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不愉快的事经历多了,如今对一些来“求助”的年轻人已经不复以往热情!上个星期又有个不认识的年轻人通过网络问我借谱,一开始还客客气气礼数周全(仿佛都是这样,只是最终都是虎头蛇尾居多),于是答应免费借给他,只是给了他联络电话号码之后就没了下文,至今就连个礼貌上的回复也没有!也不知道改变主意了还是什么原因?到底要还是不要?就连举手之劳通知一下都不愿意(我则已花了工夫时间去把谱找出来了)。日前和一位圈内的老朋友谈起,他也有类似的经验,他告诉我:并非倚老卖老,对这些年轻人不要客气,该教训的时候就应该教训他们,因为如今国家社会学校家庭教育的节节败退,在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惨景下,骂醒这些“忘恩负义”型的年轻人除了希望能为促进社会风气尽点绵力?!也是有知识良知的老一辈人的责任?
3.9.2018
礼数
就有如一些已经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老传统艺术,是无需(别有居心的?)“改良”和“创新”一般(只要能妥善保存,已经是大幸),一些优良合情合理的“传统礼数”是不必改变或“修正”的,更无须“洋为中用”的去沿袭洋人“没大没小”的那一套。应该发扬的是长幼有序,准时守信等等传统精神和美德……..
因为这些都是一些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礼貌以及尊重,也是人性优美的一面。
今时今日,不守时似乎已成为一种常态,约好见面时间,幸运的话对方会准时,略为不幸,对方会迟个15-20分钟,再不幸的话…………….
!!!
当然:每个人都有约会迟到的理由,也不是都不能原谅,但如今手机联络如此方便,如果连个临时或事先通知都不懂得,让人在那里干等苦候,终于到了,还嬉皮笑脸若无其事,那就是自私失礼,若是如此,到时人家给你脸色看也就无谓“哀怨”了。
也和“等待”有关:近年来由于职业的关系,经常有年轻人通过电邮来求助。其中有作论文,研讨文章(research
paper)以至要求写推荐信者。其中一般相识者大都懂得“礼数”(也不过是一声道谢或及时回应)。也有一些素不相识者,突然来个电话简讯求助,却连称呼人也不会,满口满纸的Hi!Hi!Hi!Hi!这样的人你会浪费时间去entertain吗?有些初来信还恭敬有礼,看了洋洋洒洒的来函,感其诚意,于是马上回复,意外的是(如今也不意外了)他/她们却似乎“有持无恐”-常常迟迟不回信或不回电?!再者,之后若有书信来回,promptly
reply(迅速回应)
的反而往往都是我!咦!到底是谁在求谁?!
这种事碰得多了,久而久之便心灰意懒,热情不再。但由于间中还是有比较懂得“感恩”(grateful)的小部分,为了不想“错杀良民”或“因噎废食”,因此有时还是冒着可能弄坏心情的风险继续“多管闲事”。
但从此以后,对于那些向来“养尊处优”而不懂得“人情世故”的年轻人,就勉为其难以个人的方式(不再回应理睬)来“开导开导”他/她们(既然我们的教育部门以及他/她们的爷娘父母都无能为力?),让他/她们尝尝碰壁的滋味,认识人情冷暖好了。况且,长远来看,这对他/她们而言也不见得是件坏事,难保或许会“经一事,长一智”也说不定。
其实,年轻人表现如此还不是最坏的情况,令人最伤心绝望的还是:有些个人打过交道的校长老师也仿佛如此!莫非上梁不正下梁歪?!
28.4.201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