“背诵默写”这一项,掌握得当,不完全只是死背硬记,也是学习基本功的一种。别忘了学习基本就是一个记忆,储存和消化以及融会贯通的过程,没有这个基础和过程,“创新”和“创意”只是空中楼阁而已。中文里所谓的“聪明”所指的不外就是耳听眼看,这也是记忆及储存的前奏,一个耳目聪明,记忆容量大的人,学习能力总会比一个耳目迟钝记忆力差的人强,而记忆能力是能通过努力、坚持和学习加强的。
以上只是一个教育门外汉的“遐思”,只是有时想,我们的教育取向是要“感动”人,还是“震撼”人?是要百年树人?还是但求“立竿见影”而已?有关方面必须明白,教育不是生意,如果搞不清楚这点,只是一味功利,最终可能就会成为千古罪人!
28.2.2013/11.7.2024

2013年2月26日星期二


教育

                  

        今时今日的所谓教育,往往都和文凭甚至一间学府的名气(无论大学小学)挂钩。今天在联合早报看到的几则报导和交流文章,之间虽然并没有直接的关连,但都多少和教育有关,也涉及道德与价值观。

        在标题《契连乔治不获南大永久聘约》(永久?注1)的报道里,有关的南大发言人针对质疑者的回复之一就是:“………..她的指责将影响南大与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的国际地位,也会影响大学的文凭价值。”(!)

        在交流版里,有个家长在发表对“亲子关系”的一些看法之余,也不忘炫耀自己孩子的“骄人学业成就”(其中当然也少不了“全级第一”,“状元”等等名堂)。但作者在劝人如何开导孩子“不要生气”以及照顾孩子的“自尊”和“面子”时,自己则因为孩子在学校受了点委屈而“很生气”!甚至到学校去“兴师问罪”,替孩子寻回“清白”!!!。姑不论孰是孰非,但这种“照顾”孩子的做法,是否对孩子是一种好的“身教”或“教育”?又是否考虑到校长,老师的“自尊”和“面子”?

        和上述“亲子关系”问题属同类的,今天也看到了有关中国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杨澜被网民围攻以及道歉的报导。以杨澜的聪明才智以及见过世面,居然能“同情李双江父子”的所作所为,而且公开表态,其中大智大愚(?!)和价值取向,真令人晕头转向兼大跌眼镜,也不禁令人感觉中国的人情复杂。

        以上种种,都不无教育成分,只是仿佛负面居多!

        回过头来看今天许多亚洲国家,地区的教育制度和价值取向,无论怎么看,虽说务实(市场),骨子里还是功利为上。新加坡的许多各种硬件设施是世界一流的,但至于教育的价值取向,就很难说和硬件设施是同一级别。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经过校舍美轮美奂的ITE (注2)时,总感觉这仿佛是有关方面对某种教育方向偏差的一种忏悔表现。

        令人担忧的是:如果这“教育”(教而不育)的负面雪球越滚越大,最终会不会成为传统教育价值的“ITE”?!(注3)又会不会影响甚至改变了一个国家国民的向心和凝聚力?

       

 

 

1:报上的“永久”来自英文的tenure,且不论世上是否真有永久之事,但根据字典。tenure的意思只是任期,租期,保有或享有等等而已,并没有所谓的“永久”。

2:即Institute of Technical Education工艺教育学院。校舍外观比许多中小学和院校都堂皇美观。就连ITE三个英文字母的logo设计也很有品味,很耐看。

3:曾经有人戏称:  ITE =  It’s the end

 

27.2.2013

2013年2月20日星期三


智慧与民心

                  

        今天在联合早报上看到记者吴丽英的专栏文章《民心》(中国早点)。文中引用了“陈亚九”的话(并深有同感):“一位成功,好的领导人的印记,不是他的魅力,或是他的心,或是他的能言善道,还是他的智慧。其实,追本溯源,总是这一点:他是否在聆听?他重视的是谁的反馈,并知道谁说的话必须打折扣。?”

