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31日星期四


最近在报上读到有记者访问名人后的“观感”,其中提及受访者的“谦虚”态度。我想,如果记者因为该名人对他的“谦虚”甚至“谦卑”而感到飘飘然,那未免也太天真了?在现实里,除了某些特大号官员或知名人物不把记者放在眼里以外?其他大部分的人为了希望记者替他们涂脂抹粉,谁又敢对记者不“谦虚谦卑”毕恭毕敬?!说穿了,接受访问很多时候就是一出两厢情愿互惠互利的戏?!

谦虚

网上图片:谦虚何解?

最近读到一篇关于美国国务卿纪辛格的幽默小文。
话说有一次纪辛格应邀演讲,主持人介绍之后,听众起立,台下响起了久久不息的热烈掌声,终于,掌声停息,听众坐下。这时纪辛格开始讲话:我要感谢你们停止鼓掌,因为要我长时间做出一副谦虚的表情是很困难的。
纪辛格是个有智慧,也富有个性色彩的政治人物(据说还是个有名的政坛花花公子),幽默之余,他还是个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谦虚”抑或“骄傲”的人。
谦虚其实也需要有条件,若没有值得骄傲或自豪的本事能力,也大概无从“谦虚”得起来。因此:谦虚和骄傲是相对的,只是比重和比例的多少而已,当然往往也和时空人事甚至利害权衡有关,有谁会对一棵树或一条狗表示谦虚的?
记得少年时读外国音乐杂志,读到一些名家在访谈里的谦虚表现,非常钦佩。告诉当时的音乐老师,他却嗤之以鼻的说:你如果有机会接触其本人,或许就不这么想了。也许,当年老师的话只是因人或因事而异,但经过了漫漫岁月,有些事看来确实如此。
无论如何,你还记得上一次见到“虚怀若谷”的人是什么时候的事?你又能确定他/她真的或“无条件”的“虚怀若谷”?
或许,人人都有他们“骄傲”的理由?记者本身往往也如此而不自知?最终,能做到适时适事的控制自己的骄傲以及懂得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已足够。因为很多时候,对绝大多数人而言,尤其是高官或名人,期望他/他们能有发自内心的谦虚除了可能是一种“违反其本性”的苛求,也可能是一种误会。关键是:在今天的社会,骄傲往往比谦虚来得更“真诚”?!
3.9.2013





2019年1月30日星期三


近日此地发生了一些事,也算是一种爱情悲剧吧?!

爱情故事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世界之大,无论古今中外地域时空,都有各式各样的爱情故事正在发生或消逝。
       上好的爱情故事往往以悲剧收场居多(罗密欧与朱丽叶,梁祝以及西城故事West side Story ……… ?),最初是通过口传,后来诉诸文字,再后来便有了电影。
       1970年代的美国著名电影Love Story (爱情故事)当年无论中外皆脍炙人口,虽然评论褒贬不一,但许多当年的观众至今都还十分怀念,其中的配乐和主题曲更为影片赢得了1971年奥斯卡最佳音乐奖。
       如今看来,能令人留下深刻的记忆,也许不一定是影片的内涵质素特别突出,更可能是其平民化的故事内容以及朴素无华的背景一时引起了普罗大众内心的共鸣。
       在个人记忆里,芸芸爱情故事电影之中,若说印象深刻,则非1960年代少年时期看过的一部日本黑白电影莫属,虽然电影名字直到今天也不甚了了,但其中许多情节至今犹历历如新。
       故事背景仿佛是上世纪二战年代(也是一种对战争的控诉?),一对素不相识的青年男女,在一场公园里举行的管弦音乐会上偶然相遇,那时正值春光明媚,满园樱花盛放,和风轻拂,缤纷轻盈的点点落花漫随着乐声飘落到人们的头上,肩上,身上,满眼的良辰美景春花人面,此时此刻,怎一个“浪漫”了得 ……….
       本是一段美好姻缘,奈何天不作美,不久战争爆发,男的被征召上战场,女的在家乡苦候思念。但祸不单行,不幸的事却接踵而来,女方父亲得了急病,家里无钱延医,在求救无门的情况下,最后女的只好卖身救父 ……….
       战争结束,男的历尽艰辛回乡来寻,但女的却自惭身秽避而不见,最终女的自杀 ……….
       严格来说,故事情节仿佛也没什么特别,但编导手法高明,使得一些普通不过的情节变得很引人入胜。例如,在电影里男女主角互相认识的过程就编排得很巧妙……….
       首先必须了解:1930 - 40年代的东方人还是非常传统和保守的,女人也不会随便和陌生男人搭讪,那男女主角又是如何相识?
       电影里是这样的:男的匆匆赶到音乐会场,见有一空位便坐下。在音乐会进行当中,旁边清秀的女子不时转头瞄他,他虽然感觉有点奇怪,也不以为意(怎么会介意呢?),音乐会结束,女子起身离座,却没有离去,而是在不远处频频向他观望。最后他忍不住上前询问,女子才说:他一来就坐在她的手帕上,她又不好意思开口讲,只好等他离开才去取手帕 ………
       那是个民风纯朴的年代,那种来自东方传统的细致教养,那种脉脉含情的含蓄温柔 ............. 然而,今天强烈的对比是:这些种种,是在西风横扫之下,不解风情不懂情趣,就只懂得“一见上床”“就地正法”的“香蕉人”所无法理解领略的。
       俱往矣!昔日种种文化品位,许多如今都已大江东去!可叹如此荡气回肠的电影佳作也漫随流水落花无迹可寻了!
12.9.2016

