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日星期二

本土文化意识
         日前朋友传来网上一篇英文访谈,这段文字来自一个电台访谈。访谈对象是李迪文(Dick Lee- 一位本地著名土生华人英文歌手兼写曲人(song writer)。
         年近花甲,也有一定成就感的他在节目里夸夸其辞侃侃而谈他为事业奋斗的心路历程。
         在本地芸芸流行歌手当中,李迪文除了有一定的才情,也很有个性。在访谈中,他坦然的提及自己在校读书时无心向学,考试故意考不及格等等…….. 成名之后,有一回某间学校邀请他分享个人成功经验时(最终不幸成为了学校的惨痛经验?),他居然以身作则以及现身说法的在分享会上当着老师们的面,公然对全校学生说:“别担心考试不及格 ……………”,把老师们都吓个半死!……….电台节目主持人也语带幽默的对他说:你真是个很坏很坏的榜样!
         谈到创作上的本土意识时,他回忆多年前在英国伦敦试图寻找事业发展机会时,人家问他:你是个(新加坡?)华人,在音乐上你又有什么可说的(具代表性的东西)?他当时傻了:因为从来都没有人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也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 一时无言以对,尴尬之余,痛定思痛,他决定好好探讨一下自己的“身份认同”- 什么是新加坡(文化)特点。
         一开始他也漫无头绪,究竟什么才是新加坡文化特点?他尝试以Singlish(新加坡式英语)以及新加坡的食物,巴刹市场入词,在本地果然得到一定的共鸣。但当他1974年推出第一张个人专辑时,专辑里最受欢迎的歌曲之一“炒饭天堂”却被拒于新加坡电视与广播机构门外。除了有点失意,他感觉讽刺的是:当他努力尝试要做个正宗以及有代表性的新加坡(写曲)人时却得不到国家的认同。因为他“顺应民情”,也“找到自己”,却违反了国家的语言政策!
         往事或许不堪回首,但今天,他已经是国家文化奖得主之一,在“官”,“民”之间也都“吃得开”。然而他却已放弃创作,被问及为何?理由是已经没有灵感和动力了。另一个原因或许是演唱机会多了,而且回报优渥(it pays well)。
         最终,就和新谣一样,李迪文的音乐由于市场以及传媒的推波助澜,得到了官方(注)以及广大新加坡人(感情上?)的认同,也早已顺理成章的成为了一种本土意识主流文化,究竟是悲是喜,只能说见仁见智吧!

注:官方对任何一种层次深度文化活动的认同反应,似乎往往都在市场之后或和政治若即若离,除了一向的务实,也很势利,关键是他们并不真正关心,也没有这方面较深入认识以及远见。有决策权的往往自以为是或根本不懂,有这方面认识的极少数却没有足够的魄力和影响力。唉!

1.3.2016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