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9日星期三
2015年4月28日星期二
2015年4月24日星期五
2015年4月20日星期一
2015年4月18日星期六
2015年4月11日星期六
And so I face the final curtain.
My friend, I'll say it clear,
I'll state my case, of which I'm certain.
I've lived a life that's full.
I've traveled each and every highway;
And more, much more than this,
I did it my way.
Regrets, I've had a few;
But then again, too few to mention.
I did what I had to do
And saw it through without exemption.
后悔?曾有些许,但微不足道。
I planned each charted course;
Each careful step along the byway,
And more, much more than this,
I did it my way.
我仔细衡量每条必经之路,在小路行走也步步为营。
Yes, there were times, I'm sure you knew
When I bit off more than I could chew.
But through it all, when there was doubt,
I ate it up and spit it out.
I faced it all and I stood tall;
And did it my way.
I've loved, I've laughed and cried.
I've had my fill; my share of losing.
And now, as tears subside,
I find it all so amusing.
To think I did all that;
And may I say - not in a shy way,
"Oh no, oh no not me,
I did it my way".
For what is a man, what has he got?
If not himself, then he has naught.
To say the things he truly feels;
And not the words of one who kneels.
The record shows I took the blows -
And did it my way!
人在世上,最终又能拥有什么?如果失去了自我,那他就一无所有。
2015年4月6日星期一
日前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辞世,网上有关评论李光耀先生一生功过的文章甚多,大致上都肯定其对新加坡今日繁荣的贡献。但其中也有人质疑在他治理下的新加坡缺乏了文化的气息以及深度与高度。
然而所谓文化往往也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一个“最没有文化”的地方也有其“文化特点”或“文化特征”罢?就有如一个人无论多坏,还总归是个人以及有其“个性”!当然,“正常”人总会推崇好人。于是文化就被粗分为优文化与次文化。
半个世纪前,已有外国人或自己人形容新加坡是个文化沙漠,今天,无论出于妒忌新加坡的繁荣进步或经过深入观察有感而发,在许多中港台人士嘴里还是不时会发出一些轻蔑的声音。
且不论这些人士的“关心”和观察研究有多少诚意,或会不会和我们的华文报记者一样都是“摸象窥豹”?有时想:这些“关心者”在顾此失彼,甚至别有居心的情况下所言,只是会否间中也有隐隐约约以及一闪而逝的“真理”成分?
新加坡以“管理”闻名于世,主要依赖的是一群有效率的技术官僚,而这些有决策权的官僚除了无所不能“管理”(无论教育,艺术,医疗卫生,经济外交等等只要一换职衔就样样都行),也往往事事以“务实”为办事原则准则(也是人在江湖?)。不幸的是:文化或艺术精神往往与此背道而驰,文化艺术也不能当饭吃或现炒现卖(最终有没有用?大概只能等到“时穷节乃见”罢?!),再加上识时务,聪明的官僚一般只懂得或尊重“管理”以及哪壶开了提哪壶的“务实”?不客气的说就是:真正懂得或尊重文化艺术者犹如凤毛麟角…………………!?
事实上,新加坡从不缺乏艺术人才,就音乐方面而言,以一个弹丸小国以及其普遍功利挂帅的社会和教育价值观,近年来许多年轻音乐家还能在世界音乐比赛名列前茅的情况多少可以说明这点。但同时也拥有许许多多世界级文化以及表演艺术硬件的新加坡,为何就是没有相应的文化氛围(或为什么往往在一流的剧院音乐厅里有那么多没有教养,没有文化的人)?为何我们真正优秀的音乐人才多在异乡流连而我们的国家交响乐团以及音乐学院却由“外国专家”或本地外行主导?为何人家的文化部长可以是作家诗人?为何我们从发展中国家到“第一世界”国家,人家还在说我们缺乏文化气息?!
6.4.2015/6.10.2023
2015年4月1日星期三
看到教育部寄给孩子的信。信封上印有标语:MINISTRY OF EDUCATION molding the future of our nation(塑造我们国家的未来?),令人啼笑皆非之余心情更为沉重!6.10.2023
凶
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在现今世界,有时人太好,就会被人占便宜甚至欺负。除非天生脾气好或涵养过人,又或有佛家“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胸怀境界,就不免常常会为此而烦恼。另一方面,一路退让,长期忍耐,忍得太多,除了有碍健康(可能引发高血压心脏病甚至癌症等等等等以致死翘翘),也助长了歪风邪气,似乎非有识者所为?
或许已故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最懂得“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的道理而有感而发:“如果没有人害怕我,我的存在就没有意义”。新加坡人一般对李先生的印象也以“严厉”居多。而李先生也以“雷厉风行”的治国方式闻名于世,据说新加坡的成功与此也大有关系?
其实:当师出有名又拿捏得当,有时对人“凶”点,也不完全是件坏事,事实上:很多时候办起事来也会因此而更加有效率?这是因为社会上犯贱可恨的人太多了,往往敬酒不喝喝罚酒,只有对其凶点才会起点“教育”作用。
常常感慨,我们的校长老师在面对学生和家长时常常显得毫无尊严甚至窝囊。从前的老师公然赤手空拳打骂教训学生的情景,如今回想或有点过份。但就算如此,从来也没有听说有学生家长到学校兴师问罪的。当时的家长不比今天,一般读书不多,却更有是非观念和羞耻感(为什么?!)。当时“严师”们所受的尊敬尊重,就令人想起李先生过世时许多人对他的不舍之情。
所谓“严师出高徒”或“乱世用重典”(两者都含有了“凶”的成份)都有其“硬道理”。“教不严,师之过”也是铮铮古训。为何现在的校长老师就是“凶”不起来?为何我们的教育政策不能参考新加坡治国成功的其中某些“ 硬”道理和已证明成功了的实践?如果学生,家长都对校长老师不尊重,我们的教育还会有希望吗?
昨天看到教育部寄给孩子的信。信封上印有标语:MINISTRY OF EDUCATION molding the future of our nation(塑造我们国家的未来?),令人啼笑皆非之余心情更为沉重!
2.4.2015/6.10.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