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1日星期一

我与长笛之三:

继续自学



       考获ABRSM 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海外8级文凭的1974年,也就是我加入人民协会华乐团成为全职乐员的第一年。那时的工作量相对轻松,除了为数不多的演出,每星期上班6个半天,因此工作之余便有许多时间可以进修学习或从事私人或学校教学,偶尔也到电台去录音和演出。

       那时人民协会华乐团排练厅旁边紧连着一个可以停放两辆车的有盖通风停车间,没有工作排练的时候就在哪苦练长笛,由于全情投入,就算艳阳高照时也不觉得炎热,所用的那把 Yamaha 中低价长笛就和这张1970年代的DG唱片封面上的一模一样,就连盒子也相同,当时就以为唱片里演奏家用的就是这种长笛,还窃喜捡到便宜 …......... 哈哈哈哈!

22.12.2020






2020年12月20日星期日

我与长笛之二:

考试


       1974年除了考8级钢琴,同时也考8级西洋长笛,两者之间只隔了一个星期。

       西洋长笛虽然也是自学,但由于我一向吹中国笛,又是多少属于同类的单旋律乐器,相对来说比起钢琴就显得容易上手一些,但毕竟还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制作材料的乐器,吹奏起来感觉也不尽相同,因此还是需要下点时间工夫来调整适应,不说种种不同程度要求的练习曲,单单那些排山倒海而来,横跨了几百年的各个时期经典保留曲目更已令人“应接不暇”!

       还好西洋乐谱比华乐乐谱容易得到,其中不存在个人私心和政治成分问题,基本无论什么教材乐谱,只要有钱,几乎什么你都可以买到,不像当年华乐圈的好些情况,求人借谱要看人眼色!关键只在于你有没有学习天分以及时间精力而已。那年代,在本地买不到的乐谱都可以托琴行代为邮购。我的考试用谱就是由位于东部丹绒加东Tanjong Katong已故林哲源先生开的旋律音乐行Swan Lake 代购。

       和钢琴一样,西洋长笛也是考了5级之后直接跳到8级,如果没记错,我的8级西洋长笛考试曲除了兴德米特Hindemith 3首一组的长笛独奏短曲(?),还有巴哈J S Bach A大调长笛奏鸣曲第一乐章,莫扎特 W A Mozart G大调长笛协奏曲第一乐章以及英国现代作曲家柏克力Lennox Berkeley 的长笛奏鸣曲第一乐章。其余就是音阶琶音视唱练耳aural等等,视谱考核部分的成绩虽然比钢琴略好,但还是未臻理想而把分数拉下一些。

       这回有了先前考钢琴的经验,也用自己熟悉的乐器 - 省吃俭用之余,还要通过当时人协华乐团音乐总监吴大江和Yamaha音乐行总经理曾贵明的关系买回来优惠中低价位的Yamaha日本长笛上阵(如今回想,日本长笛虽然在制作方面比起中国星海牌长笛显得细致,但音色只能说各有千秋),满以为应该没有乐器不适应的问题,但结果还是人算不如天算!在考试琴房里听到自己吹出的第一个音就吓了一跳 - 这是我的长笛吗?!怎么音色变得如此干瘪难听?! …....... 唉!小心翼翼还是功亏一篑,忘了琴房的吸音装置会大大影响乐器的声音,之前为了省点钱,没有考虑安排先来个实地“勘察”,如今后悔莫及,真乃天亡我也!没法子也只能满头大汗硬着头皮撑下去 …............

       这回的考官也是位 English gentleman,比考钢琴的那位年轻很多,也和其他外国考官一样表面上都是彬彬有礼客客气气,但从头到尾都是一号表情,城府极深的样子,喜怒完全不形于色,无论表现好坏,你都很难从他的表情去揣测他到底有没有被你“鞠躬尽瘁竭尽全力”的演奏所“感动”或“激怒”?

       几个月后,终于拿到考试成绩,总分数为124/150 ,也总算差强人意吧?

10.5.2019





老照片 :在电台音乐会上演奏西洋长笛。

图片11970年代中低价位的Yamaha日本长笛。

图片21974ABRSM 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海外考试8级长笛文凭。



2020年12月19日星期六

我与长笛之一:

起步





       开始自学西洋长笛约莫在1972前后,就有如当年此地许多“华乐人”被香港武侠片里的民乐合奏配乐熏陶启发而学习华族乐器一样,那一阵子在听了中国管弦乐《王小二放牛》,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以及《湖上轻舟》等等曲子的优美旋律之后心向往之。有趣的是,有位有点左派背景的同辈同好则坦白是听了当时的台湾流行歌曲《往事只能回味》里的长笛部分而受到“感召”云云 …..

