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8日星期四

被冷落了的刘森?                                            
         根据我以往的记忆(来自1960 -1970年代所接触过的中国和香港艺声唱片),在早年中国的笛子演奏家之中,最负盛名的除了陆春龄和冯子存二位以外,下来就是王铁锤,胡结续,刘管乐,刘森等等,再下来才是孔建华,江先渭,尹维鹤,赵越超,夏敬书 …………等等。至于刚离世不久,有众多突出学生(包括俞逊发,詹永明,蒋国基,张维良等等)的赵松庭,我还是听了他早年的《婺江风光》演奏录音之后才认识的。
         农历岁末临近,突然心血来潮,翻出了王铁锤的《庆丰收》录音,一边听一边回味昔日的岁晚情境。刚巧也找到了刘森的一些录音如《牧笛》,《山村小景》,《霍拉舞曲》,《栽种忙》以及《小放牛》等等。
         刘森的《小放牛》,是1970年代在小坡水仙门东南亚唱片公司买到的一张唱片(良友)里偶然发现的。这个版本和当时听惯陆春龄演奏的《小放牛》感觉很不一样。除了无伴奏和有伴奏以及演奏风格笛子音色不同以外,刘森的《小放牛》里还穿插了一段抗战年代歌曲《芦沟问答》优美淳朴的旋律,其耐人寻味的时代感以及款款深情,令人难忘。
         刘森独特的笛子音色如果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应不算夸张,他演奏的《栽种忙》里一段为行家们所津津乐道(但又始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不知刘森究竟是怎么弄的?),宛如行云流水天女散花似的吐音,如果不是有幸留下录音铁证,早已成为传奇绝响。
         刘森的笛子音色似乎建立在一种较快的“腹振”(Vibrato)上,给人一种既结实通透又明快飘逸,充满生气活力的感觉,令人一时惊艳,和其他笛子演奏家的音色截然不同。
         诚然,那年代的笛子演奏家,多有自己一种明显与众不同的音色和演奏风格,但其中刘森的音色风格是最容易辨认的,在他曾任职的中央广播民族乐团演奏的一些合奏录音里如《花好月圆》,《渔歌》,《春晓》………… 等等都仿佛能看到刘森的身影。这情况就有如世界著名长笛演奏家James Galway 一些和当年还是柏林爱乐乐团团员时和乐团一起演奏的录音一样。
         今天,人们常提起的笛子前辈大师往往都是陆春龄或赵松庭,这两位或许在教育方面或对后来的年轻一辈笛子演奏家有较大的影响以外,窃以为,从一个演奏家的技术全面,勇于创新以及风格独特角度来看,陆春龄和赵松庭未必就能超越刘森。
         为何昔日以至今日都独一无二的刘森如今却显得有点寂寞呢!?