         个人倒觉得,作为一个成功,好的,甚至伟大的国家领导人,“心”和智慧还是最重要的,而且是缺一不可的同等重要(历史上许多明君甚至暴君都不乏治国或强国的脑筋智慧,但是否有“心”就很难一概而论)。而如果一位领导人真有智慧,魅力自然会流露,也肯定懂得聆听以及分辨 “忠奸” (无论朝野内外)。

        一向信任政府处事办事的智慧以及效率,但近日闹得沸沸扬扬的“白皮书”事件,却教人纳闷 -为何偏偏在这个“人心惶惶”的时刻抛出这个热山芋?或许用心良苦(或有苦难言?),但对许多人来还是说难免有点高深莫测。毕竟,除了“一触即发“的情绪问题,也并非人人都能有一些“社会精英”的洞察力或远见,可是来到这个问题,也并非所有的朝野精英们都能一致认同。再加上有部分国人对政府长期以来的强势作风存有“成见”和“不信任”,更使事情变得复杂,也很难“理喻”。

        在这样的局势下,无论是现任议员或前任议员出面辩解,都可能会“越描越黑”或越帮越忙。新移民若再凑上一份,恐怕更会是“火上添油”。或许是杞人忧天,但以当前情况,一不小心会否引起社会分化的危机?!

        既然事已至此,也势在必行,有关方面此时此刻再争论或急于解释也于事无补,尽量保持谦虚低调,少说而多做,以免节外生枝或许还是比较务实的回应。其余的,就耐心等待智慧的结果和成果来证明吧。

 

20.2.2013

2013年2月19日星期二


新年歌

                  

        “贺新年,祝新年,新年啊,年连年,爆竹声声催人想幼年 ……….”,“莫忘记你又长大一岁,莫忘记年又过了一趟,幼年多学习,长大本领强,花炮声声响亮,火星处处飘扬,恭喜大家今年好,平安健康 …………”,“冬天已到尽头,真是好的消息,温暖的春风,就要吹醒大地 ,恭喜,恭喜,恭喜你 ………..”“经过多少困难,历经多少磨练,多少心儿盼望,盼望春的消息 ………..”,“欢迎欢迎,欢迎这春天的早晨,这早晨的光临 ………….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愿春常在,愿春无尽,我们在春光中酩酊,我们在春风中耕耘。”

        这都是一些新年老歌的歌词片段,词意温馨朴素,其中有种种祝福,感叹,兴奋和鼓励,经过了许多年,也饱含了浓浓淡淡的佳节氛围以及无限的回忆。歌曲旋律亲切隽永,富有品味,和歌词更是完美的结合。

        为何如此美好的歌声旋律却渐渐的在式微,一年不如一年?!而如今的许多“新作”,歌词与旋律就不必举例了,除了恶俗,无聊或财迷心窍,剩下的也只是噪音。如果新年歌也是(本地)华人传统的一部分,那这部分的传统已经明显的变质了(就象华文一样)。

         生活里其实时时处处都有教育的契机,只是环境也很关键。因此有“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以及“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之说。

        环境不外视听,从日常不断的目视耳听来说,媒体对普罗大众的有形无形影响是无可估量的。市场对媒体来说自然是“活命”的首要考量,但最糟糕的或许还是:媒体往往以自己的趣味倾向来为受众决定和选择。在“各安天命”的情况下,于是:从以往到现在的新年歌里,来到品位或品味问题,我们只能说“成也媒体,败也媒体”。

        悲哀的是:除了今不如昔,还仿佛一代不如一代!