聆听《爱情故事》Love Story 原唱请点击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rT46hVQHIA


网上图片:樱花,盛开却又仿佛有种无言的忧郁!





2019年1月29日星期二


记者的修养!


       日前所发生和记者有关的事件令我想起多年前也是同一记者的两则“新闻报导”,其中一则和本地著名老歌手潘秀琼有关,(据说)事缘因为有关访谈的事,潘秀琼对该记者的同事有所不满,言语之间仿佛有点不客气,该记者为了替“深受委屈的”同事出头,便利用自己在报纸上的便利,毫不留情结结实实的把潘秀琼这位“祖母辈”以及昔日在歌坛上有一定地位的老歌手教训兼羞辱了一番,个人当时就觉得很不以为然,真有必要如此吗?潘秀琼女士或许有不讨人喜欢的时候?(这点但凡有点成就地位或做官的人又有谁能完全“免俗”?为何要选择对付一位没有还手之力的年长者?这也是正义吗?)但她毕竟还是位非常有成就也值得新加坡人骄傲的前辈歌手,1950 -60年代当潘秀琼女士在香港风光一时和当年许多一线歌星如姚莉,张露,崔萍,梁萍,杨光,江宏等等等等齐名的时候,可能该记者都还未出世,怎么就这样对一位前辈名歌手如此不礼貌?!况且,这件事本来也不关他的事?
       另一则“新闻报导”则和本地著名电视电影艺人/导演梁智强有关 ….............
28.1.2019

旧文:从梁智强事件谈起

       我不认识梁智强,对他这个人也不了解,关于他的种种,众说纷纭也无所适从。只是近日梁智强婚外情事件被本地媒体炒得沸沸扬扬,后来还在Youtube 上看到了梁智强的记者会实况。第一次看到这种场面,虽然只是通过小小的电脑屏幕但还是有点震撼。
       令人震撼的不是梁智强的再三痛哭或梁妻的当场崩溃,而是媒体记者在梁氏夫妇仓惶离场时所表现出的冷漠无情。给人的感觉就像是狼群在追逐噬咬弱小无助的猎物,不但没见一点仁心厚道,简直毫无人性!也有人怀疑梁智强在演戏,但媒体看来是绝对“真情流露”!
       隔天的早报上,记者还振振有辞的批评梁智强3分钟的亮相交待不足,没有诚意,隔岸观火幸灾乐祸之余还以大标题强调:“彻底改过才有新生”!记者突然摇身一变,俨然道德导师形象口吻,到底是什么嘴脸?真是嗑瓜子嗑出虫来 – 什么人(仁)都有!
       身为媒体工作者不错是应该争取新闻材料,但梁智强可以召开记者会,记者也有权力不出席,互不相欠,来到紧要关头,就算梁智强“为己”也是人之常情,试问谁不为己?记者身经百战阅人无数,难道不明白这点吗?这件事对梁智强来说这是人生的一大难关,但对记者来说也许只是另一篇报导罢了,工作完毕回家照样吃饭睡觉,一无牵挂。梁智强能这么轻松吗?最终也只不过是为了饭碗工作和刚好在方便发表文章的位置上而已罢了,得饶人处且饶人好了,若不能设身处地也没必要要摆出一副正义凛然,又凭什么教训人?
       从宗教角度来说,潜意识的思想上犯罪也是犯罪,就法律而言在行动上犯罪才算。无论如何,真正道德表现应该是从心而发吧,在圣经约翰福音里耶苏在为一个犯了“行淫”罪的妇人仗义执言时说:“你们当中谁没有犯过罪,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媒体来势汹汹,得理不饶人,这里不是要替梁智强开脱,但谁又敢说从来没在精神上出过轨?
       梁智强是犯了错,但由于是名人,他所要承受的惩罚和压力也比一般人大很多,之前他和媒体的关系说好听点是互惠互利,难听点就是两相情愿的互相利用。如今梁智强有难,媒体却好像在替天行道,翻脸无情!他之前所欠媒体的“人情”现在也应连本带利都还清了罢?可是媒体欠他的呢?我是相信因果报应的,但有些情况是挺奇妙的,有时“果”会来在“因”之前,譬如说:有些人会“上吐下泄”(据报导,有关记者曾在这之前“上吐下泄”)!
       联合早报也很令人失望,其实梁智强 婚外情事件充其量也不过是一个艺人的花边新闻而已,作为唯一一份本地华文大报连续两天登在头版以及大篇幅报导,是怎样的一种心态?有意趁机和一众小报抢读者?也不怕有失“身份”?!报章除了反映社会现象之外也同时反映了自己的形象内涵,看了这么多年的早报,如今也许只能叹“报风日下”了!
12.3.2010