28.1.2016

2016年1月26日星期二

岁晚忆旧                                              
         每到岁末,就会想起牛车水。
         这里所说的牛车水是1969年农历新年之前的牛车水。
         那年,我还不到17岁,是当年刚成立不久的国家剧场属下华乐团最年轻的团员之一,当时被编排在打击乐组,虽然没有机会吹笛子,但有机会参加乐团的首演音乐会,还是感觉很荣幸。第一次穿上了乐团的褐色中山装制服,更是觉得很开心和神气。正顾盼自豪,低头一看,却发现鞋子已太破旧,配不上光鲜的制服。由于这是第一次上台表演,为了慎重其事,于是,鼓起勇气向妈妈讨了十多块钱,便独自搭巴士下坡,在黄昏时分来到了牛车水,准备买双新鞋子。
         那时的牛车水和今天大不相同,毕竟已是百年老街,房子一般都显得黯淡陈旧,街道也没有今天的整洁,大东和南唐两间粤式茶楼以及相隔不远的硕莪巷死人街还在发挥其不同的社会功能,而卖吃卖穿卖黑胶唱片等等各类摊贩小贩则沿街摆卖,腊肠腊鸭此时也应节上市,从穿街走巷的腊肉气味里也可以感受到那阵阵的春意和喜气。那时人似乎没有今天多,虽然也是人来人往,但人潮似乎没有今天的拥挤。
         妈妈细心吩咐:价钱最便宜的鞋摊就在“某某街”。到了一看,摊子规模不大不小,就坐落在街道一旁,里头高与人齐的鞋架纵横有序,鞋子款式也五花八门,教人目不暇给。只是遮顶不高,通道狭窄,客人一多便显得拥挤。那时天色还亮,但在有遮盖的鞋摊里却有点昏暗,在挥之不去的鞋味和汗味之间感觉有些不自在,匆忙买了就走,回家才发现鞋子尺寸稍大,穿起来有点查理卓别林的味道!既然买了也管不了那么多,况且当年挣钱不易,还是硬着头皮穿了好一阵子。
         牛车水的横街杂巷似乎不算多,但如今也记不清鞋子究竟是哪一条街上买的,印象深刻的却是那首当时在街上所听到的,来自电台(或丽的呼声)广播的音乐。那是一首我所熟悉的笛子独奏曲《庆丰收》(王铁锤演奏)。纯朴高亢的梆笛声穿越围绕向晚的街道和人群,时隐时现。名为《庆丰收》,理应是一首欢乐的乐曲,但可能是一种当时中国民乐里常刻意表现的“抚今追昔,思甜忆苦”(如陆春龄的《今昔》以及孔建华的《故乡的回忆》等等)缘故,当中一段慢板却令人感觉寂寞阑珊,笛声到此也显得有点苍凉,连街道上的灯光也仿佛黯淡了些 …………………..
         芳草年年绿,春节前的牛车水也一年比一年热闹,但再也听不到当年的笛声了。

26.1.2016

2016年1月24日星期日

Forrest Gump 外一章                                              
         Forrest Gump之所以是Forrest Gump,因为他有个很多人所没有的优点 - 他很听话。
         首先,他听妈妈的话,这使他一生都不受别人眼色的影响(虽然小时候因智力迟钝而被人歧视,但妈妈一直都不放弃,一直都在鼓励他 - 让他相信,他和其他人并无分别)。
         他听心爱的Jenny的话,她叫他跑他就拼命的跑,这使他次次都化险为夷。
         他相信朋友,重视友情,记取朋友的话,使他成为一个言而有信和非常讲义气以及富有正义感的人。
         就算人人都说他笨时,他也不去分辩,只是静静的听,然后淡淡回应:“没办法,笨就是笨”,这也成了他的口头禅。
         在一般人眼中他看来很笨,其实他一点也不笨,并且除了脚跑得快,做事时手也很利索,在军队里装枪拆枪最快完成,令上司侧目,打乒乓也是国手级别!
         显得木讷只因为他是个很专心倾听自己内心声音以及实事求是的人,在人群中,他显得另类,除了人人都认为自己比他聪明以外,也因为世上像这样老实善良的人太稀少,而自以为是,别有居心的“聪明人”却往往满街都是,比蟑螂还多!
         然而,归根究底,Forrest Gump之所以是Forrest Gump,就和世上其他为数不多的Forrest Gump一样,最关键还是他有个平凡而伟大的妈妈,这个妈妈塑造了他的性格,也让他明白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向天下所有Forrest Gump的妈妈们致敬!

