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7日星期一

指挥与猫



在音乐国度里有这么一句话:“没有不好的乐团,只有不好的指挥”。


这句话虽然有点斩钉断铁,简单武断(似乎只要有好指挥,乐团便理所当然,自然而然的成为好乐团),却不无一定的道理。毕竟,指挥是乐团的(灵魂?)掌舵者,在一定的程度上也像是个“家长”和“导师”,和乐团团员有“上樑”和“下樑”的关系。于是,也有人说:“伟大的指挥家(如托斯卡尼尼 Arturo Toscanini)对自己所犯的错误是会承认和自责的”(注)。


今时今日,作为一个成功的乐团指挥(不一定就是个伟大或甚至是好的音乐家),除了本身应该具备的起码专业能力和学识以外,还要多少有点政治家的手段,生意人的头脑以及必要的组织和表演(或扮演)能力。历史告诉我们,一个不懂或不通人情世故的音乐天才,往往最终只能死后才(或)有望成名(还只限作曲家或有作品留世的演奏家)。


无论如何,和过往才气横溢,特立独行的大师型以及独裁者型指挥不同的是:在目前的现实中,就犹如前中国领导人邓小平的“务实”言论:“不论白猫黑猫,能抓老鼠的就是好猫”。如今许多在世俗眼光中成功的乐团指挥(音乐总监),也许并无需太多的艺术才华和内涵,气质个性更是次要。但关键要有一定的办事实权(权威)。同时,他也必须:在外,能满足芸芸观众和赞助者的品味,趣味。并和其他地区同行密切保持“共荣圈”和“礼尚往来”的“外交”关系。在内,上能摆平管理层和下能镇得住乐团团员(最好有“生,杀”大权),处处维持“生态”平衡,如此他才能算是一只起码的好猫,也才能安然继续他的事业和“生存”下去。


这样看来,一个乐团就好像是一个迷你国度,就不知道来到治理国家,“没有不好的乐团,只有不好的指挥”是否也是一个共通的“硬道理”?



注:相对而言,乐团往往也会更尊重以及愿意原谅一个坦诚和勇于认错的指挥,毕竟:人孰无过,而专业乐团团员的眼睛却是雪亮的。



3.11.201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