2019年1月28日星期一


报纸!记者!


       在网上看到这个,特别愤怒,我们的记者什么时候变得如此没有人性?如果说记者代表了报纸的“嘴脸”以及“内涵”,华文主流媒体报纸的“智慧”水平什么时候沦落到这样的地步?
       记者质问“受害人”:“你确定你的想法适合当艺人吗?”的同时有没有想过,他自己的“想法”又适合当(高级执行级?)记者吗?记者是人?艺人就不是人?!这是不是欺人太甚?还是个正在伤心欲绝的弱女子!
       有这样的报纸,就有这样的记者?倒过来说也一样?!
26.1.2019




2019年1月27日星期日


往事只能回味之:

出版作品CD


       谭盾无疑是位很有才气的作曲家,但个人总感觉他有些作品流于浮夸?倒是很同意他对出版作品的看法。据说有一次有人问他在出版作品乐谱和作品录音之间如果要做一选择,他会如何决定。谭盾毫不犹豫的就说当然是录音。原因在于乐谱不是人人都看得懂,但声音人人都能听到,是一种更直接快捷的与人沟通方式。
       一个写作的人最能体现或表达自我修为创意的无非就是出版诗文小说等等等等,而一个写音乐的人除了出版乐谱,就是出版录音了。
23.1.2019
图片 :有关新闻剪报。









2019年1月26日星期六


也是“抚今追昔”?突然想起聂耳的《毕业歌》:同学们,大家起来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 今天的莘莘学子,还有几个有如此精神气概?究竟是时代进步?还是一代一代不如一代啊?!

往事不堪回首之:

虚荣心?!


