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4日星期日


保留与创新

       今天在联合早报上看到有关本地湘灵音乐社为庆祝国家独立50周年以及弘扬古乐南音而首办《新加坡国际青年南音展演》的报导。其中还有小标题:“要让年轻表演者看到前景”。

       看了“要让年轻表演者看到前景”这段,除了未能感觉前景的乐观和希望,留下印象的却是“出现断层”,“无法再延续”,“靠外援”等等等等(报导问题?)。

       其实湘灵音乐社所面对的问题也是许多传统社团音乐组织以至一些古老乐种所无可避免会碰到的困境。只是在这里我们仿佛只看到湘灵音乐社的挣扎和努力,问题是希望年轻人看到前景以及改变局面凭的又是什么却语焉不详?(这里头应不乏理论以及演奏实践学习,研究探讨以及种种为信念理想的牺牲)

       当今日本尚保留完整的雅乐也和南音同属中国古乐,可上溯至汉唐前秦。雅乐在日本基本处于保留保存状态,似乎从来没有“创新”或“注入新元素”的意图。或许他们也明白,这么远古的传统文化遗产,能原汁原味的妥善保留已属不易,若还想再发展或试图超越,可能就如“挟泰山以超北海,非不欲也,乃不能也”(除了迷失,也可能变质?)。举个例子,就说时间相对距离不远的《黄河钢琴协奏曲》,从其“正宗性”和时代意义来说,殷承宗和中央乐团的60年代演奏录音版本是无可超越的(无论后人的技术天分有多高),因为那个时代和激情是无法复制的。也有如莫扎特的音乐,或许并非没有后人在作曲技术上(不一定是音乐性)能等同或甚至超越之,就算如此(“改善之”?),意义又何在?

      但凡学问艺术,坚实的基础还是很重要和必要的,在试图改变或“创新”甚至论道一种传统艺术时,确定是否自己已经,或在一个很高程度上“吃透”了这门艺术专业是很关键的。如果仅仅只是为了解决当前困境或某种“政治”原因而为之,是很肤浅,不谦虚甚至不负责任的事。

       世上不是所有的事物都需要改变发展的,有些值得保留的,能保留就已经不错,譬如传统美德,美学和美食。人生百年,艺术千年(?),天长地久终有尽时,该去的到时间总要去,窃以为,若能留个全尸,也多少能告慰祖先和惠及后人罢?!

5.1.2014

2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