25.1.2016

2016年1月23日星期六

Forrest Gump                                              
         一部好的电影就和一本好书一样经得起反复观赏阅读和挖掘,并且其中许多思想内容以及情节在不同的人生阶段看都有不同的感受和启发。就和伟大的人物事物一样,这种电影不多,在普罗大众之间也不一定会备受推崇,但无论如何,时间总会证明。Forrest Gump 无疑就是其中一部。
         Forrest Gump1994年的一部美国电影,由著名演员Tom Hanks 以及Sally Field等主演。电影中的主人翁名字就是Forrest Gump – 一个小时候腿脚不良于行以及被普通学校视为“弱智”儿童和后来社会上一些大大小小人物眼中的“傻子”。电影就从这个“弱智”儿童的成长过程展开………..
         关于傻人的电影又有什么看头?且听我道来:这部电影的精彩之处要由几个环环相扣的方面和层面来看。里头除了有生死不渝的亲情,爱情以及友情,还跨越了1960-70 年代的一段当代美国历史。其中有当年的越南战争,嬉皮士反战示威运动,披头四之首约翰连农(John Lennon)的电视访谈,马丁路德金和警察的街头对峙,约翰肯尼迪的被刺,尼克松的访华以及中美的乒乓外交等等等等。有趣的是这些场面都以高超的拍摄以及剪辑技术,非常巧妙以及不着痕迹的把主角Forrest Gump“安插”其中,煞有介事的就像是个纪录片的片段,真实感十足,教人相信Forrest Gump就是这些真实历史的一部分。
         不要以为这只是一部严肃沉重伤感的电影,其实电影所采取的叙述手法还是以幽默为主,绝不沉闷,也令人想起查理卓别林的电影 - 泪中有笑,笑中有泪。
         最终,电影除了反映一个时代的人情世故,最重要可能还是要提醒人们一件事,那就是早已被忽略,但作为一个“人”本应有的“真性情”!这种“真性情”往往不会体现在许多聪明人的身上。反而是在一些人们认为是傻子的身上,我们还可能有机会看到。
         或许傻人有傻福,Forrest Gump在人生途中往往吉人天相和因祸得福,但一个心地善良,忠于友情爱情的人,朋友和亲人爱人最终都所剩无几,这也是天意?!不由令人想起电影开头和结束时那根只能随风飘荡的羽毛,是在象征人生的无奈和无常吗?

23.1.2016

2016年1月19日星期二

神伤音乐厅                                               
         日前在维多利亚音乐厅开了一场有交响乐队,独唱以及合唱形式的音乐会。多年没有在此处演出,竟不由想起毛泽东的词句(《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虽然气势格局不能相提并论)。
         1970 -1990年代的维多利亚剧院以及维多利亚音乐厅是我们经常参与演出的地方,留下了许多共同的记忆,尤其70年代,新加坡可供音乐舞蹈或话剧团体演出的地方除了已被拆除的皇家山(福康宁山)脚国家剧场,就是维多利亚剧院或新加坡大会堂而已。废置了多年的维多利亚音乐厅还是70年代末成立了新加坡交响乐团之后才重新装修重新启用的。
         当年音乐团体的演出一般都会在维多利亚剧院或新加坡大会堂,这两个演出场所音响其实都差强人意,因为它们原本只是为舞蹈话剧演出或会议而设计,并非为了音乐演出而建。但当年的演出团体并没有多少选择余地,只好将就用之。
         1960-70年代本地有许多中西音乐会都在维多利亚剧院举行。新加坡第一个半专业华乐团 - 国家剧场艺术团属下华乐团的首演音乐会便是在此举行。因此,这个地方也给许多如今已上了年纪的舞蹈话剧以及音乐工作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忆。
         维多利亚剧院和维多利亚音乐厅不久前又重新大事装修,装修过后的维多利亚剧院我还没去看过演出,维多利亚音乐厅倒去了几回,一般的印象是外观和以往分别不大,但内部建筑结构设计和以往似乎有很大的不同,里头的门路通道也仿佛比较复杂,后台还有电梯通往不同楼层!
         音乐厅交由滨海艺术中心管理之后,也许同样出于安全考量,门卫保安十分严格,参与演出的人从后台到前台要绕一大圈,非常不方便,演出完毕也无法和来宾交流交谈,整个建筑给人一种绷紧森严冷淡冷漠的感觉,已没有了昔日的随和以及亲切感。
         1980 – 2000年代的维多利亚音乐厅,音响效果虽不如香港大会堂或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双峰塔国油(PETRONAS)音乐厅,但因为租金合理,还是各类乐队演出场所的首选之一(除了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 Esplanade Concert Hall)。令人失望的是,2010年代翻新后的维多利亚音乐厅,除了表里焕然一新,作为一个音乐厅最务实最重要的音响效果却不止没有改进,还大不如前!?不客气的说,演出大型交响乐时,连原本最好的楼上位置音响都混杂不清,一塌糊涂,简直糟透了!奇怪的是,刚翻新后重新启用时,居然还有人赞美?!
         眼前的维多利亚音乐厅令人想起好些年前“翻新”后的牛车水,又想起李后主《虞美人》里头句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都只剩下个表象,内涵以及许多感情,都已随风而逝!

