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4日星期日

摊贩语文

         不知曾几何时,新加坡的小贩中心和食肆慢慢衍生了一种独特的语言以及文字。其混杂无章以及“Rojak”(一种在新马一带以水果蔬菜油条豆卜混合虾膏“炒作”而成的沙拉)的程度和情况就有如 Singlish (新加坡式的英语)一样,但无论你喜欢与否,如今已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的语言文化,熟悉这种语言,在小贩中心和食肆“叫吃”便能得心应手,否则,还可能会遭到白眼!
         我就因此遭受过白眼,那是1980年代初,当时“小贩语文文化”还方兴未艾,有次光顾一面食摊(现在看来,说光顾似乎有点自抬身份?),小贩老爷不耐烦厉声问道:是“吃”的吗 ! …………?那阵子刚从澳洲回来,不知“乡音”已改,第一次面对这种“问题”,一时未能会意(不吃买来干吗?拜神?喂狗?),后来才明白:“吃”就是“当场享用”的意思。
         这是其中一个“语”的经验。至于什么叫着“烧”(福建话“烫”的意思,本地发音接近“骚”字),大家现在也都一清二楚,就连从中国大陆来的食肆助手也入乡随俗 经常“骚”来“骚”去!,其他等等等等就不赘了。
         来到“文”的例子,如今最常见的是“自助服务”这个名堂。首先必须明白“自助服务”和饭店餐馆的“自助餐”是两个世界,它并不属于华族传统文化的精神范围,它只是英文名词“self service 的一个方便而冷漠的直译。
         说白了,“自助服务”就是“no service- 没有服务的意思,一切从端盘子,筷子汤匙,姜葱酱料都要自理(今天,还要餐后自行清理清洁餐具桌子!不然就要面对罚款!究竟是时代进步还是时代退步,这也就是所谓的“瑞士愿景”?!)。有时就算你就坐在一步之遥的摊子前面,小贩老爷也一样严守“原则”,铁面无情,比官僚还官僚!也比艺术家更艺术家!
         还有一样不明白的,为何现在的“包子”都成为了“饱子”?除了外来的“小笼包”暂时幸免(?),其他“叉烧包”,“猪肉包”以及“豆沙包”等等通通都变成了“叉烧饱”,“猪肉饱”以及“豆沙饱”!吃饱等于吃包?吃包等于吃饱?以后“面包”会不会也进化为“面饱”?!
         无论什么地方都有它自己的语言文化,或许,人无贵贱或天生我材必有用,但个人始终以为文化有高下优劣之分。而好的文化总是有稽可寻,有因果以及倾向精致的,反映的也不只是一种只图方便将错就错和没头没脑没品位的嘴脸?

15.2.2016/9.1.2024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