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8日星期日

古怪歌





       或许近日见到狗皮倒灶的怪事多了,突然想起旧时的那首《古怪歌》,可惜翻箱倒筪,找不到就是找不到,偶然看到这张小黑胶里的电影“我又来也”主题歌,却也极为相似 …....

       年轻时觉得这首歌歌词有点过于夸张,如今看看周边以及世界上种种每况愈下的政客道德人文素质以及许多恬不知耻的瞒骗和伤天害理,同时也看到数不胜数可怜复可恨的愚人蠢事,就越发觉得这首歌的写实超前 …........

29.2.2021

2021年2月27日星期六

白驹过隙? 度日如年?



       今日有点小小的体会,觉得静坐或打坐就像是一种锻炼,也像是一种修行,它除了锻炼一个人的专注以及耐力,同时也考验一个人的意志?与此同时,也让人对时间的观念有了新的感受。

       参考了书本以及一些网上视频之后,我把静坐时间基本定在晚上睡前以及早上起来的时候,晚上时间不一定,但早上则定在 6 am,由手机闹钟把我叫醒。今天早上照例被手机吵醒,由于睡意还很浓,就告诉自己再躺个一两分钟,然而,感觉上仿佛只是很短很短的时间,谁知一睁开眼看看时间已经是 7 am 了!时间过得比箭还快!

       连忙起身洗漱准备静坐一个钟头,一般我都不用闹钟设定时间,只是默算呼吸的次数,以个人的实践经验,大概200次的呼吸 = 15分钟左右,在清醒的情况下,这一个钟头对比前面的那一个钟头,感觉上便长很多了。

       时间长短的观念往往因人,因事,因心情而定,有些事令人感觉度日如年,有些则“光阴似箭”,或许?静坐(以目前个人这一阶段)更能让人感觉时间的流动而不像昏睡般糊里糊涂的便流失?

28.2.2021


老照片:时光的留影 - 昔日蓝玻璃老家后窗所见。



2021年2月26日星期五

愚蠢? 爱心?





       新加坡本土以前从未听说有野猪或允许野猪横行的,不知曾几何时野猪就成群结队的出现了,并且还不时发生咬伤人事件!意外的是,居然还有人跳出来为野猪的“行为”辩护(也是大义灭亲?!)!归根结底究竟是什么人的责任?

       野猪或许是无辜的,因为牠们“没有读过书受过教育”,更没有人性以及懂得分辨是非,问题是:野兽就是野兽,连人都可能有兽性,更何况野兽?就算家犬也会无故咬人(个人就领教过3次!),你若真是对这些有“危险性的”野兽也充满“爱心”,不妨收养一只在家里试试?不然就只是“把痛苦建立在他人身上”的伪善而已?

       还是不明白,那些有关高薪决策者,他们真是“头脑进水”了?让这种事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是不是显示了一种管理上的无能?请用脑想想,新加坡是个城市国家,人和会伤人的野兽又如何能“被安排在同一屋檐下”生活?!难道真的要自己收养一只在家里,让你们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亲友都遭殃惨叫了才会明白这么简单的道理?!

       是的,“罪魁祸首”已经抓获并“正法”了,关键是,有那么多的野猪,你真的能确定就是这只?就算没杀错,但还有其他众多野猪“同志”尚逍遥在外并随时会卷土重来“为生活为自由而奋斗”,是不是等下回又有人遭殃了再做打算?!

27.2.2021




迎春花的感触




       过年期间,马来西亚宽柔中学合唱团在网上放了一个由我编曲的视频,由于制作专业情真意切引起共鸣,几天之内便吸引了过万个观赏人次。

       这首合唱版本的新年老歌《迎春花》是2003 年个人合唱作品CD《春天里》里头的其中一首歌曲,由新加坡最出色之列的三个合唱团演唱录制。当年独力经营费心费力制作这个CD的原意之一是要在本地传统日渐没落,教育文化潮流日趋西化的氛围下,向一些几乎完全没有“中文老歌传统”的年轻合唱团推介推广一些昔日曾在此地流行一时的歌曲,也算略尽一点华族文化承传的绵力,无奈如今回顾,那些年的努力仿佛也没多少成绩可言?!

