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以后?!
“[ 中文不再有]蔡荣生
2032年,也就是十年后,这里大概只剩讲的华语,看或读的中文会变成是多余的。我去某某华乐乐器店,店员只讲英文,怪怪的,上他们的网站,全是英文。参加某某校友华乐团,指挥用英文讲解。跟我的笛子老师吃饭,他已退出江湖多年,我跟他说,我现在教笛子是用英文的,他显得很抗拒,不能理解。以后。。。没有以后。”
今天一早在网上看到以上文字。有时看蔡荣生的FB文字,感觉想法有点另类,也许是其个人性格流露使然,因此一向也不太在意,這回寥寥数語卻是一針見血道出此地华文的悲慘前景?!突然想起多年前本地有位华乐界名人在报章访谈里就华乐前景對記者說過( 大意): “希望人們看到揹着二胡的人時會像对提着小提琴的人一樣投以羨慕的眼光 .... ”。或许必须明白这话的时代背景,在那个年代的社会,小提琴和钢琴等西乐器一般都被视为属于有钱阶级的“高等”乐器,华乐器则往往被视为是普罗大众廉价低等的乐器。虽然如今华乐的“社会地位”仿佛已经今非昔比?但另一个危机又来了,從眼下华文的大勢已去,作为华族传统文化之一的华乐最终会不会也唇亡齒寒?皮不之不存毛將焉附?!最低限度在精神上是如此?!
很难想象以后华族传统戏曲舞蹈如果都用英文来教学,也很难想象英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日本人等等等等在学习自己本族语言文化时需要以外语来协助或辅导?!现实是如今除了有关专业团体都不注重或捍卫其“母语”(也是“数典忘祖”或忘恩负义?!),学习华乐的人或年轻一辈的专业华乐工作者在华文水平甚至对华族传统历史文化的认识都差强人意的情况下,华乐在此地除了变成怪胎的一种,还剩下多少希望?
今天,华乐器价格普遍高涨,相对西乐器价格则在逐渐低落,有关华乐界名人的愿望或许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只是这又有什么意义?!
31.12.2021
老照片:1970年代新加坡青年华乐团演出照片。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