18.1.2016

2016年1月18日星期一

含泪微笑                                                
         Smile”《微笑》是1936年代查理卓别林Charlie Chaplin)电影《摩登时代》(Modern Times)的配乐,由查理卓别林本人作曲,其人真可谓多才多艺!“微笑”这个曲名和查理卓别林的电影很合拍,因为的许多电影除了反映了一个时代的人情冷暖社会风貌,也往往是笑中有泪,让观众含着泪笑的。
         1954年当John Turner Geoffrey Parsons为这不可多得的旋律填上歌词之后,便成为一首直到今天都流传不衰的优美励志歌曲。
         当今世上的励志读物以及歌曲琳琅满目,目不暇给,但不矫情做作,能直透人心的实在不多,有艺术品位的更是凤毛麟角,如果你正在寻找,或许,这就是你要找的?
         转眼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世界上很多红极一时或籍籍无名的歌手肯定都唱过这首歌,但听了著名已故美国黑人歌手Nat King Cole 的演唱录音之后,你大概也不会再作他想,因为:这首歌就像是为Nat King Cole量身定制的。或许,当你心意消沉时,他能给你一丝安慰。

试译歌词如下:

微笑吧,虽然你心伤痛!
微笑吧,就算已经心碎!
当天空被云层遮盖,
当你忧虑不安时,
你总会安然渡过。
只要你保持微笑,
明天或许将会是阳光普照。

以感恩的心点亮容颜,
隐藏所有的悲伤,
虽然眼泪随时会掉下,
这正是你要努力保持微笑的时候。
哭泣又有何用?
但如果保持微笑,
你会发现,人生还是有意义的。


原歌词如下:

Smile though your heart is aching
Smile even though it's breaking
When there are clouds in the sky, you'll get by
If you smile through your fear and sorrow
Smile and maybe tomorrow
You'll see the sun come shining through for you

Light up your face with gladness
Hide every trace of sadness
Although a tear may be ever so near
That's the time you must keep on trying
Smile, what's the use of crying?
You'll find that life is still worthwhile
If you just smile


19.1.2016

2016年1月11日星期一

惹人嫌的老人?                                                
         如果常到外头走动,尤其是频繁乘坐公共交通时,便会感受到新加坡人口老化所带来的种种压抑。
         有时经过一些邻里的乐龄活动中心(?)- 那些让类似托儿所但托管的是老人的地方,看到的往往是一群行动迟钝,目光呆滞的老人,里头还有有身体残疾甚至有轻微心理病态的,在这些老人的脸上很难看到祥和愉悦的痕迹,据说老人与老人之间也常有争吵甚至打架的事!可怜复可悲?!(但最可怜可悲的还是一些在小贩中心或食肆里为生活挣扎的老人,写在他们脸上的往往是深深的疲惫和无奈!)
         这些公家或私人,运作情况或相同或相异的老人中心为数不少,并且有与越来越多的趋势。从此也可以看到政府在这方面的关切和努力。
         很久以前就有听过一些老人的自叹 - 人老惹人嫌!但在从前普遍的大家庭里,老人仿佛都比较安详慈爱,因为一般都至少三代同堂,家里也常有人照应,虽然经济情况不怎样,但生活一般还是愉快的。
         现在的社会,多数家庭人口少,理想的情况是健康的老人可以帮忙看顾孙儿,减轻部分经济负担。但不健康的老人则往往成为了年轻家长的累赘和负担。其他不需或没有孙儿要照顾的老人,如果没有余钱,没有嗜好或缺乏文化,朋友少或不合群的,除了整日守着空巢,便是漫无目的的四处游荡。
         我在公交上有时会“遭遇”一些老人,在这些老人里,有些令人感觉有教养,也有“惹人嫌”的一类 - 衣冠不整,奇形怪状,自私自利(一人霸两位或把其脏脚搁在前面座位的),其余邋遢和不卫生的种种细节就不赘述了,免得看官反胃。总之,所谓的“为老不尊”,莫过于此!
         此外,还有一撮对人怀有仇恨敌意的老人(有不足为人道的家庭问题或心理有毛病?)!我就碰过好几回。有一次要上公车时,看到一个不良于行的老者,我就让他先上车,不知道是否这样伤了他脆弱的自尊,他居然大声怒骂???!!!另一次是巴士拥挤,我试图“突围”下车时不小心碰到了一个老人,只是轻轻碰到,他居然大力撞回我 ……………!为什么现在有这么多不快乐以及充满戾气的老人!?
         岁月不留人,转眼之间,自己也逐渐步入老年,时时提醒自己注意健康(以不致“祸延他人”),保持闲情雅趣以及读书养性,好友之间,但愿无事常相见,也但愿自己将来不会处处惹人嫌!

