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感:苹果与童真
年纪越大,就越喜欢和儿童相处。别误会,不是“恋童癖”,而是被那种毫无机心,没有隔宿仇怨的可贵童真所感动。这种种单纯往往也直接的映照在他/她们天真无邪的面孔上。他/她们就像迎着春风的苹果花和小苹果,也是人类的明天和希望。
记得上世纪80年代看过一部有关美国30年代年轻菜鸟警监和恶名昭著的芝加哥黑手党斗法的电影(The
Untouchables)。影片中,由于当年芝加哥警界的腐败加上和黑手党狼狈为奸。初来咋到,从意气风发到一败涂地的年轻警监,在无人可用,无人可信,处处碰壁的情况下接受了“良友”(一个正直但不得志以及想法不合时宜的老警员)的建议-直接到警察训练学堂,在未结业的年轻学员当中招募自己的反腐班底。按该“良友”的说法是:好的苹果应该是还在树上的而不是已掉在地上的
………… 意思是,现还在警局里的都是无可救药,被环境污染了的烂苹果……….。
也许近年来例子看多了,不禁唏嘘-如今许多学校里的孩子,已不比从前单纯,幸好基本“还在树上”,本质一般坏不到哪里去。
以往的莘莘学子和苹果生长历程也相似-往往不免随着学龄的增长,道德素质水平的果实枝叶便逐渐垂向地面,及至大专毕业到社会上打滚有年之后,不成为“地上苹果”(或“转基因”变为油条)者几稀!诚然,事出有因,但从某个角度来看,这也是各种阶段环境熏染,种瓜得瓜的生态规律。
只是令人担忧的,不知是否由于近年“气候”反常趋于频繁,“苹果”“早熟”“早烂”的现象仿佛“更胜往昔”?无论如何,希望这只是个人主观所见,毕竟:一代不如一代可能是现实?也可能是代沟和偏见?总之:天要下雨,苹果要烂,只是无奈!
30.3.201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