       因为会吹点中国笛,转吹长笛问题仿佛不大,只是一开始没有乐器也买不起,多亏了也是学校铜乐队一员的杨秀伟弄来一把当年常见的学生级美国Armstrong 牌长笛借给我,虽然按键有点漏风但也聊胜于无,没人教就找本外国长笛入门教材 A tune a day如此练将起来。

       1972年,爸爸回中国广东老家省亲,从广州带回了一把崭新的“高级星海牌”长笛给我,星海牌长笛比漏风的Armstrong 省气好吹多了,声音也不坏,关键是:这把长笛让我顺利在1973年的ABRSM 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海外考级考得优秀成绩。

20.12.2020


图片11970年代前后的美国Armstrong 牌长笛。

图片21973ABRSM 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海外考级长笛文凭。




2020年12月18日星期五

昔日演出节目单之:

民歌民乐


       1970年代的演出节目单,当年国家剧场艺术团属下3个团体的联合演出是少有的,以前音乐团体的演出节目可说是多姿多彩,从器乐合奏独奏合唱独唱等等等等不一而足。

       节目单里还有国家剧场华乐团第二章专辑《大联欢》的广告。


19.12.2020









2020年12月17日星期四

昔日演出节目单之:

新加坡华乐团首演音乐会


       19973新加坡华乐团成立并举行首演音乐会,当时受邀为乐团首演音乐会创作了一首开场曲 -《序曲 – 步步高》。这首音乐的素材来自广东民间音乐“步步高”,取材有祝愿新加坡华乐团业务步步高升之意。

       转眼23年过去了,看着这本当年烫金字样的首演节目单不禁有些感慨,当年直接或间接参与其盛的乐界前辈如中国二胡大师闵惠芬,本地乐坛前辈李豪老师以及中国作曲家朱践耳先生都已离世有年!更令人感觉悲哀的是:当年华乐团成立之际出钱出力最多的首任新加坡华乐团主席 - 已故庄升俦先生如今还有多少人还记得或感恩 …... 这就是我们社会“忘本”的价值观?!



















18.12.2020


2020年12月12日星期六

新婚别 - 生离死别之歌


《新婚别》

杜甫诗,潘耀田曲


  兔丝附蓬麻,引蔓故不长。

  嫁女与征夫,不如弃路旁。

  结发为君妻,席不暖君床。

  暮婚晨告别,无乃太匆忙。

  君行虽不远,守边赴河阳。

  妾身未分明,何以拜姑嫜?

  父母养我时,日夜令我藏。

  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

  君今往死地,沉痛迫中肠。

  誓欲随君去,形势反苍黄。

  勿为新婚念,努力事戎行。

  妇人在军中,兵气恐不扬。

  自嗟贫家女,久致罗襦裳。

  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

  仰视百鸟飞,大小必双翔。

  人事多错迕,与君永相望。


1988年由荷兰籍双簧管演奏家 Joost Christaan Flach 委约创作,并于同年首演于新加坡国际艺术节。诗意乐曲皆表达了一个中国古代新婚妇人对残酷战争的控诉,其中悲情千古以下每每令人唏嘘不已 …........ 这回的现场录音录影虽然不是最完美但音乐也表达得丝丝入扣 …........


演出者:何米亚(女高音), Joost Christaan Flach(双簧管),刘智乐(二胡),张银(琵琶)


Separation of the Newly-Weds.


PerformersHe MiyaSoprano), Joost Christaan FlachOboe),Liu ZhiyueErhu),Zhang YinPipa


This piece was composed at the request of oboist Joost Christaan Flach for soprano,oboe, erhu and pipa, was first performed during the 1988 Singapore Festival of Arts.


Based on a poem of the same name by Du Fu, a poet in the Tang dynasty, the music captures the moods of the poem as it unfolds by introducing a new interpretation in addition to traditional playing techniques.


Apart from that, Separation of the Newly-Weds is also a valid “East-meets-West” ensemble piece – both in terms of the musical instruments (and vocal) as well as the performers.


观赏有关视频请点击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VTnopWw5C4&feature=youtu.be&fbclid=IwAR3Tj7rFxNvrtqdVrQg6zKi4ttRx_i7KCZJEuFJPD-WLQkW1hmpvZrFlgGA






2020年12月9日星期三

华乐歌乐唱片简介之

3310寸黑胶艺声唱片《渔童之歌》




       我们那一代人的儿童歌曲,那种纯真无邪的声音如今仿佛已成绝响?!还记得那年看儿童剧社的演出,台上表演的《我乘上小马车》以及《小小发明家》怎么和唱片里的那么相像?!我想这就是所谓的用心和诚意,鼓掌

10.12.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