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派?!右派?!
网上图片 |
日前在FB贴上“李雪岭先生”一文,有网友回应交流:
网友曰:
在六十年代,非常辉煌的民乐(华乐),是左翼团体如爱同/崇福,康乐。他们是本地民乐的先驱,但却是被遗忘,一字也不准提!这是政治局势所造成。张镇荃,李雪岭,投靠了人协,倒反而成了英雄?!
回复:
您说的也许没错,世事很多时候都是时势造英雄,张镇荃,李雪岭两位也许是当年某个左派团体的“变节”者,只是如果不是如此,新加坡的华乐景观今天也许会有点不同?我所知道和接触过的张镇荃,李雪岭两位无疑都是有能力,也喜欢音乐的人,所谓“变节”也许只是当时政治气候下一种个人“无奈”(?)的选择?现在回头看看有些60年代所谓的“左派”,当年没有“变节”,后来的为人表现却更为不堪?也谈不上什么音乐上的成就或贡献,这又如何?相比之下,张镇荃,李雪岭两位还算是“老老实实”的追求一己的兴趣和理想?也确实对本地华乐发展做出了无可争议的贡献。个人对政治没有兴趣,生的也晚,对60年代的政治情况也一知半解,只是从个人所知以及音乐的角度以事论事而已。
网友曰:
老师所言,也是事实!当年不投靠?很多都是被挤压得不得不放弃所爱。讲到政治,难有是非。但生活里,却离不开政治。
回复:
绝对同意,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生活也肯定离开不了政治,只是如果连理想和追求也都如此
-
离开不了政治,那除了没有意思,也很悲哀!
在和该网友交流的同时,一边也在回忆一些往事
…..........
记得1970年还在国家剧场华乐团当学徒时,也是国家剧场少年华乐团的团员,那时我们几个比较谈得来的朋友对华乐都有一份狂热,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还曾经“冒险”去观看一些左派团体的“对内”演出。从一个“思想进步”的朋友处听到有关这些团体的种种事迹,对这些左派音乐团体在逆境中奋斗的精神更是佩。
如今回想,以当年对这些左派音乐团体一厢情愿的的向往以及天真,如果“机缘巧合”,可能也会成为他们之中的一份子?只是当时希望渺茫,毕竟我们来自官方支持的国家剧场,已被他们“打为右派”,而当时的“左派”“右派”仿佛有点水火不相容?
如今回想,以当年对这些左派音乐团体一厢情愿的的向往以及天真,如果“机缘巧合”,可能也会成为他们之中的一份子?只是当时希望渺茫,毕竟我们来自官方支持的国家剧场,已被他们“打为右派”,而当时的“左派”“右派”仿佛有点水火不相容?
后来对那些“左派”音乐团体美好印象的改观,还是因为那场国家剧场华乐团“鼓乐迎春”(之二)音乐会。当时国家剧场少年华乐团也参与联合演出。在那回的演出里,有一群来自“左派”团体的人从头到尾都在台下喝倒彩(当时的“惨烈”可能还是一项空前绝后的世界纪录?),印象最深刻的是当时的华乐团指挥郑思森上场独奏《彝族舞曲》,都还没坐定,台下已经是嘘声四起,真不知道郑思森是如何挨过那几分钟!
其实事前已听到一些风声(只是未曾料到会是那么“事态严重”!),他们所针对的主要还是李雪岭以及张镇荃两位,因为这二位曾经是“左派”团体中人,后来则被视为“变节者”!
一开始,我们还天真的以为那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这些少年华乐团年轻一辈没有关系,哪知一上场,台下也照嘘不误!那回是少年华乐团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上台,大部分团员没有演出经验本来已经够紧张了,几曾见过这种场面?一时吓得团里那些女孩子个个都脸青青
…........!事后不禁想:这些人是不是有点像那种滥杀无辜的恐怖分子?这就是我以前曾经钦佩向往的那群人吗?不错,你们受到“压迫逼害”,但如此行为除了于事无补,令人反感以外,又谈得上“思想进步”吗!讽刺的是,后来这些人里头仿佛也不乏“打政府工”的“变节”者?
无意一竹竿打翻一船人,实际上,当年的“左派”团体里还是有我敬佩的人和事,他们对本地艺术发展的贡献也不容抹杀,其中如郭宝崑先生和他的夫人吴丽娟以及许许多多我所不认识的“无名英雄”等等等等
…............
他们除了有理想和理性,更有心胸和智慧。
现在看一些早已“变节”的以往“左派”中人,有时觉得就和那些忘恩负义的前南大生没有两样?
-
早已泯灭了受华文教育者的初心!
俱往矣!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左派?右派?最终仿佛只益了那些没有原则立场,处处都能左右逢源的人?
26.7.2018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