       今天老友夏帏一早来电,兴冲冲的说,看了有关视频甚受感动,立即分享給许多海内外的亲友,并得到很热烈正面的回应,于此同时,他也感觉有点“讽刺”,为何“起源”于本地的一个“作品”,最终却要由“外地人”来发扬光大,并以四两拨千斤的智慧把华人新年的怀旧温馨感情发挥得淋漓尽致,而我们自己却总是笨拙的每年劳民伤财去营造一些或让人贻笑大方或刻意人为气氛虚假和我们的传统感情拉扯不上的场面场景???!!!是有关方面全无诚意或思想过于僵化官僚缺乏传统文化意识?还是又应了李敖对我们的评语 - 笨(或蠢)?!

25.3.2021

《迎春花》视频: https://youtu.be/nASovlBMddc






2021年2月24日星期三

厨房里的秘密武器


       孩子对“煮吃”颇有艺术家的诉求,凡事一丝不苟,每逢下厨都认真对着食谱照章行事按图索骥,来到香料配料也绝不马虎,对意粉的番茄酱料更是十分讲究,不像我常用现成的 Prego 酱料略加工即可 …....... 因此,他一回国,厨房里便多了不少瓶瓶罐罐 …...... 味道是不错,唯一缺点是:由于大厨做事“一丝不苟”,因此等吃时间也相对长了点,几乎每次都要望穿秋水饿个半死才能得“尝”所愿 …......

25.2.2021






















2021年2月23日星期二

好一园美丽的 “迎春花” !



 越听越感觉视频制作者的满满诚意以及那份浓浓的传统农历新年温馨喜气,也令人不禁回想起此地旧时的种种“無愁無慮樂自在”!........... 合唱表现既贴合編曲本意,合唱裏那種親切的语音声調,更教人回想起昔日南洋美專音樂系那些可愛的馬來西亞學生的音容笑貌 ........ 大年十三再分享一次,并祝各位朋友新春愉快,身体健康,万事如意!但愿:春花永远为我们开 ..........


24.3.2021

https://youtu.be/nASovlBMddc

2021年2月21日星期日

好死?赖活?



       “好死不如赖活”?听来仿佛充满求生意志?但世事没有绝对,有时有些事却是生不如死?例如,当你身罹绝症身心俱痛苦不堪,毫无希望可言的时候,与其苟延残喘连累他人的“赖活”,还不如早点上路?

       “好死不如赖活”似乎并也不怎么适用在艺术家身上?因为称得上艺术家的人通常对事态度都不会“马马虎虎”委曲求全?这也就是所谓的“艺术精神”?简单来说这是一种对事做事精益求精丝毫不苟且的态度(因此,常一意孤行,也常令人讨厌?)。诚然,“艺术家精神”也不一定局限于搞艺术的那一群人,各行各业里都有具有“艺术家精神”的人,而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很多时候只可能“玉石俱焚”而绝少会妥协 compromise - 在他坚信的艺术内涵高度上做出让步,艺术家的自尊也往往不会让他为了要“跟上时代潮流”甚至为了“生存”而改变或牺牲自己一向坚守不渝的原则和信念。可惜知音往往难遇,因此,古往今来有很多杰出的艺术家一生都贫困潦倒?名成利就的寥寥无几!但艺术也因此而显得可敬可贵。

       现实是,艺术家也要生存,生存需要钱,来到钱,这便是个艺术人格考验的分水岭,虽然都涉及艺术和金钱,但里头有个分别:究竟是为钱而“艺术”(市侩型艺术家?)?还是为(成就)艺术而“钱”(寻求赞助)?而如果运气不济,是否要“为了理想”低声下气的去求人?以达到“好死不如赖活”的目的?!也许人各有志?但值得吗?

