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0日星期三

写博客有个“往事并不如烟”的作用?虽然事隔多年人事已非,如今也没有了当时的情绪,但 ........

真本事

今天在联合早报“现在”版读到新加坡华乐团音乐总监叶聪先生的访谈文章 - “人生最重要的是真本事”。

和叶聪先生合作多次,叶先生给我的印象是精力过人、思想开放。无论你认同或不认同他在音乐上的看法想法以及处事方式,你都很难否认,他是个有能力、有本事、而且非常专业的人。

叶先生今天事业的成功当然也和他专业上的真本事有关。但除了“真本事”以外,作为一个团体领导,他其实还有其他个人优点相辅相助。例如工作上的毅力以及待人处事的果断机智等等。而当这些种种都“万事俱备”了之后,还必须要有关键性的临门一脚 - 机会和“贵人”际遇,才能登临事业的“彼岸”。

叶聪先生在访谈中十分强调“真本事”。或许:一个人的“真本事”是“没有人可以拿走的”。只是“历尽沧桑”依然开朗的叶先生也许明白,但并没有提及:世界上的事,往往都有不公平的时候。既然访谈中提起了文革,别的不说,在中国文革期间,有“真本事”的人,例如钢琴家殷承宗先生,可以飞黄腾达,可同样有“真本事”的人,例如钢琴家刘诗昆先生,却饱受人为伤残折磨!更有甚者,有些人在饱受精神折磨之后,还落得一个“自绝于人民”的凄惨结果 !例如钢琴家 顾圣婴女士!

或许:虽然这些不幸的钢琴家们饱受伤残折磨甚至落得“自绝于人民”………… 红卫兵们最终并未能真正“拿走”他/她们的“真本事”。但他们(红卫兵们)却可以用种种“莫须有”的罪名来“损害”,“禁锢”或彻底“毁灭”这些钢琴家们的“真本事”。

俱往矣!以上这些都是文革旧伤痕了。今天,虽然已经远离暴力血腥,但本质上类似的事却还在不断上演。别的不说,就说本地联合早报的文章见报情况:能上报的文章都是有“真本事”的吗?未能见报的文章都是没有“真本事”的吗?凭什么专业标准(注)?谁说了算?

看来:“真本事”诚然必要,但最关键还要看有没有“遇人不淑”。


注:记得当年和早报副刊编辑书信来往时曾说:我不知道您(们)所谓的“一贯的专业准则和客观判断”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也不知道您对音乐有多少认识,但我的专业就是音乐。我只想在音乐范围内以事论事,不幸这件事无可避免的涉及人的问题,更不幸的是这是贵报的报导,而其中确有偏差和误导成份。

21.6.2012/6.4.2024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