12.1.2016

2016年1月9日星期六

何必检讨?                                                
         日前在联合早报上看到大标题“教育部检讨校园内收取停车费”的新闻。
         “检讨”这两个字特别引起我的注意,因为个人觉得在我们的教育里应该和值得检讨的,最首要肯定不是停车费的问题。另外,所谓“检讨”一般都是现有或存在的问题,校园停车似乎一向都没听说有些什么问题,主要使用者- 有关教职员也从来没有申诉,问题到底何在?又何须“检讨”?
         这回“检讨”的缘由是:因为其他政府部门包括大专学府都有停车收费。有名“教育工作者”就指出一种说法:(大意)既然同是教育机构“雇员”的校长教师也算是公务员,一般学校也应该实施停车收费。
         新加坡是个讲究务实,崇尚廉洁的国家,一般而言,一件事(也无论是什么事)如果没有人投诉就天下太平,一旦出了问题,有些政府部门就会如临大敌,尤其是牵涉到钱财问题如公园局购买脚车事件,以及某校长的财务处理不当等等 ……………. 在人人自危的氛围下,某些政府部门试图亡羊补牢但矫枉过正的措施举动却常常殃及池鱼伤及无辜!
         这回的“检讨校园内收取停车费”又不知是哪个“正义之士”起来发难?无论如何,这对务实廉洁至上的政府来说应该是“an offer that you cannot refuse”(经典黑手党电影Godfather《教父》里的名句- 让你无从拒绝的献议),并且横看竖看都“有利可图”,当然值得检讨检讨?
         不知曾几何时,新加坡许多有关教育的机构,无论公私都变得越来越市场化了,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关系有如顾客与店家,货银两讫,两不相欠,斩钉断铁,无情无义! 学生家长不爽随时可以投诉老师甚至校长,到学校教育部去投诉就和消费者到消费人协会去投诉不良店家一样稀疏平常!
         最终,如果政府决定向学校老师校长征收以往不曾征收过的停车费,可能被视为是种对所有公务员一视同仁大公无私的态度,但老师们对此又会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们看在眼里又会怎么想 ……………. 当老师只不过是一种和其他行业没多大分别的职业? 没什么值得特别尊重的?!
         俱往矣!从前所谓的“灵魂的工程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尊师重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都早已是迂腐过时的陈腔滥调?!    