       世上有许多事,往往不为人的意志而转移改变?如果时不与你我,或许就顺应那句老歌歌词,有些事,“就让它好好的来,让它好好的去”?不要勉强去难为自己的本性,如此就算做不成艺术家,实现不了理想,但总归还是个问心无愧朴朴实实的人?钢琴家傅聪的爸爸傅雷不也曾说过:做一个钢琴家之前 …....... 先要是一个人。

19.2.2021

老照片:1970 年代香港艺术节演出后在一處湖邊若有所思 .......





2021年2月20日星期六

创新与守旧



         守旧保守或许因为怀旧?

       怀旧是人性和感情的一种,艺术家应该都有人性和感情吧?!但作为一个从事艺术工作的人,最不愿意承认或接受的一件事就是被同行视为守旧或保守,无论他内心多怀旧?!

       另一方面,(尤其是今天?)艺术家最听得进去的可能是“创新”二字,因为这是个没人能反对,也是个永不过时,永远都时髦的名词,尤其来到创作比赛?因此“为新而新”“从新而发”肯定比从心而发的保守更为强辩和稳妥?

       只是“创新”也许符合现代艺术潮流里的“政治准确”,却往往未必符合人性,但无论光明阴暗或优美狰狞,艺术里不能没有人性,而怀旧是人性的一种,所谓怀旧,里头也有人性向往亲切熟悉的成分,这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沟通基础之一,艺术如果不能与人或与更多的人沟通,再高再深是否最终也就是锦衣夜行(其他许多现代音乐不说,就说贝多芬的晚期弦乐四重奏)?这样说不是随波逐流或(和许多能够流行一时的流行音乐一样)刻意讨好广大群众的意思。因此,真正的艺术家十有八九都是寂寞的,这是一种选择,也是一种宿命?

       那“新”的定义又是什么?如果从古到今人性在基本的本质上没有什么变化或“创新”,那艺术里的“创新”是否只是有如不同时代人们的服饰变化一样,只是个表面形式的问题?服饰之内以及骨子里头都是一样的内涵或只是另一种换汤不换药?

       或许“无知是幸福的”?今天的艺术家仿佛已前所未有的为“创新”前景彷徨无依,因为他们蓦然发现今天所“创作”的种种,早已有人做过同样或类似的。到头来,就如2000年以来圣经里所说的:阳光之下无新事?!

       其实,如果回顾历史,无论在哪一个时代,同时代的艺术家们往往都在同一种条件(技巧,时代背景和物质条件下)“创作”同一风格类型的东西。那些最终得以名留千古的,也不见得一定就是当年技艺的佼佼者,历史选择了他们,主要是因为他们与众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或点子?)以及不同精神气质。

       今时今日,或者更关键重要的,“成功”的艺术工作者无论水平深度也都必须极为能言善道,深知如何推销自己的“创意”卖点以达到排众而出的目的(就算是申请演出出版赞助或“标”一份学校的艺术课程教学工作也如此?!)。

       所谓“艺术”,往往也和(创造它们的)人一样,有伟大和平凡,但凡能长久留下来的,令人如沐春风的都是能令人感觉与别不同并且趣味怏然的。而“与别不同”不一定就有本质上的“新”。就好像文学家用一样的文字或好的厨师用一样的材料烹煮,有些人就硬是能把原本相同的东西弄得与众不同。

       因此,艺术和人一样,只有个性和表达上的不同,并没有本质上真正的“创新”。而如果为了标榜“创新”或刻意“标新立异”就抹杀过去的种种或与之划清界限,都只是自欺欺人,也毫无诚意可言。

       最终,“创新”和“守旧”和做事的快和慢都不是最重要的,最关键还是个好坏优劣的问题。你可能不认同20世纪作曲家拉赫曼尼诺夫(Rachmaninoff)和时代脱节的守旧作风,但你又能否定他的音乐以及其感人的个性吗?

