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 ?
偶尔翻出一篇联合早报娱乐新闻记者洪铭华先生的旧文章 {人生不过五十}(11.7.2009),看到了以下这两段文字:
(一)几天来写麦克杰逊(Michael Jackson)专题特稿,写了不少,想得更多,访音乐人许环良,学懂好些道理。许环良提到“他是音乐史上的伟大音乐家。”我说:应该是流行音乐史吧。他反问:难道非流行方面有比麦克影响力更大的吗?我孤陋寡闻,想到三大声乐男高音,马友友,傅聪 ………… 好像都比不上。
(二)以前音乐史记载巴哈,贝多芬,莫扎特,之后就会接上艾维斯(Elvis Presley),约翰连侬(John Lennon),麦克(杰逊)……………。
以上所言似乎有点语焉不详,所谓的影响力是什么?是哪一方面,是为人处世方式,还是音乐方面,具体上是怎样的影响,是对当前还是对以后?
麦克杰逊,艾维斯和约翰连侬等人的“成就”是有目共睹,也不能忽视的,但目前,谁又能肯定:麦克杰逊,艾维斯和约翰连侬等人的“作品”能像巴哈(J. S. Bach),莫扎特(W. A. Mozart)和贝多芬(Beethoven)一样经历了两三百年还盛演不衰?和巴哈,莫扎特和贝多芬等音乐伟人的“著作等身”相比,他们又有多少“作品”?
另外,所谓“伟大”的定义又是什么?就是名气,票房,收入和个人财富而已吗?如果是这样,在17 - 18世纪,当巴哈,莫扎特和贝多芬还在为“生活”劳碌奔波的年代,比他们“更伟大”,更显赫和更备受欢迎,爱戴的音乐家大有人在。只是到了今时今日,这些人又留下了些什么?
也许人比人气死人,有些事物是不能拿来相比的(古典音乐vs流行音乐,巴哈vs麦克杰逊,有点不伦不类吧!),就算同样是摄影,明信片摄影和大师的作品就不能相提并论。另外:不论对某些事物的熟悉程度和感情因素,除非肤浅或无知,不同事物,不管多类似,它们之间的品质水平以及内涵,从理性和客观的角度去看,总有高下之分?就算盖棺论定也要看情况,历史常常提醒我们,所谓的“伟人”,“杰作”只有通过时间考验才能证明。
看看40 - 50年代红极一时的中外流行歌曲(才半个世纪左右),能流传到今天的还剩下多少,今天年轻的一代,又有几个人知道姚莉,周璇,张露,葛兰,白光,欧阳飞莺,白虹,张帆或Patti Page ,Doris Day ,Judy Garland ,Perry Como, Dean Martin ,Eddie Fisher ,Georgia Gibbs, Nat King Cole, Jim Reeves这些当年光辉“伟大”的名字。
流行歌曲或时代曲的“悲哀”和致命伤是:它是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注定和时代共存亡,虽然其中也多少反映时代精神,但“急功近利”还是它主要的潜在信念和推动力,“流行”则是它们的生命和存在价值和理由,时间一过不再流行,它便像泄了气的气球,不仅不能维持“伟大”形象,还会逐渐被遗忘而消失。因为它先天性的没有,也不需要有古典音乐甚至民歌的那种强劲生命力。
流传了三,四百年的西洋古典音乐,虽然近年来有逐渐式微的迹象,但早已在音乐史上确立了崇高的地位。在这样结实丰厚的传统文化遗荫烘托呵护下,也许50年后还有人会听三大声乐男高音,马友友,傅聪等人的录音,至于麦克杰逊,艾维斯和约翰连侬,谁知道?
麦克杰逊对某些人来说也许是“伟大”的,但这些人并不能代表“时间”,也不可能单凭一己之见决定什么人“伟大”。我不清楚以新谣起家的许环良先生对西洋古典音乐有多少涉猎和认识,但洪铭华先生如果真有兴趣要了解有关问题和“道理”,何不就近请教份属同事,又常在联合早报上发表有关西洋古典音乐评论文章的胡文雁小姐?很有兴趣知道她的“立场”与高见。
11.11.2010
网上照片:莫扎特与麦克杰逊。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