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本”问题
接受过不同圈内外人士的访问时,常被问及的是作为一个作曲者对自己作品里是否有国家身份认同感(Nation
identity)的看法。这和和近年来本地“朝野”都“流行”的“南洋风格”在精神上可谓异曲同工。
最近又有一个本地艺术学院的讲师问起对Nation
identity的看法。
我说:这个问题在此时此地特别显得复杂,除了无处不在的政治准确考量,本地还有CMIO
-
华族,马来族,印度族加上其他族群(内涵更为错综复杂?!)的文化传统情况,而这些各族传统文化还仿佛都正在不约而同的式微中(?!),因此,要如何从中理出一个
“平衡合理”的Nation
identity有时真像是个mission
impossible - 不可能的任务?!最终,只能沦为一个空洞的口号?!
其实,就有如鱼儿除非离开了水,不然,永远不会感觉到水的重要?!Nation
identity的需要,或许是要当一个人在国外的时候才倍感逼切,因为外国人常常会好奇的问你来自何方?那一刻,可能你(也包括我们的已故建国总理?)就/才会认真的扪心自问:我的根源究竟在哪?
不是语言或文化沙文主义,只是:如果你和人家说你是个华人(Chinese)却不懂华文华语甚至华人方言,对中国文化更是一窍不通,外国人会用怎样的眼光来看你?!
若有心要建立一种Nation
identity,首先应该从认识以及熟悉自己的母族文化做起,试想,一个人连自己的位置在哪都不清楚,又谈何方向感以及认同感?这或许才是最大的隐忧!(也许也不再是了?!看看最多年来“讲华语运动”的惨淡经营?!)
同样的道理,来到作曲或其他艺术创作形式,其中是否有Nation
identity或“南洋风格”都不是最首要的,关键还是作品有没有质量以及有没有个人独特的看法想法(就和不同的种族文化一样,是的,没国哪有家,但反过来说,没家又哪有国?没有个人又哪有家?),不然,其他都是假的,只能投官僚所好或骗骗蠢人?!
其实说到底,还是一个诚意问题!没有诚意,只能年复一年的让无知乡愿一直笨下去而已?!
22.7.2017
[根]重要吗?也许是也许不是。俗语说好死不如赖活,若是因为存[根]而影响性命,那么就必须允许个人价值观的取舍。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然而孰轻孰重,完全由个人心证来决定。
回复删除我没有去过美国,但是我相信应该很少美国黑人还会懂得非洲土语。因此,我就觉得,新加坡某些华族丢弃母语虽然是一种遗憾,然而却也无可厚非。毕竟,他们的一生,都由自己来负责。何况,现实上似乎他们已经取得正确的选择。精通不是母语的英文为彼等取得许多物质上的利益,而物质上的利益带来的精神胜利,似乎也是精神生活的一种升华。在这个层面来说,在这个以利益至上的金钱世界,似乎也不便构成置啄的理由。
总之,人各有志,[存根]的问题,或许是中国人的切身问题。然哦而对于早已经成为[浮萍]的海外华人来说,[生命]在适者生存的达摩克利斯利剑威胁之下,[根]或许就得让位。
因此,我其实觉得,青菜豆腐个人所爱,新加坡华人崇英或尊华尽可各行其是,关键是不得互相诋毁就是了。
谢谢回应!您所言中肯冷静,或许,个人只是伤心人各有怀抱吧?!
回复删除惭愧,真是令人汗颜!
回复删除中肯与否,当然是见仁见智,所谓各取所好。而冷静其实实是冷漠。心灰如死水,静自有来由也。
呵呵,“伤心人别有怀抱”,妙哉斯言!
您谦虚了,谢谢留言指教!
回复删除今天来看,非洲黑人人和中国人还是有所不同,最低限度在文化历史的悠远承传上?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