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与访谈
最近读由沈金梅选编的《听傅雷谈艺术》。
谈到评论,傅雷说:…………钢琴家提琴家可以收门徒。专搞批评的人倘使低能,就没有别的行业可改,只能一辈子做个蹩脚的批评家,或竟受人雇佣,专做捧角的拉拉队或打手。不但如此,各行各业的文化人和知识分子,一朝没有出路,自己一门毫无成就,无法立足时,都可以专业为批评家;于是批评界很容易成为垃圾堆。高明,严肃,有良心,有真知灼见的批评家所以比真正的艺术家少得多,恐怕就出于这些原因…………。
傅雷又说:………… 也有很多情形,人家对我的评论与我自己的批评并不对头:人家指出的,我不认为是毛病;自己认为是毛病的,人家并未指出…………。(这大概是许多演奏家都会面对的事!)来到访谈,上面的话也许会变成:………….也有很多情形,人家对访谈的侧重点与我自己的“兴趣”的并不对头:人家提出的(问题),我不认为重要;自己认为是重要的,人家并未提及…………。
评论和访谈看似不同的两件事,但有时候由于种种“阴差阳错”,就会和《仲夏夜之梦》里的情节一样构成误会或误导。来到访谈,如果纯粹只是被访者的不善表达,或访问者的低能,那还情有可原。如果访问者狐假虎威的抬高姿态或一心只求满足自己的“私欲”,又或别有用心,那就和一个演奏家利用音乐作品,甚至不惜歪曲作品来表现自己一样,除了不专业,也缺乏良知。
最终,无论看法有多准确或多荒谬,评论一般会有比较多的个人主观在内,这往往也是“趣味”所在。访谈的最理想结果应该是“三赢”- 访者以及被访者都满意,读者也能够得到有益和正确的信息。但现实里,访谈的双方,强势和弱势甚至“官僚”的情况还是存在。临了,也只能选择to be or not to
be 而已。
30.3.2013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