18.12.2016/27.8.2018


附旧文:



拉赫曼尼诺夫

       你若看过电影 Somewhere in Time,大概不会忘记里头一首经典配乐 – 来自俄国作曲家拉赫曼尼诺夫(Rachmaninoff)《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里最脍炙人口的一段旋律。

       拉赫曼尼诺夫活跃于20世纪初,真是上述电影故事发生的年代。这年代充满了世纪末的浪漫色彩,而实际上,古典/严肃音乐创作正面临一个很大的思想以及技法转变 – 后期浪漫派高潮过处,紧接着登场的是以法国音乐为主的印象派以及和一向来都是古典音乐主流的德国意大利传统背道而驰的无调性和系列主义音乐。

       在这个古典浪漫主义大势已去的背景下负隅顽抗的作曲家除了理查施特劳斯,西比柳斯和马勒以外,就数拉赫曼尼诺夫了。

       回顾历史,世上有很多人和事,尽管当时落落寡合不得其志但也有扬眉吐气的时候。在大洪流般的音乐审美观改朝换代之中,拉赫曼尼诺夫可以说是个异数。虽然,他选择了逆流而上承受评议,做浪漫主义的末代王孙,更不愿为创新而创新,但还是留下了很多伟大动人的作品。其音乐感人之深以及流传之广,今时今日,又有几个现代或前卫派能与之相比?这里头是否说明了一件事 - 我们不一定要(盲目的?)跟随潮流,不管这个潮流是新是旧,一个有思想和自信的艺术家应该有“随心所欲”的风骨和勇气。

联合早报 副刊 信手拈来 13.10.1997/27.8.2018

网上图片:俄国作曲家拉赫曼尼诺夫(Rachmaninoff

聆听拉赫曼尼诺夫的《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请点击链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oqOEd10GdI

聆听拉赫曼尼诺夫的升C小调钢琴前奏曲请点击链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XQCPAR0EHo


老照片:怀旧,1960年代的乒乓伙伴。

网上照片:拉赫曼尼诺夫 Rachmaninov




2021年2月19日星期五

今天偶然在网上看到华文电台96.3FM一段有关本地湘灵音乐社华艺节演出《幻》的访谈,令人想起了好些年前对有关“南音创新”的一些感想与感触(旧文:保留与创新),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有关方面对此地南音前景的焦虑,可惜从访谈里仿佛只感觉到一股无奈无力以及苍白肤浅?不禁疑惑,所谓的“创新”到底有多深的内涵与高度?若只是为了“求存”而勉为其难的 “跟上时代”来“吸引年轻人”,将其“流行化”而不惜牺牲其原有的传统精神风貌(甚至不惜考虑改变其中传统灵魂根源语言,引进改用外语 ???!!!),如此这般是否迹近涂鸦?除了有违“创新”的原意和精神以及对有关艺术的“发扬光大”夸夸其谈,又有什么意义?如果主要还是为了生存延续而“委曲求全”最后又会不会和此地的“讲华语运动”一样变得“两面不是人”?抱歉,也许以上所言有点激烈,但就不知丁马成先生(注)在天之灵又会作何感想?

19.2.2021



保留与创新


       今天在联合早报上看到有关本地湘灵音乐社为庆祝国家独立50周年以及弘扬古乐南音而首办《新加坡国际青年南音展演》的报导。其中还有小标题:“要让年轻表演者看到前景”。

       看了“要让年轻表演者看到前景”这段,除了未能感觉前景的乐观和希望,留下印象的却是“出现断层”,“无法再延续”,“靠外援”等等等等(报导问题?)。

       其实湘灵音乐社所面对的问题也是许多传统社团音乐组织以至一些古老乐种所无可避免会碰到的困境。只是在这里我们仿佛只看到湘灵音乐社的挣扎和努力,而希望年轻人看到前景以及改变局面凭的又是什么却语焉不详?(这里头应不乏理论以及演奏实践学习,研究探讨以至种种为信念理想的牺牲)