联合早报有关报导

       这一阵子婚宴邀请突然多了很多!慎重起见,前些时候和朋友update了一下有关“行情”,得知如今一般婚宴的“消费”水平是每人在S$150 – 250之间!年轻时常听长辈们说:“人情紧过债”,现在真正体会到个中三昧了!
       就说我年少无知不通人情世故或性情古怪都可以 ,也不怕和大家讲,当年准备结婚时,曾和未来太太商量是不是简单点或干脆不请客?事到临头却被太太“出卖”了,未来岳母大人知道了几乎当场翻脸!不想请客的原因只是不想让别人花钱花时间,二来自己也不喜欢这类麻烦,结婚毕竟最终还是两个人的事嘛?后来当然还是照办如仪,毕竟还是要尊重以及照顾岳父岳母的感受和意愿。
       几十年下来,出席过无数婚宴,老实说,时间花费是一回事,如果不是亲朋好友,有时真不想凑那份(有时近乎无聊的)热闹。
       近年来感觉年轻“新人”有好些都倾向婚礼奢华铺张 - 宴设 5,6星级酒店,拍摄照片影像专辑,豪华新娘车等等等等 ....... 由于开销庞大,听说有些过后还因而负债?!人生的新里程如此展开!何苦?!
       婚礼办得隆重也许还有点道理,毕竟一生一次(如今世界仿佛也没有绝对?若然,被请的就显得有点冤枉了?!),但还没有开始工作赚钱便学人讲究门面品味?师长父母还“支持”!这又是什么道理?
      日前在报上看到有名校毕业生在滨海湾花海堂(Flower Field Hall)举行毕业晚宴的报导(据说以往都在一些大酒店举行),除了布置装饰配合了圣诞气氛,还有歌舞表演,游戏比赛助兴以挥洒青春云云 .................. (堂堂一份大报也为这种事“助兴”?!)
       反观1960 – 70 年代的学校只有毕业典礼,晚宴?天方夜谭吧?毕业典礼都在学校礼堂举行,仪式简单朴素而庄重,在师长训话 - 颁奖 - 骊歌高唱之后,大家便互道珍重再见(事实上绝大多数从此都不会再见了!)各奔前程,哪有这么多的花样和无谓的花费。
       虽然新加坡比以往富足了,个人觉得学生在豪华酒店举行毕业晚宴,还是一种不值得助长的风气以及价值观,除了浪费了父母辛辛苦苦赚来的血汗钱(家境贫寒的学生怎么办?),也是一种虚荣心的表现,有关方面是否应该认真检讨一下?无论如何,这和教育价值观也不无关系?更和所谓的“务实”沾不上边。
       在色彩缤纷热闹非凡的场景之下,有关学校校长的“训词”也许没错:“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尽相同,但我们要认清自己的使命,并善用创意与智慧去尽力完成 ........... ”只是学生们在唱歌跳舞兴高采烈“挥洒青春”之余,会有几个人会听得进去,听到了又有几个会记得?!
抚今追昔”,突然想起聂耳的《毕业歌》:

同学们,
大家起来,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
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
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我们今天弦歌在一堂,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长!
同学们!同学们!
快拿出力量,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30.12.2017

聆听聂耳的《毕业歌》请点击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AWln2aflF8



2019年1月25日星期五


往事不堪回首之:

2016《蓦然回首》新年音乐会

       回顾2016《蓦然回首》新年音乐会,从编曲到演出者,我们有几乎最好的阵容:
(一)全场管弦乐编曲(由新加坡国歌编曲者编写)。
(二)国际比赛得奖的指挥家,后来还赢得2016年德国马勒国际指挥比赛Gustav Mahler Conducting Competition 第一名的黄家俊Wong Kah Chun
(三)新加坡最好的合唱团之一的新加坡青年合唱团Singapore Youth Choir
(四)一时之选的本地歌手唐翎,凌莺以及特别支持为演出增色的昔日巨星庄雪芳小姐。
(五)著名司仪李荣德先生。
(六)曾经为世界著名的维也纳儿童合唱团伴奏过的少儿爱乐交响乐团 Kids' Philharmonic

       音乐会主办者(少儿爱乐交响乐团 Kids' Philharmonic)也不止一次在SG50演出方面负责人的约谈下解释了有关演出的宗旨:

(一)参与SG50全国的庆祝。
(二)在这个传统的新年氛围里让那些学习西乐的小孩对此地过去的年歌以及传统有一定的感受认知,而不是只知道Beethoven Mozart 而已。同时,当前来支持他们的爷爷奶奶在台下听到孙子/女们为他/她们演奏这些5 – 60年以来曾经在此地风行一时的昔日歌乐时,除了能勾起无限回忆,也能多少拉近几代人之间的一些情感代沟距离?这不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吗?
(三)除此之外,主办者也免费赠送部分门票给一些老人福利组织的老人前来观赏并一同庆祝。

       然而,至今还是百思莫解:为何当年SG50有关演出方面大撒金钱赞助各种大小专业与业余团体的演出,唯独一分钱也不赞助这个演出?!理由仿佛基本只有一个:老歌“不适合”SG50庆祝活动!咦,老歌不是我们许多建国一代或二代所喜爱以及熟悉的事物之一吗?没有这许多“建国一二代”哪来的SG50?如果这些人不是别有不可告人的苦衷(?!),就是典型的官僚,最讽刺的,还口口声声说要推广艺术?连好坏有意义没意义都分不清,还推广什么?!
22.1.2019

欣赏观看2015年少儿爱乐交响乐团 Kids' Philharmonic /华文报合唱团《蓦然回首》老歌音乐会请点击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XqgymdvXEU

