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言逆耳
马屁不穿
就和忠告一样,忠言一般都是逆耳的,因此,无论古今中外,前呼后拥高高在上,能听得进忠言的皇帝或国家领导人都属极少数,英明如唐太宗有一回都几乎杀了向他直言进谏的忠臣魏征。下面摘录一段网上有关唐太宗和魏征的记载:
有一次,唐太宗问魏征:历史上的君主,为何有的明智,有的昏庸?魏征回答:多听各方面的意见,就明智。只听单方面的话,就昏庸。(原文是: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唐太宗毕竟是个少有和英明的皇帝,虽然很不爽魏征,但在涉及国家兴亡的大是大非之前,还是很理性的。(不知这是否也和他的“薪酬”有关?)问题是无论古今中外,“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还是永不过时的“至理名言”?事实上,不是每个领导人都能虚心诚意的谦恭下士或倾听民意,尤其是那些正在意气风发,身边永远围绕着一群察言观色奴颜婢膝唯命是从人等的?
古人的智慧往往知易行难,就如寥寥数语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日前有高官提及“智库”就包含了“兼听则明”的意思,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就有点像一台电脑,“智库”最终也只是工具的一种,能不能发挥电脑或“智库”的最佳功能,还要看使用者的智慧,这里头还有一个选购或“选贤”的重大前提,之后的一切“成果”或“后果”也都和这个“决定”和最终的“决策”有关。
一个国家或政权的存亡和人民的向心力有重大关系,因此,能否关注和倾听民意非常关键。记得当年美国少年迈克菲事件发生时,国人除了上下一心义愤填胸以外,对我国政府不亢不卑的处理方式也感到认同和骄傲。相比最近我国装甲车在港被扣事件,国人普遍反应出奇冷淡,好像事不关己似的无动于衷(最低限度在主流媒体上丝毫感觉不到国人以往的“义愤填胸”?)?反而,在网上看到许多对官方处理有关事件方式不以为然或态度迹近幸灾乐祸的嘲讽?!
仿佛同样都是被大国“欺压”,为何今次许多人的“表态”如此不同?这些人都“不爱国”?!
“智库”对一个国家的前途前景或许有其必要性,但相对而言民意是否更为逼切重要?因为民意和一个国家的领导班子的关系就犹如“水”和“舟”,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和“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一样是千古不易的“至理名言”?!
6.1.2017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