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5日星期一


称呼

                  

        今天在联合早报封面上看到了有关建国总理李光耀先生植树活动的报导文字。

         看了通篇文字(包括第6页),间中总觉有点“刺眼” - 文章里除了“建国总理”以及“国会议员”等“官式”称号以外,几乎所有李光耀先生名字的后面都少了先生的称号。

        有“刺眼”感觉,也许因为在以往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李光耀先生名字之前或后都有总理或资政的称号,如今只剩下“光秃秃”的一个名字,一时让人感觉有点不习惯。

        或许这是报纸一向的处理作风和作业方式,并没有对李光耀先生不敬的意思。但毕竟是份华文报,而在华人传统里,尊重长辈是很重要的,尊重当然也包括尊称。也许李光耀先生并不介意,只是李光耀先生并非寻常百姓。别的不说,就以一位(如报纸标题所述)“风雨无悔  植树育苗半世纪”的国家领导人而言,又何止值得被称为“先生”而已?

        或许也是本地长久以来的一种“习气”。就说我们每天所收到的信件,除了“有求而来”的会客气称呼以外,许多官方以及私人机构的信件(有时就连一些活动的邀请信),都是面无表情的“直唤其名”,没有任何“礼貌”的痕迹。

        也许其理由是:不晓得阁下是男是女,因此不敢“轻举妄动”。若然,何不印上Mr./Mrs./Ms让收信人自己“对号入座”,也算是尽了人事及礼数。也许有人会说这样有点繁琐多余,但也只是举手之劳罢了,并且礼多人不怪,又何乐不为呢。

        也许是时代改变,新加坡也早已“西化”多年,许多华人原有的礼节观念都在所谓的“平等”,“务实”与“效率”等名堂下被冲刷的七七八八了。也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uncleuntie在本地已成为公公,婆婆,爷爷,奶奶,叔叔,婶婶,舅父,舅母等等等等辈分人士的统称了,这种“效率”的表现或许连隔邻的大马华人都会觉得“几够力”罢!最讽刺的还是:uncleuntie并不是什么值得令人高兴的称号,除了间接说你“已有了年纪”以外,哪一位女士又会喜欢人家说她“穿着像个untie”?!

        昔日在国外读书时,感觉洋教授们一般比较喜欢亚洲学生。除了因为亚洲学生普遍上都比较用功之外,还有一种对师长恭恭敬敬的态度,更绝少会“赤裸裸”直呼老师名字的。相对来说:当地学生则一般都百无禁忌,动轧直呼教授名字。老外教授虽然在西方“人人平等”观念下不动声色,内心感受肯定还是很不一样的。当时看在眼里,心里还可以自豪的说:尊敬老师这一点,东方人还是比较“先进”以及“在行”的。只是经过这些年来的时空变换,西风东渐再东风西渐…………许多事都已“说不准”了。

        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只要人世间还存有尊重他人以及长辈的观念,也不论是东方或西方,懂得如何称呼别人便不止是礼貌而已,也是一种文明和教养的表现。就算从“务实”的角度而言 - 我们常常以中国市场为学习中文的动力和目的。可是就算华文年年都考到A+,又能讲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不通人情世故,成功的机会又能有多大?而如果平时连称呼人都不会,又能说得上懂得人情世故吗?

        还记得许多年前,当时的中国国家主席杨尚昆先生来访,在参观碧山的模范租屋时,有屋主竟然让孩子“叫” 杨尚昆先生Uncle!你说多失礼!!!

        最终:礼貌,礼数都是一种长期潜移默化所形成的文化习惯。而好的文化习惯只会让人感觉“贴心”,而非“刺眼”。

 

5.11.201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