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感
日前(8.9.2011)读了一篇由一位前华文报记者撰写的文章。里头略微触及了“使命感”的问题。
记者回忆当年应考有关职位时曾在笔试里洋洋洒洒的高谈阔论作为记者应有的社会责任,人格素质等等 ……….. 但也坦承:“从未受到什么强烈力量所驱动,更谈不上什么追求真理,挖掘真相等等空泛理念(?!)”。记者那时的动机很单纯,就和当年的许多年轻人一样,读完书,马上找份工作以帮补家计,这才是为人子女,兄姐的正路和责任。因此记者基于求职心切而“言不由衷”是可以谅解的。更别说,比起现在许多受过“世界级”水平教育的年轻人来说,这些简直只是小儿科。
实际来说,又有几个人在求职面试时是绝对老实的?尤其从前的社会不像如今那么富足,一般家庭“人口”众多,往往都在生活线上挣扎,子女能上大学者有如凤毛麟角,年轻人最逼切的人生目标和“使命感”,也许就是尽快工作赚钱来减轻父母的担子罢(和现在多么不同!)!
各行各业(里的人)都有其理想或使命感,只是和教育以及价值认知有关的“行业”在这方面的责任是无可推卸的,因为“它们”对国家社会,文化传统影响的宽广和久远是非常巨大和超乎想象的。
使命感像是责任感的一种,但更为超然和崇高深远。这种感情和真正的信仰,对真理的追求(空泛的理念?!)一样,不同于许多政治现象,是不求个人回报的。余生也晚,不晓得从前(尤其是战后)的记者有多讲求使命感,倒是听说和阅读过:上世纪抗战年代的许多记者无论对关心国家安危以及促进世界和平都有超乎职业,甚至不惜牺牲个人生命的使命感。这些事无论真假,都能令人觉得活在世上还有些意义和希望,最低限度:人们还没有完全忘却这点人性里的“环保”价值。
看来:贫穷和乱世比较能激起和呼唤(某些)人潜在的使命感,从前的(某些)报章媒体也如此。但现在许多报章媒体(在挣扎求存时!)却往往与此“背道而驰”。以前所谓的“无冕皇帝”,因为有一定的原则和勇气,于人正气和正义形象,能令权贵百姓敬畏,尚可“傲然”。如今一代不如一代,许多媒体给人的印象更多只是“荒淫无度”的“昏君”或等而下之的恶霸和太监而已(畜类就不说了)!
“衣食足而知荣辱”虽然不是什么堂皇的真理,却也真实!令人唏嘘的只是:眼下人性,价值纷乱的世界,使命感就和乡愁一般遥远,飘渺与无奈。
9.9.201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