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9日星期二

神伤音乐厅                                               
         日前在维多利亚音乐厅开了一场有交响乐队,独唱以及合唱形式的音乐会。多年没有在此处演出,竟不由想起毛泽东的词句(《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虽然气势格局不能相提并论)。
         1970 -1990年代的维多利亚剧院以及维多利亚音乐厅是我们经常参与演出的地方,留下了许多共同的记忆,尤其70年代,新加坡可供音乐舞蹈或话剧团体演出的地方除了已被拆除的皇家山(福康宁山)脚国家剧场,就是维多利亚剧院或新加坡大会堂而已。废置了多年的维多利亚音乐厅还是70年代末成立了新加坡交响乐团之后才重新装修重新启用的。
         当年音乐团体的演出一般都会在维多利亚剧院或新加坡大会堂,这两个演出场所音响其实都差强人意,因为它们原本只是为舞蹈话剧演出或会议而设计,并非为了音乐演出而建。但当年的演出团体并没有多少选择余地,只好将就用之。
         1960-70年代本地有许多中西音乐会都在维多利亚剧院举行。新加坡第一个半专业华乐团 - 国家剧场艺术团属下华乐团的首演音乐会便是在此举行。因此,这个地方也给许多如今已上了年纪的舞蹈话剧以及音乐工作者留下了无穷的回忆。
         维多利亚剧院和维多利亚音乐厅不久前又重新大事装修,装修过后的维多利亚剧院我还没去看过演出,维多利亚音乐厅倒去了几回,一般的印象是外观和以往分别不大,但内部建筑结构设计和以往似乎有很大的不同,里头的门路通道也仿佛比较复杂,后台还有电梯通往不同楼层!
         音乐厅交由滨海艺术中心管理之后,也许同样出于安全考量,门卫保安十分严格,参与演出的人从后台到前台要绕一大圈,非常不方便,演出完毕也无法和来宾交流交谈,整个建筑给人一种绷紧森严冷淡冷漠的感觉,已没有了昔日的随和以及亲切感。
         1980 – 2000年代的维多利亚音乐厅,音响效果虽不如香港大会堂或马来西亚吉隆坡的双峰塔国油(PETRONAS)音乐厅,但因为租金合理,还是各类乐队演出场所的首选之一(除了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 Esplanade Concert Hall)。令人失望的是,2010年代翻新后的维多利亚音乐厅,除了表里焕然一新,作为一个音乐厅最务实最重要的音响效果却不止没有改进,还大不如前!?不客气的说,演出大型交响乐时,连原本最好的楼上位置音响都混杂不清,一塌糊涂,简直糟透了!奇怪的是,刚翻新后重新启用时,居然还有人赞美?!
         眼前的维多利亚音乐厅令人想起好些年前“翻新”后的牛车水,又想起李后主《虞美人》里头句子:“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都只剩下个表象,内涵以及许多感情,都已随风而逝!

18.1.2016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