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1日星期三

长江后浪
       上个周末去看了一场新加坡交响乐团的gala concert(庆典音乐会)。音乐会票价甚高,但还有89成的上座率。音乐会主要卖点是韩裔美国小提琴家张永宙(Sarah Chang)“
       这场音乐会还有个特别的地方是上半场和下半场指挥不是同一人。负责上半场的是年青指挥家黄佳俊。曲目是华格纳的《汤好瑟序曲》以及李斯特的两首音诗-《奥菲斯》和《前奏曲》。
       整个演奏听来,感觉乐团喜欢这个指挥,对这个年轻人的支持已超过一般的工作热忱,或因此:指挥得心应手之余,还有点余裕可以表演几手略为夸张的指挥姿势。
       就乐队音响而言,演奏上述大型音诗,除了弦乐音量(尤其是小提琴)略显得有点弱以外,三首乐曲演来基本都还有一定的力度气势和丰满音色,以往听新加坡交响乐团总觉得弦乐声音一般偏硬,这回却多了点柔和甜美的感觉,不知是否因为乐团整体情绪较为放松投入的缘故所致?
       下半场曲目只有一首- 由张永宙主奏的德弗夹克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首协奏曲有一定技术以及演绎上的难度,第一,二乐章的音乐也有点艰涩之感,受欢迎的程度远不如一般音乐会主流小提琴协奏曲如柴可夫斯基,布鲁赫,孟德尔松,布拉姆斯等等的同类作品。选择了这首曲,无论在音乐演绎或“票房”上,对独奏家都有一定的挑战性。
       大约10年前曾在马来西亚双峰塔的音乐厅听过张永宙和马来西亚爱乐的合作演出,曲目似乎是孟德尔松的协奏曲。当年的张永宙风华正茂,还未满30,舞台形象甚好。这回在新加坡舞台再见,竟成了胖妇一名,而且有点慵懒倦态,一上场便显得无精打采似的。乐队在演奏音乐过门的时候,她一手抓琴,一手叉腰,疲惫的样子就活像个刚拖完一屋子地板的菲佣!
       独奏部分一开始,小提琴音色极为一般,音乐表情平平乏善可陈,但几分钟后,票房保证的张永宙回来了,在她巧妙经营之下,音乐虽然依旧艰涩,但却渐渐有了引人入胜的可听性。到了最后的快板乐章,音乐在独奏和乐团的紧密配合下,产生了不少火花瞬间,把观众的情绪也引上了高潮,张永宙毕竟还是张永宙,名不虚传。
      有趣的是:乐团在两位不同的指挥棒下,居然发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个性和音色,一柔一刚。只是乐团在“老板”的棒下(!),刚强勇猛,加倍卖力之余,情绪和音乐都显得比较绷紧。不若上半场的真情流露以及轻松愉快。
       黄佳俊令人想起当年(19年前?)还算年轻的水蓝第一次客席指挥新加坡交响乐团的情景-纯朴清新以及备受乐团观众欢迎。如今看水蓝,除了台风技术更为老练,似乎也多了点岁月流气。
      近年来,新加坡出现了三位得过国际奖的青年指挥家,其中还有比水蓝当年获奖“奖格”更高的,因此:我们不能说我们没有这方面的人才。国家口口声声推广艺术,现在:是否应该给自己的人才提供多点发挥以及发展的机会?毕竟,除了落实官方推广艺术的种种口号,有关文化教养的事,还是应该自己来做和主导的。不是常常讲家庭教育吗,这也是一个国家的“家庭教育”和传统价值观(若还有?)之一。

10.3.201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