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座出手
今天的午餐由太座大人领衔主演,基本只是两道菜 - 咖喱鱼片以及榄油蒜蓉炒。
材料都就近在Vivo city的NTUC买,主要是不到$10的450克大虾,两片不大不小加起来约$7的Toman 鱼以及番茄,红萝卜,羊角豆,茄子等等配料,再加上白米饭,成本总共大约$24左右,一家五口也吃得不亦乐乎。
31.5.2020
华乐歌乐唱片简介之
33转12寸香港东方唱片公司黑胶唱片《南泥湾》
这是张1970年代出版的黑胶唱片,《我的祖国》就是第一次在这张唱片里听到,其实原本会买这张唱片主要因为小时候常听到的《南泥湾》........... 当年听得热血沸腾的《我的祖国》,在多年后世情大变的今天再重温这首歌,不禁感慨万千 ...........
29.5.2020
我的祖国
日前在FB看到了李宁国关于《我的祖国》这首歌的帖子,还附上了音频,一听之下,许多“少年十五二十时”的回忆都涌上心头。
《我的祖国》是1956年抗美援朝背景的影片“上甘岭”(中国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插曲,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郭兰英演唱。歌词如下: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美丽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明媚的风光。
姑娘好像花儿一样,
小伙心胸多宽广。
为了开辟新天地,
唤醒了沉睡的高山,
让那河流改变了模样。
这是英雄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好山好水好地方,
条条大路都宽畅。
朋友来了有好酒,
若是那豺狼来了,
迎接牠的有猎枪。
这是强大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温暖的土地上,
到处都有和平的阳光。
少年时期一派天真,既不懂得政治,也从没意识要参与任何政治活动(到今天也一样),因此不明白,为何《我的祖国》这首旋律动听,词意正面的歌曲当时会被打成禁歌?
或许,当年因为华校出身以及华乐背景的关系,再加上那年代的华校生处处遭到歧视,在那种情境下《我的祖国》歌词旋律里那充满亲切感的“呼唤”便深深的打动了我们,听着听着 ….....甚至有些热血沸腾的感觉,老实说,当年对“祖国”还真有点向往。
如今看来,当年的激情向往,除了感情单纯,主要还是歌曲的感染力使然。或许因此,就算清楚知道了“祖国”当年以及后来所发生的种种匪夷所思惨绝人寰的浩劫人祸之后,回过头来再听《我的祖国》,还是不失为一首感人的歌曲。
对个人而言,歌曲归歌曲,人祸归人祸。实际上,单从歌词看来,《我的祖国》表达的主要还是一种对国家的深厚感情,这种感情放诸古今中外皆准,其中有没有或有多少政治色彩,就看你怎么想。开个玩笑,如果把“一条大河”改为“新加坡河”或许就不会是禁歌了?
近年来,“祖国”二字仿佛变得非常敏感?!李宁国贴上《我的祖国》,就像踩到了一些本地华人(?!)的尾巴,还引发了一些争论和谬论!
其实:如果平心静气和理性的去看,“祖国”二字的定义可以是很简单的,所谓“祖国”只不过是祖先的来处和故土而已。既然新加坡可以是我们后代的后代的“祖国”,为何中国就不能是所有炎黄子孙的“祖国”?为什么有些华人如此忌惮提及自己的来源?
无可否认,“祖国”还是个带有感情的字眼,但一个人如果不能“饮水思源”或忘本,他又可能会爱父母和爱国家吗?!如果都没有“慎终追远”的意识,我们的宗乡会馆又还有存在的意义吗?!
至于那些对“祖国”有“意见”的人,这里绝对没有要你回归中国大陆的意思(人家也不一定会收留你),没有人要你必须认同所有当今中国的种种,也没有人能改变你以身为华人为耻的想法,问题是你怎么就是不明白?!你永远无法否认你祖先的来处和你自己的血脉源头,如果你是体内还流着和你父亲祖父曾祖同样血液的华人。
同样令人百思不解的:在人类世界里,无论是法国人,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捷克人,土耳其人,阿拉伯人,日本人,韩国人,泰国人,越南人,马来人等等等等 .............. 这些民族人等可能会对自己国家的政策或政客不满,但鲜少听说会对自身的文化传统血脉肤色感到自卑或甚至歧视的,就连在自然界或丛林里,野兽都会清楚意识到自己的族群类别,一般也不会排斥同类?今天,为何只有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华人对自己的祖先以及来源竟那么“不屑”?!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变得如此无情无义无理无智?!难道真的人不如兽?!
5.12.2016
聆听郭兰英演唱《我的祖国》请点击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a3ET-BGkYs&gl=SG&hl=en-GB
华乐歌乐唱片简介之
33转10寸黑胶中国唱片《月圆曲》
《月圆曲》是一首由高胡领奏,三拍子圆舞曲风的广东音乐小合奏。
看到这张唱片,就想起1970年代长春华乐队那段“自力更生”的日子。
那时乐队由一班天真烂漫的年轻华乐爱好者组成,没有经费也没有固定排练地点,就单凭一股热情。但基本维持费如复印乐谱等等还是不可或缺,当时唯一的筹钱途径除了参加一些如文化部所主办的“大众音乐会”(Music For Everyone)或电台主办的“电台音乐会”以外就是定期到电台去录音。
通过我们的乐理老师傅金洪先生引介联络上当年电台中文部负责有关节目的陆月馨小姐,刚好那时他们也需要这些节目,于是,一开始先由我录制一些个人的独奏项目,合作上轨道之后,再把乐队也拉进来。
乐队演出或定期录音都需要乐曲乐谱,在那个乐谱资源极为短缺的年代,无法得到所需的现成乐谱,也只能如广东人所说的“马死落地行”,硬着头皮自己卷起袖子来记谱或编曲,《月圆曲》就是当年在这种情况下,记谱演出录音的。
27.5.2020
To sir with love
To sir with love是1960年代著名获奖同名电影(中译《春风化雨》)的主题曲,当年年纪小,不了解其中深意,只觉得歌曲好听 ......... 当了老师几十年后的今天,对电影里头的一些情节更能感同身受。 感受最深的是电影结束前那一幕:影片中,老师好不容易千辛万苦花了几年心血时光才把一班“顽冥不灵”的坏学生引上正途正道,双方也培养了一定感情,奈何已是分离在即!
最是难受的,毕业典礼过后,刚刚把这班学会感恩的学生送走,新学年第一天马上又面对另一批“顽冥不灵”的陌生面孔!一切仿佛从头再来!
在南洋美专音乐系当老师的那些年,每到送旧迎新的那一刻,总有些许感慨,也总会想起这部电影。
27.5.2020
老照片:1990年代南洋美专音乐系部分学生。
聆听电影《春风化雨》主题歌To sir with love请点击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8-M_wg8AI4
观看电影《春风化雨》最后一幕请点击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XaEf4ktp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