       当今日本尚保留完整的雅乐也和南音同属中国古乐,可上溯至汉唐前秦。雅乐在日本基本处于保留保存状态,似乎从来没有“创新”或“注入新元素”的意图。或许他们也明白,这么远古的传统文化遗产,能原汁原味的妥善保留已属不易,若还想再发展或试图超越,可能就如“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欲也,乃不能也”(除了迷失,也可能变质?)。在早已沉淀定型的传统经典基础上“动土”,就有如试图改良或“创新”莫扎特或贝多芬的音乐,也许并非没有后人能在作曲技术上(不一定是音乐性)等同或甚至超越之,但真有必要以及有多大的时代意义?

       另外,但凡学问艺术,坚实的基础还是很重要和必要的,在试图改变或“创新”甚至论道一种传统艺术时,确定是否自己已经,或在一个很高程度上“吃透”了这门艺术专业是很关键的。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解决当前困境或某种“政治”原因而为之,是很肤浅,傲慢甚至不负责任的事。

       世上不是所有的事物都需要改变发展的,有些值得保留的,能完整保留就已经不错,譬如传统美德美学和美食。人生百年,艺术千年,天长地久终有尽时,该去的到时间总要去,窃以为,若能留个全尸,也多少能告慰祖先和惠及后人罢?!

5.1.2014


注:1980年代曾应已故湘灵音乐社社长丁马成先生之邀,为人民协会华乐团/湘灵音乐社联合演出编了一首南音音乐《龙舟竞渡》,因此缘故,仿佛是位儒商(?),颇有文人古风的丁马成先生回了我一份厚礼 – 请他的好友也就是潘受先生写了一幅字送给我。

网上图片:南音琵琶。

2021年2月18日星期四

看报的烦恼




       No news is good news ?卖报纸的人肯定不同意,奈何由于时代价值改变,今时已没有旧日一早起来就想看报的“渴望”,如今即便只是偶尔看看,却仿佛犹如人生一般 - 不如意(开心)之事十之八九,近来的种种天灾人祸尤其是!

       丹戎巴葛惨祸之后又看到牛车水市场以及水獭事件(刚刚又看到接连凶杀与假文凭案件)…......... 这里头让人感觉有关官僚似乎凡事只知道明哲保身公事公办 law by law而不解不理民心所向?同时,唯恐政治不准确(?)而不敢得罪某些对野兽比人类更有“爱心”的人类,以致最终殃及无辜的公家以及私人池鱼甚至人类(野猪事件),如此:无论是顾此失彼或什么狗皮倒灶的原因借口,对无辜受伤的人或各种惨遭生吞活杀的 🐟 类都极不“公平”?!这又何止令人不开心?!若如此简单的是非对错都不能分辨以及及时采取行动,还谈什么公民教育?!或取人(民)钱财与人(民)消灾?!

17.2.2021




2021年2月17日星期三

想不到潘宇有一天(16/2/2021)会和老友唐锦成的千金唐依珊 I Shyan Tang 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合作演出 .........






照片 photo credit: Jason Lai

下一代



       世事难料,想不到潘宇有一天会和老友唐锦成的千金唐依珊 I Shyan Tang 在新加坡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合作演出 .........

       还记得1970 年代与锦成和易有伍等人在人民協會華樂團共事时,有些下班后的午后,经常会一起在人民協會華樂團練習室裡玩西乐,还和锦成合奏過西班牙作曲家 Granados的西班牙舞曲第5 號,那时他拉大提琴,我彈鋼琴 …....... 后来他们都去了香港中乐团,锦成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是香港中乐团的大革胡(大提琴)首席,有伍后来则成为了著名的香港雨果唱片公司老板,悠悠歲月啊 ...........


