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国教”?
如今此地常让人感觉世风日下,普遍的“教养状况”离开“瑞士愿景”仿佛越来越远?!小的表现如此,老的往往也不遑多让!(如果常乘搭公交,当能明白我的意思,上头的人如果真要了解民情以及民间疾苦,第一件事也许就是常坐公交?尤其是在繁忙时段,而不要只是顾着自拍来表示亲民?)看到这种种现状,因此有时不免会和朋友谈起。
有朋友认为,这主要是个“家教”(家庭教育)问题,个人则倾向觉得这更多是个“国教”(国家教育方向以及价值观的)问题。
以前(1950-70年代?)学校物质条件比现在差了十万八千里(如今校舍都建得那么漂亮堂皇又有何用?),但那时的家长尊敬也信任老师,学生们则是既敬且畏,那是个当老师的黄金时代。那时学校(华校?)里还有“公民”“伦理”这些“教人怎样做人”的科目,社会上民风一般相对也比较淳厚,是非观念虽然有点像当时的黑白电影
-
非黑即白,但人心所向常见的都是人性纯良的一面。
曾几何时,今天的家长的价值观渐渐“变质”?是人文环境改变的缘故?又是什么原因使到环境改变?
来到教育,试想,如果学生,家长不尊重不信任学校和老师,老师能把“工作”做好吗?就不要说今天老师们的种种超额付出(在学校假期期间带领学生出国“浸濡”,平日自掏腰包买小礼物奖励学生,日夜应付家长校长源源不绝的email等等等等
….......
)如果老师除了要常常面对那些顽冥不灵难以管教的学生,还要分分钟要面对家长的有事无事有理无理的投诉,有关方面为了某些“不明原因”处处优先(?)“照顾”家长的“感受”而没能及时“护卫”老师的尊严?别忘了老师也是人(不是圣人),有几个还会心甘情愿的鞠躬尽瘁的“春风化雨,百年树人”吗?!如今雪上加霜的?还要破天荒的向老师收取停车费!国家带头来做这种事,这个老师还能当吗?还有什么意义?!
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孩子的价值观如果是来自父母,今天父母的价值观又是主要来自何方?吊诡的是,早年的父母一般读书不多,但绝大多数都懂得何谓尊师重道,今天的父母受教育的程度肯定比他们的父母的父母
…......
都高,为什么很多都“不会想”?!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一个国家追求或甚至标榜“务实”,原则上应是没错的,但如果凡事都没有人情世故的考量,只是让人觉得“斤斤计较”,只会明哲保身(?)僵硬的照章行事,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得失?无论如何幸与不幸,“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久而久之渐受“熏陶”会不会也有样学样?如果真的上行下效(教育成功?),那这个国家的前景又会怎样?!
常言道:先有国,后有家。来到教育价值,此时此地,究竟应该是先“国教”还是先“家教”?
2.6.201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