9.1.2016

2016年1月7日星期四

为何有这么多这样的人?
         这几天由于音乐会方面种种琐碎烦人但又必须面对的事务,见识了许多以往不常或不曾看到的人的一面!原来周围的人事生态环境已变得如此恶劣,这就是今天的新加坡人文风貌之一?
         先不说别的,就说与人联络沟通的电邮或手机短信。我的习惯是有信必复,并且尽量在第一时间回复。当然,我也明白不能对别人同样要求,但现实是,尽管今天人人都有手机电脑,也操作熟练,但懂得回复(或礼貌)的人却往往少之又少,不要说及时回复,等个半天或一两天是常事,有时竟连复也不复!关键是,这事除了礼貌问题还和工作有关。你说你忙,今天的世界谁又不忙?没事谁会联络你?设身处地换着是你,因此而耽误了时间,工作,还连带耽误有牵连的其他人,你又作何感想?
         无论手机电脑,回复很多时候只是举手之劳,按几个键而已,然而这些受过(高深或第一世界)教育或自命专业的一群在这方面的心态却犹如无可救药的守财奴- “拔一毫而利天下,不为也!”
         这些人除了不管别人的死活(度日如年的苦候),也一点也谈不上专业精神,更不要说教养!就好像约会迟到一般,让人“望穿秋水”,终于收到回复,也面无表情,毫无歉意!
         呜呼哀哉!我们今天的家庭教育,(所谓世界第一的)学校教育……………….
         虽然人心不古,古已有之,但如今这道德价值崩溃的速度,确实令人感到震惊!并且,似乎还是各行各业的老少共治一炉 - 为老不尊,为少不肖!。这些人,能期望他们会讲信用?能委与重任?能想象有一天有事相求时所要面对的嘴脸吗?(现实和悲哀的是,这些人无处不在!)
         今天的通信科技史无前例的发达,但人与人之间或心灵与心灵之间的距离很多时候也史无前例的遥远。于是,习以为常,恶性循环的自私自利行为心态慢慢侵蚀人心,形成病毒传染。再加上“教育腐败”(虽然号称第一)?!于是,社会上有心理病态,不快乐的人也越来越多,长此以往,终有一天,我们都会无奈无助的沦为了科技统治下的野兽?!

补记:奇怪的是,在接触过的人当中,那些迟复信或不复信件的人往往都是那些工作位置和社会地位不高的人,真正的大人物,大老板和事业成功的人一般都没有这种毛病,难道他们都很空闲吗?朋友说:不,这是个态度的问题,而态度决定了一个人的素质和高度。
         那么,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是否也决定了一个国家真正的“高度”?

8.1.2016

2016年1月3日星期日

美丽思维招来恶意调侃?                                              
         不同国度,区域,种族的语言习俗,风土人情甚至信仰文化差异都会产生误会以及争议。轻者衍生笑话,重者可能引发战争。对人或事物的命名有时居然也如此! 或许是文化价值的差异,最近新加坡一间新初级学院的命名就引起了争议和调侃。
         这间新初院的负责人也许出于创意考量,把初院命名为“Eunoia”。Eunoia 是希腊文,意思是美好的思想和善意。综观新加坡许多学校除了校名之外都有校训motto(例如“力争上游”,“自强不息”,“The best is yet to be”等等等等)。如此来说,“Eunoia ”除了是校名也包含了校训的意思,一而二,二而一,这不是很符合一切讲究效率的新加坡精神吗?
         许多国人质疑的是:Eunoia 是希腊文,除了和我国的文化没有丝毫关连,绝大多数人也都看不懂,连读音也有点古怪,听起来就像英语里的you know ah!(你知道啦),但其实你不懂!这是否有点讽刺性?
         无论“人”或“物”,取名就有这样的风险,因此,有人因为名字谐音“不雅”遭人取笑或为了名利,事业,迷信,犯罪等等而改名 ……………. 从而导致华人优良传统精神之一 -“行不改姓,坐不改名”的自尊和骨气,如今都已式微!
         最糟的是,经过(通常是专家)“修理”后的名字并不见得就比原来的顺口或更有意义品味,还要麻烦亲友街坊改变称呼,这种事为何没有人出来“仗义执言”!
         平心而论,客观而言,“Eunoia ”从字面形象和涵义上来看都无不妥之处,大部分拿“Eunoia ”这个名字开玩笑以及调侃的人,除了是一种群众起哄效应,也可能是一种促狭恶作剧的心理。
         希腊是个文明古国,在文化上绝对有许多值得人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而教育的真谛和精神就如体育的一样,是人类所共通共享的,理应没有楚河汉界。不然,今天的东方和西方将完全无法沟通,今天的世界文明也将有所不同。因为不了解,只为了一时之快或跟风而取笑调侃,除了是一种幼稚的行为,也是一种缺乏文化深度以及心胸狭窄的表现。
         其实何止校名,以前连庄严的国歌也曾有人拿来开玩笑,但现在国歌依旧,这些趣味低下的人又于今何在?最终,好的事物总还是会有人欣赏的。

3.1.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