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7日星期一

Life and Death of Classical Music 读后感



       最近看了 Norman Lebrecht 的 Life and Death of Classical Music(古典音乐的生和死)。好几年前也看过他的 Who Killed Classical Music (谁杀死了古典音乐,又名 When the Music Stops ),都和和古典音乐生死攸关!


       这两本书(根据第一本 Who Killed Classical Music 的印象),内容有点接近,只是感觉上,第二本书在有关音乐家的一些传闻逸事(或怪事)和唱片市场政治,人物描述多了些,整体比较注重细节和趣味性,常有点 Gossip 的味道。而第一本书相对来说,对古典音乐问题的针对性强些,视角也比较宏观。


       从整本书的写作构思到种种资料的搜索,可以看到作者仔细严谨的一面。只是来到对人对事的一些看法时,却让人质疑作者对音乐家以及音乐录音优劣的判断能力。作者品评(有史以来?)100 首最佳古典音乐录音以及20首最糟的古典音乐录音时,其中大部分看法和意见尤其令人难于苟同。


       虽然或许存在主观客观的问题,但绘形绘影的把 KarajanRostropovich 、RichterOistrakh 再加上Berlin Philharmonic 等当代顶尖演奏组合的 Beethoven Triple Concerto 说成是最烂的录音之一便未免有点夸大其词和哗众取宠。


       毕竟:烂船也有三斤铁,按常理,或许以上组合演奏的 Beethoven Triple Concerto  不是最好的版本,但也不可能是最差的吧?除非以上组合在同一时间一齐严重失常?


       另外,作者却青睐于两个“冒出来”的录音 - 波兰作曲家 Gorecki 的第三交响曲以及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奥地利指挥家 Georg Tintner  指挥的 Bruckner  第五交响曲,主要却是因为这些录音的销售量!


       令人费解的:字里行间,作者也流露出对 Karajan 的音乐过分(?)倾向精致完美的不以为然。若非偏见,完美总好过有缺陷罢?虽然有所谓 “缺陷美”(自然形成或自我安慰?),但总难免无可奈何,谁又愿意一幅粉刷得美美的白墙上有个污点?或者心爱的 iPhone 跌破了一角?!


       之前读了 Who Killed Classical Music本来有点佩服作者的好学博闻辩证看法。但读完了 Life and Death of Classical Music 之后却不禁对书里的许多见解以及作者的音乐审美观有了疑问。看来:“言多必失”,“尽信书不如无书”,还是有道理的。


8.11.201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