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演出节目单之:
鼓乐迎春
“鼓乐迎春”是 1969年新加坡唯一有团员津贴的华乐团 - 国家剧场华乐团的第一场正式公开演出,也配合新加坡开阜150年庆祝,在维多利亚剧院连演三晚,当时演出的曲目或传统或近作都很淳朴亲切平易近人,为何如今却成了“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这也是个人有生以来第一次上台,那年我17岁,虽然只是个无足轻重的打击乐“学徒”,在音乐会里也仿佛可有可无,但从舞台上望下去观众席济济一堂黑压压的一片,也不由有点紧张 ........... 为了演出还特地到牛车水买双新鞋,由于正值华人新年期间,牛车水人来人往气味纷呈的春节氛围至今难忘 ….......
1.12.2020
国家剧场的回忆之:
新春忆旧
过去几年,每当农历新年前后都会翻出《鼓乐迎春》以及《鼓乐民歌》这两张黑胶唱片来听听,以重温回味当年的情怀。
《鼓乐迎春》如果不是本地第一张华乐唱片也应该是最早之一吧?
那是1960年代末期国家剧场属下华乐团的第一张唱片,国家剧场华乐团是当年本地第一个有团员津贴的业余团体,乐团每个星期固定排练两次,一般团员每个月可领取当时算是“可观”的40大元!(声部组长可得60大元!)不要小看这“40大元”,当年的40元比起现在的400“小元”好用得多了,试想想,那时的工厂工人日薪一般才3 - 5元,一个经理的月薪一般也只是S$500上下,一辆崭新的小汽车才几千元,一碗鱼圆面 …........
华乐团“40大元”的“薪金”都装在一个小封套里,在当年那个“饥饿困苦”的年代,每到月底一看到这个可爱的封套心情就会有如许冠杰歌曲里的那句:有嘧嘢(什么)会令你心花怒放 …............ ?!
由于当时年纪轻,刚加入乐团当“学徒”时还无“薪”可领,也没有资格参加乐团第一张唱片《鼓乐迎春》的录音,只能带着羡慕的眼光巴巴的看着别人走进录音室。如今听《鼓乐迎春》这张唱片,虽然演奏技术明显不如今天的许多专业甚至业余团体,但还是有一定的可听性,除了感情因素,就是其中满满的“诚意”,你可以想象乐团当年的正式音乐会每年只有一两场,而几乎一整年都在积极认真的练习那十来首大小合奏曲吗?
其后的《鼓乐民歌》可说是《鼓乐迎春》的姊妹唱片,由国家剧场属下合唱团和华乐团合作灌录,应该是本地第一张华语合唱唱片。个人以为这张唱片的整体水平要比《鼓乐迎春》高一点,除了合唱团有不俗的表现(尤其是“信天游”以及“远方的客人请你停下来”),担任领唱的罗琼芳以及吕政成的演唱更是可圈可点,很难想象新加坡当年居然有如此人才!可惜天不假年,如今两人都已作古!
《鼓乐民歌》是华乐团第二次录唱片,这回我有幸赶上,富有江南风味的“花朝前夕”前奏里的几声“笙响”,正是区区不才的小小贡献!
在《鼓乐迎春》和《鼓乐民歌》之后,国家剧场华乐团在指挥郑思森的领导下又灌录了一张也是乐团解散前的最后一张唱片《大联欢》,感觉上已经没有上一张唱片的兴奋之情,整体效果似乎也有点差强人意。
俱往矣!大年初一,兹摘录“花朝前夕”里的一些句子,希望能为朋友们增添一点春意喜气:
春风暖,吹绿了江南。
春雷动,响彻了高天。
让春光明媚无边,愿万紫千红开遍,
妆扮好那人间大地!
16.2.2018/18.8.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