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4日星期二

语文和语言

日前(27.9.2011)在联合早报“交流站”看到了黄国全先生的文章 -“香港的双语教育值得参考”。
黄先生在文章里间接比较了香港和新加坡的双语现状,有一定的观点。但在“交流站”站长的话字里行间,站长先生对于黄先生所提出的一些“香港优于新加坡”的看法似乎有点不以为然。
也许是见仁见智,只是站长先生把香港的双语政策形容为“两文三语政策”则显得有点画蛇添足。若真如此,除非全面禁止方言,不然,中国现在全国实行的便是一文多语的政策?
其实:真正有生命力的语言(包括文字和口语),无论是普通话或方言,一旦脱离了文字,只剩下口语部分,便没有多大的发展和传承希望。一个民族的文化也一样(例如本地华族峇峇的传统文化)。而黄先生所提及的香港粤语和普通话都和文字有不可分割的直接关系。和新加坡(广东话)不同的是,无论在文化水平的高度和深度上以及实用程度,粤语在香港并不仅仅是一种口语方言而已,就算没有了普通话,如果不脱离文字,粤语还是会很强劲的生存下去的(据说粤语一度还差点成为了中国的国语呢!)。我想黄国全先生所谓的双语除了英语以外,普通话或粤语(或许)除了政治因素或感情因素以外,在语言的意义上是没有分别的,他们也都是不折不扣的中文。
如果以讲普通话的流利程度为标准来评定一个人的中文水平,那也许身为广东人的中国国父孙中山先生的中文水平便有待考证了?另外:我们都知道秦始皇统一了中国的文字,但到目前为止,中国也还没有迹象要把方言口语也赶尽杀绝。
因此,联合早报“交流站”站长先生说:“尽管(香港)中英文水平都在下降”是有问题的。除非站长先生能证明香港的粤语水平目前正在下降式微(类似本地的华文情况)。因为站长先生也说了:“这(粤语)也是港人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交流、辩论、思考等等的主要语言”。
黄国全先生最后引用了前内阁资政李光耀先生的话:“要在新加坡生存,没有英语会很辛苦,没有华语则一定会后悔莫及”。个人感觉:如今在本地,不懂英语固然会很辛苦,但没有华语则不一定就会死人或后悔莫及,除非你想和中国做生意者或出来竞选。如果是这样,不懂各种华族方言或者马来话淡米尔语也将会令你后悔莫及。
外一章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联合早报开放给读者发表意见的“交流站”出现了如此声明:“谢谢读者的来信/投稿,谨此通知,本报保留发表时删节和修改的权利。向《联合早报》投函/投稿,将被视为您同意授权本报,在无偿的情况下,通过任何媒介,将您的来信/文章存档,转售(!)或重复使用”。
也许最终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局面,不知这是否是联合早报的“创举”?但作为“服务”本地目前日渐“消瘦薄弱”华文读者群的唯一一份华文大报,难免令人(包括忝为其“衣食父母”的读者)有霸道、小气、贪小便宜和占人便宜的感觉?!
30.9.2011/27.3.2024

1 条评论:

  1. 我一向认为,方言并不妨碍其他语言的学习.因为它自然而然便能学会,不须苦读死记. 刻意的把它边缘化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它们有很多精粹是没有其他语言文字可以代替的.香港的语言环境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