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3日星期五


大势已去?                                           

 

前晚和一位朋友辩论有关本地的教育问题。今天在联合早报上又看到头版大标题“华族儿童使用华语频率下降”。

这些问题每每让人联想到那“有问题”跳针黑胶唱片所产生的“无意义重复”(有时CD也如此)。除了令人心烦,也多少有点绝望的感觉。

和朋友的辩论包括了时下许多年轻人的行为举止以至国家,社会意识,一般观感以负面居多。朋友认为现在社会上的许多年轻人有形无形的,自我中心以及自私功利甚至缺乏道德观念的现象,主要是“家教”(家庭教育)问题。这点我并不完全同意,我认为和学校教育也有很大关系。

就以华人族群而言,上世纪5-60年代,一般家庭生活条件都比较差,但人们还是非常注重儿女的教育,同时也非常尊重校长和老师,儿女在学校受到责骂甚至体罚,家长除了认同校方的管教,还十分感激,也从没听说有家长投诉。而家长如果被学校“传召”都是很没面子的事。因此,学生在学校受到责骂体罚,根本就不敢和家里讲,不像现在的学生,家长“里应外合”的投诉行为(或许这便是朋友所说的“现代家教”,但别忘了,如今这些6-70年代出生的年轻一代家长所经历的教育历程,和5-60年代甚或6-70年代的教育制度,内涵都很不一样)。

当年的人送孩子到学校读书学习一技之长以及获得一纸文凭以便日后谋生固然重要。但也讲究学习做人的道理(所谓的“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记得当时还有“伦理”以及“公民”等有关道德价值观的科目。

如今,在不断更新的体制下,基于一些“文明”条例,往往学生变得难管,老师不敢,也不想管(看破?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工作繁重加上自己的儿女也够烦了,为何还要浪费时间,感情在一些“人渣”身上?!)。有家长投诉时,校长“保护”不了老师,“上头”也“保护”不了校长。最终,一切以学生为尊,学生和老师的关系于是有如顾客和店员。至此,教育的程序和真谛已变得“本末倒置”。

世间的事,无论是什么,缺乏纪律将一事无成。也无论军队或乐队均如此。如果士兵不尊重军官,乐员不尊重指挥,学生不尊重老师………或人民不尊重国家领导人,最终又会是什么光景?

现在的生活以及现在的家长和5-60年代已经大大不同了,“家教”的条件和观念当然也不同。以往通常是父亲一人出外工作,母亲在家看管孩子。现在则往往是父母亲都在外工作,早出晚归,佣人或老人在家“照顾”(不是管教)孩子。亲子之间接触的时间有限,“家教”的“品质”肯定大受影响,如果学校教育“品质”也改变了,最终又会是什么光景?

如是看来,区区“华族儿童使用华语频率下降”和整个教育价值趋势相比,除了“破唱片”效应以外,又有什么大不了的? 值得报纸头版图文并茂的报导?

 

 

12.9.201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