老照片:1990年代参加香港中乐团活动时和锦成与淑华在香港的横街杂巷留影。


18.2.2021

2021年2月16日星期二

 

海内外80大马人 线上合唱《迎春花》贺岁

有感人温馨喜气,也贴合編曲本意

👍
🙏

合唱裏那種親切的語調,更教人回想起昔日南洋美專音樂系那些可愛的馬來西亞學生的音容笑貌 ........


https://youtu.be/nASovlBMddc

Gumbo 鸡丁饭



       也是和西洋杂锦饭 Jambalaya 相仿的一种 gumbo,因为其中有辣味鸡肉块,因此也成为 chicken gumbo,再加上米饭就有如活脱脱的一道(洋)宫保鸡丁饭?佐以白葡萄酒最合适 ….........

17.2.2021

2021年2月12日星期五

开年的喜悦




       年初二一早起来,清理一些家居垃圾之余,也修一下前院里外的花草,偶然发现屋外一向任其自生自灭的酸柑树不知什么时候居然结了好些果实,同时也看到了一株姿态不俗的不知名野草,心里一动,就将之与几片 fern leave 狼齿叶一起供在书房临窗一隅,满心欢喜看着看着,突然想起一句歌词:一点春意山河壮 ….... 便对了个“下联”:几叶幽草房陇静。

13.2.2021

2021年2月11日星期四

二胡的听众只有两个!




       今天在网上看到这篇2017年有关(中国音乐学院)二胡流派风格的发言稿,作者为朱万斌,原标题为“研究蒋派二胡的现实意义”。个人不是二胡行家,但文章里头有传统与创新的思维成分,引起了我的兴趣。

       整体感觉是作者比较倾向刘天华蒋风之以至刘文金的传统二胡艺术而对许多现代二胡作品不能认同?

       传统与创新的界定很多时候都存在争议,这个问题仿佛从来都难有定论,因为一种“传统”的形成或起点的确定往往也如此?就譬如刘天华之前的传统业内行家们又是如何看待刘天华的创作的?

       因此,最终从创作的角度,一个作品的传统与创新本质也许并不一定能决定一个作品的高度,关键还是这个作品的质量,但往往这又是另一个问题?该由谁来决定?还是时间说了算?

       从一个作品里除了能窥见作者的才情,也多少透露了作者的品味喜恶?同时,语言以外的艺术形式都要特别讲究沟通,无形抽象的音乐更是如此,而沟通除了需要技巧更重要还要有诚意,有时,有些事物虽然看不清摸不到,但可以感觉得到,这就是诚意所在,有志者的努力绝不会白费,当然,对牛弹琴是另一回事。

12.2.2021

网上图片:刘天华与蒋风之。






2021年2月10日星期三

顾媚 春天




       这张顾媚专辑是1990年代初的 Philips老歌系列唱片之一,显然是有意和当时EMI的一系列老歌CD打对台的,只是出了四辑后不知为何就嘎然而止没有了下文?

       这系列Philips老歌录音比起EMI的同类录音胜在忠实于原声,没有“自作聪明”的去“加盐加醋”,盒装CD里头的册子也比 EMI的精美,这么好以及诚意满满的产品竟然在市场上无法生存?!除了是天意?或宣传包装不足?便只能说世上不识货的人太多了?!

       无论如何,对个人而言最重要的是,这张顾媚专辑里的《春天》一曲是我小时候所听过的原版本,相比之下EMI的新版本就显得俗气和多余了。

       对《春天》印象深刻除了喜欢其旋律,另外有趣的是:小时候听这首歌对歌词似懂非懂,听到那句:“脸青青的青狼啊”更是感觉“高深莫测”疑云重重?!多年后看了歌簿才知道原来唱的是“年轻轻的情郎呀”。

       专辑里还有好些顾媚早年(1950 - 60年代)的名曲如《母亲你在何方》,《阿里山的姑娘》,《流水不回头》,《人间天堂》,《父母颂》等等等等都是我喜欢的歌曲,也是一个时代的回忆。

11.2.2021


顾媚专辑里的《春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7jS4PK10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