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5日星期一

远去的昔日华乐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如今回顾, 所亲身经历过此地1960 - 70 的华乐年代和今天的华乐风貌显然大不相同,诚然,时代不同人情有异,各方面的环境条件也不同,关键是如今仿佛更在意技术的表现而少了昔日的悠然,以往业余华乐爱好者兴致所至可以轻松合奏自娱娱人的美好旋律于今何在?!

       1960 - 70 年代的华乐的华乐还多少处于一个初期摸索发展的阶段,很多写作手法都借鉴了西方的古典或轻音乐社交舞曲风格,尤其是在那年代彭修文所改编的民乐合奏如《彩云追月》,《花好月圆》,《瑶族舞曲》,《陕北组曲》以及亚非拉民间音乐如《达姆达姆》,《尼泊尔舞曲》,《美丽的梭罗河》,《哎哟妈妈》,《青山田野庆丰收》等等等等 ….....

       1960 - 80 年代初期,本地由于种种政治因素,华乐乐谱资源十分有限,再加上那时的所谓“本土创作”数量极少,因此许多华乐团体的乐谱来源除了来自中大陆,也通过团员听唱片记谱来解决乐谱短缺问题。

       个人1970年代所参与过的几个团体如国家剧场华乐团,教育部青年华乐团,人民协会华乐团,后备军人协会华乐团以及个人发起的长春华乐团所演奏的一部分曲目如小合奏《江南好》,《陕北秧歌》,《渔歌》,《月圆曲》,《摘苹果的时候》,《祖国的金达莱》,合唱《葡萄成熟了》,独唱《弥渡山歌》,《赶马调》,《大河涨水沙浪沙》,《绣荷包》,笛子独奏《江南春》,《骆驼队》,《毛主席的话儿记在心坎上》(演出节目单里把“毛主席的”四个字拿掉),唢呐独奏《铁道兵志在四方》,柳琴独奏《小河淌水》,扬琴独奏《山茶花》以及舞剧小刀会里的《豌豆花开》,《花香鼓舞曲》,《双人舞》以及《颂歌》等等等等都是由个人负责记谱或改编 …..... 1974年起至1979年间提供给刚职业化的人民协会华乐团演出录音的创作和编曲则包括舞蹈音乐《火焰山》,古筝与乐队《战台风》,大提琴与乐队《爷爷话当年》,琵琶独奏《昭君出塞》,合奏《阳关三叠》,《唱得幸福落满坡》,《森吉德玛》,《采茶歌》以及《亚细安组曲》等等等等 …....

       怀念昔日的华乐演奏活动以及曲子,虽然当时技术条件有限,但满腔热情不计回报尽心尽力,并且也总有充分时间准备(这就是所谓“诚意”的根本),曲目一般都旋律婉转朴实动听,因此无论演奏者或听众都更能温馨轻松的乐在其中,更重要的,这除了是一个时代的本土历史印记,也是把本地华乐发展以及水平推向“世界级”的一个关键过程之一,回顾之余,值得纪念也值得保留甚至“再现”。

5.7.2021


照片:1970年代在人民协会华乐团编曲。

图片 :1973年长春华乐团“大众音乐会”演出节目单。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