 

20.2.2013

2013年2月13日星期三


新春杂感

                  

        春节期间,除了必要的“应节活动”以外,年过的还很安宁平实,家居也有点庭园静好,岁月不惊的味道。

        这几天大多时候都在电脑前做些抄抄写写(乐谱)的琐碎工作。这类工作虽然用脑不多,但同时也是相当乏味而枯燥的,很难静静的去做,精神上需要有些音乐来安抚和调剂。

        这时,最好的选择是一些短小精干又平易近人的歌曲和乐曲。于是把一些平素喜欢的录音,集中在一张光碟里,其中包括了一些新年以及怀旧的歌乐,都是个人的最爱精选。在这些令人愉快的音乐陪伴下,工作仿佛又有了乐趣。

        虽说不必怎样动脑筋,但工作总归是工作,还是有必须集精汇神的时候。而往往这一集精汇神,不知不觉的便错过了一些美妙的音乐片段。“惊觉”之后,若有所失,心有不甘时便按钮重来一次,很是方便,虽然重听的感觉似乎不太一样。

        有一回重复得多了,突然有所感触:错过了美好的音乐,皆因“忙”和“分心”的缘故,但如果这是人生(当然也是)岁月的流程,一旦错过了某些辰光事物,又要到哪去寻找那可以重来一次的“钮”?!

        人生苦短,岁月如梭,惟“神钮”难寻。无限往事,有如大江东去,永不回头,还是好好珍惜当下为是。

        趁着春还未老,谨祝各位亲朋好友日日是好日,月月是好月,年年是好年!但愿芳草年年绿,平安无事常相见。

        

13.2.2013

2013年2月3日星期日


北海道速记之二十三

                  

1224   扎幌 - 东京 - 新加坡

                    

        乘火车到达扎幌机场,从那再搭乘全日空内陆航班到东京羽田机场转机回新加坡。

        这是两个星期内第二次来到羽田机场,上回是清晨抵达,这回则是傍晚时分。到新加坡的班机当地时间7点半钟起飞,我们还有十分充裕的时间。说也奇怪,人一空闲,肚子便饿,于是“不知不觉”的便又回到上回来时的那条“食街”- 机场餐馆区。

        这回不再光顾拉面馆,而属意一家荞麦面专卖店。这家面家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招牌,仿佛叫做什么“二尺六寸”还是“四尺八寸”的(记得不很清楚),也不知道这是荞麦面的长度还是店门或桌子的宽度,总之让人感觉有点特别。日本人在汉文字应用上,常常总是天马行空得有点做作。但在此地多待几天,也就见怪不怪了。

        这家面馆的食物倒是一贯日本人的精致考究,但味道也和价格挂钩,一点也不含糊。“后患”是:吃过了如此美妙的荞麦面之后,似乎有点上瘾,上机之后,看见晚餐菜单上也有一道荞麦冷面,就毫不犹豫的要了,一入口,乖乖不得了,简直味同嚼腊,不止今非昔比,还有天上人间(厚道点,不说地狱)之别。其实这也自然,一分钱一分货,只怪自己太天真。

        全日空班机的经济位优点和缺点各一。优点是:座位不能向后靠,因此不受前座乘客的“干扰”,当然也不会影响坐在后面的人。每次乘搭飞机,最讨厌前面的人把椅背向自己的鼻子靠拢 - 在个人空间局促有限的情况,还侵犯“领空”?!未免有点过分,自己宁愿受罪,也不做这种“缺德”事。缺点则是:座位似乎是所坐过各种班机里最狭窄的,真不明白那些高头大马以及超级身材的老外,是如何挤进这个座位以及挣扎出来的?整整8个钟头被困在这个令人动弹不得,也哭笑不得的座位上,半夜里,睡也不能,坐也不安,有如受刑,如今回想还心有余悸。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或者阿Q一点,这也肯定是个最令人难忘的圣诞前夕之一。

        抵达新加坡机场,已是圣诞节当天清晨,众人互相告别,各奔家园。北海道之行,到此也就圆满结束。

        最后,必须特别感谢统元兄夫妇为此行前前后后所付出的宝贵时间以及心力劳力,我们几家人才得以有如此精彩的一个旅游假期。

        

3.2.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