图片:有关2016《蓦然回首》新年音乐会报导文章剪报。






2019年1月24日星期四


往事不堪回首之:

一种情景,两声叹息


       偶尔翻出这篇旧剪报,回顾以往所发生过的种种,除了无奈以及以及感觉“外来和尚”真懂得慷别人的慨以外,也觉得有些笨人为何尽是做些“为人作嫁衣裳”的蠢事?我们的文化方向为何总是要由别人来主导?为何不信任以及珍惜土生土长,在这片土地上奋斗过的人?
20.1.2019

2019年1月23日星期三


在这场2014年的音乐会里。以色列爱乐乐团在指挥家梅塔(Zubin Mehta)指挥下演奏了我编曲的国歌 …..........

世界级?

       今天在海峡时报(The Straits Times)上看到有关以色列爱乐乐团(The Israel Philharmonic Orchestra)在本地演出的评论。其标题为:“Terrific orchestraterrible acoustics”(一流乐团,差劲音响)。这场演出也算是新加坡建国50周年(SG50)庆祝的一部分。
       乐评作者(Chang Tou Liang)为以色列爱乐乐团以及指挥家梅塔(Zubin Mehta)的高水平演出惋惜 - 演出场所(MasterCard Theatres at Marina Bay Sands)的音响条件远远未能赶上乐团的水平。这其中背后或许有种种不足为人所道的原因,只是以色列爱乐乐团是世界著名乐团之一,难得远道而来,竟然连一个像样的演出场所都未能提供!这情况就有点像上高档餐厅享用精美餐点,但餐具都是廉价的塑胶碗碟一般大煞风景!虽然事后指挥家梅塔只是淡淡的说:希望乐团下回再来时能在一个好一点的音乐厅演出。但这种事若在国际乐坛上传开来,无论如何都难免多少有损新加坡的颜面罢?!
       妙的是:乐评作者居然把“森林黑店”的欺骗顾客事件和此事相提并论- 对有关消费者来说:两者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货不对办”或“价真货不实”的意味。
       不只如此,乐评作者还因此联想到最近我们新建的世界级Sports Hub的草皮事件- Sports Hub因而遭受好些外国一流球队不客气的批评和抱怨。从而怀疑:我们真的知道什么叫做“世界级”吗?(“森林黑店”的经营手段也许罢?!)
       平心而论,以上种种“不幸”或许也多少和运气有关(?),但其中不能原谅的以及令人尴尬汗颜的还是当晚音乐会一些观众的表现(其实在本地,这种情况已经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 - 在不应该鼓掌时鼓掌,因而引发莫名其妙的笑声(没教养,低级幽默感?!),以至指挥还要分神去“阻止”他们,以免影响乐团的演奏以及情绪。
       音乐会的票价并不便宜(新币$200- 500之间),从上述一些迹象看来,买得起票的多是些“外行听众”,这也是高档古典音乐的一种悲哀吧?!这场音乐会演奏了我编曲的国歌,本来想去看,但由于在票价上的考量- 高不成低不就,思前想后,最终也就不了了之。现在看来还真有点“塞翁失马,焉知祸福”的侥幸之感!
       新加坡一向在意“世界级”排名,也有好些世界级的建设硬件,但普遍在文化教养素质上,尤其来到艺术欣赏,很多时候仿佛还停留在比第三世界更低的水平!
       面对自己的“世界级”和外来的“世界级”是两回事。毕竟:真正的“世界级”是从内涵开始而不仅仅只是外表而已。古语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正是此意!
13.11.2014

剪报图片:有关中英新闻报导。







2019年1月22日星期二


往事不堪回首之:

书局,人情味

       一间书局在主流媒体的烘托下,张灯结彩,敲锣打鼓“浴火重生”的同时,一间老字号书局却在灯火阑珊处悄悄消失了。
       对于此地过去所谓的“华文源流”或“华校生”而言(包括如今还以华文赖以为生的,尤其有一定年纪的一群),这间老书店的消逝,就有如一位相交有年的朋友永远离去一般情何以堪!毕竟,这间书局在风雨飘摇的本地政治,语文时局里也坚持屹立并伴随慰籍了许多华文源流中人半个多世纪之久。
       这间书局在有生之年除了对本地华文教育以及出版事业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在结业前最后几年“回光返照”似的还以一种包括中,新,港,台在内,前所未有的大手笔和气度,无视亏损的出版了巨量海内外无数作家的作品。本地的许许多多所谓名家的作品也在其出版计划之内受益。这种逆流而上,为推动文化仗义疏财的行为,无论在本地或国外都是非常稀罕的,在精神或实质上也远远超越了主流华文媒体的意识形态。
       听到这个坏消息还是昨天的事,上门一看,书店大门深锁,橱窗上贴上“装修停业”的字样。还以为听到的是谣言,后来再和熟人打听,原来书店停业已两个月有余。
       像这样“身份辈份”的华文书老店关门结业,也应是本地一息尚存的华文文化圈子里的一件大事罢?为何华文主流媒体至今一字未提。而那许许多多曾经受过这间老店出版恩泽的“本地名家”,尤其那些在主流华文媒体上有“一席之地”的也无动于衷,竟没有一点关心的表示?!他/她们不知道?!他/她们不关心?!他/她们又是否曾经感恩 - 在当前世界性出版业日薄西山的时刻,书店业人人自危,各人自扫门前雪,除了这间老店,还有谁会关心阁下“大作”的死活?就别说良心不良心了,只是,这些人的书都读到哪去了?!如今回想,本地华文华语今天的种种惨景,会否也是一种“因果报应”?!
       无论世态炎凉,这间老书店的逝去,在今天此地华文华语凄凉落寞前途黯淡的场景下,潇洒一点来说,或许也算是死得其时以及有尊严罢?
无论如何,它也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也将会继续活在一些“有心人”的心里,安息吧“青年书局”!
2.12.2014

图片:青年书局为我先后出版的两本杂文与散文集。





2019年1月21日星期一


年歌的沦丧

       想起聂耳的《毕业歌》,就想起其中那句:“ ......... 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 不禁悲从中来!
       在实质保留以及传播方面,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也许是1940年代前后中国上海老歌传统的海外堡垒,毫不夸张的来说,新马两地老一辈华语老歌听众以一种深厚以及向往的感情弥补了中国本土这方面的文化断层。
       由于中国文化大革命对许许多多记忆的严重破坏,现在许多中国人对于这些曾经流行一时的经典歌曲已经没有任何印象,更谈不上有什么感情上的联系。记得1990年代到上海录制老歌编曲CD时,乐团乐员知道这些昔年曾在这片土地上风行一时的歌曲者几乎都没有!
       新年老歌是当年上海老歌里一个重要的部分,也是昔日过年氛围气息的灵魂所在,不知曾几何时?每当农历新年临近,在此地一些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走动时,所听到所谓新年歌曲或音乐,除了不能勾起任何昔日的温馨回忆,还十分没有品味,来来去去都是什么“财神到! …........ 财神到! ….........”(诚然,以前的新年歌也有“恭喜发财”,但人家写得毕竟还是更高明,旋律也隽永),有一首更是无病呻吟似的唱道:“来来来大家过新年 …........”! 来来来大家过新年???哈哈哈哈!(惨笑),还不如来来来大家吃年糕,鸡蛋糕或炒粿条?其他一些“新创作”新年歌除了写作技巧拙劣,更遑论灵感灵气,不提也罢。
       不要说我高傲,我干的就是这一行,除了会分辨好坏以及优雅庸俗,也是从那个时代走过来的人,因此时常会想,为何那么美好的原唱新年歌(如《贺新年》,《春之晨》,《迎春花》,《恭喜大家今年好》等等等等 …...... )越来越少人爱听或会听?也不说其他方面种种,就从越来越多民众对庸俗事物的无知或容忍,时代真的进步了吗?!
18.1.2019
图片:1990年代到上海录制的《恭喜恭喜》新年老歌管弦乐编曲CD。其中《恭喜恭喜》的编曲处理如今听来有点低沉,正应了今天对时下新年歌乐的感叹?


聆听潘耀田编曲的《恭喜恭喜》请点击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7ZMd8mFbeY




2019年1月20日星期日


纸轻情意重(二)


       1980年代留学澳洲期间,由于同时修两个学位,努力争取时间学习之余还要自理种种生活上的琐事,每天时间仿佛都不够用,因此很少和人来往交际,剩下来的时间,除了每个星期都写信回家,也时常和新加坡以及香港的老朋友书信往来。
       对学生关怀备至的梁荣平老师也写过好多次信给我,林林总总的信件收藏至今,有时偶尔不经意翻了出来,当年种种人事交情都尽在眼前 …...........
15.1.2019

图片:梁荣平先生的来信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