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30日星期三

看山还是山



        从事音乐写作多年,如今回顾,仿佛多少经历了“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以及“看山还是山”这三个阶段。

       凡走过必留下痕迹?一开始,不是很有系统和顺序的接触西洋古典音乐,先是学习了巴洛克,古典,浪漫时期的音乐写作法以及方式,出国留学后再一头栽进了20世纪各类风格形式的现代音乐里(前后跨越了1500 – 2000的历史过程)。

       仔细想想,其实在这之前还有一个不经意但很重要的音乐熏陶学习阶段,那就是小时候从收音机里所听到种种以中英流行歌曲(如今所谓的老歌)以及民乐为主的各类音乐。

       年轻时有一阵子无“新”不欢,随着年纪渐长近年来仿佛倦鸟思归逐渐又逆着大潮流缓缓游回传统 。但整个过程和这些所“走过”的脚印痕迹都体现并刻录在个人不同时期的创作写作实践里,可以说:来过,看过,也做过,最终还是选择了随“心”所欲,不刻意经营求新,但愿能与众不同(能在作品里显现一己的个性或印记也是一种新意?)。

       近一两年因缘巧合陆续写了近20首(由本地诗人林子作词的)独唱以及合唱,一般写作风格都比较倾向保守的思维技法,其中明显不无怀旧之意,同时也因为经过了这么多年的音乐生涯,更感觉能与听众沟通的重要性。芸芸听众有不同的高低层次以及品位,但终归还是以“业余性质”的普罗大众居多,严格来说,个人也曾经是其中之一?因而或许也多少能“感同身受”?

       另外,个人也以为,今时今日作为一个专业作曲者,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复杂的“生存环境”之下,不能永远只是“独沽一味”的沉溺在充满自我的象牙塔里,应该也有写作各种风格音乐的基本能力,就算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也要尽力做到“敬业乐业”(这并非是认命,而是学习爱你所做的,就如旧时代人们对待父母之命的婚姻一样,婚后学习去爱你的“配偶”,这对人对己而言都是一种正面善良的态度和责任感?),总之,无论层次,能和更多的人沟通肯定不是一件坏事,当然,前提是:必须保持一定的专业水平以及品味。

       如前所言,最近写的歌曲大都萦绕在一种怀旧的氛围之下,其中有意无意之间也会闪现一些昔日所熟悉的中外民歌老歌甚至中外艺术歌曲的影子,也是此时此刻心情的一种抒发吧。

1.7.2021

老照片:看山不是山的年代。(林诚忠摄)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2021年6月29日星期二

时穷节乃见?!



       疫情肆虐下有些以往所没有的发现和感受,先是发现口罩往往对一个人的脸部感观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仔细观察之下也发觉一般人脸的上半部仿佛往往比口罩所掩盖的下半部好看些,也许人脸的上半部是灵魂之窗的眼睛所在,除非“獐头鼠目难自弃”,大部分的人戴上了口罩一般看来都会更加顺眼,只是另一方面,一旦取下口罩就难免真相大白?!而这个“真相”往往 …......

       诚然,口罩对一个人的容貌有美化作用,但前提是必须戴得端正正确,如果露出鼻子嘴巴牙齿那除了更增丑陋也污染视觉,最关键的是也很可能会成为了传播致命病毒的害群之马?

       如今社会上许多“丑陋”行为也是“时穷节乃见”?家国有难时往往就是考验人性的时候?以前总感觉到处都是CCTV 监察录像机有点侵犯个人隐私,但现在却觉得政府如果能正确的利用这些“眼睛”去行些“正义”加强治安,那也不完全是件坏事?如今人心因疫情起伏而更加浮躁,政府有关方面执法的公正严明就显得至关重要,这除了对那些一向奉公守法但一次大意便“不幸中奖”的人更公平以外,或许也能有助于减少当前社会上越积越多的怨气和戾气?!

26.6.2021

照片:在巴西班让地铁站无聊之余一时心血来潮学领导人“对镜”自拍。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最好的学习方式 ?



和学生上乐理课的时候,常常会问学生一个问题:什么是最好的学习方式(或之一)?他们总是有各种各样的答案 …...........
也许是“好为人师”?1970年代初,几乎刚刚拿到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海外乐理8级考试文凭的同时,便开始“传授”乐理,而且教的还是8级乐理,如今回想真有点“狂妄”。
所谓的“传授”其实也是一种分享 - 把自己所得到的知识也传送给别人。
要知道,那年头大家都很穷,虽然对音乐兴趣满满,但根本不敢奢望父母会或有多余的闲钱会来“支持”。华乐器一般基本都是自学的,不必怎么花钱,但西洋乐器和乐理还是总得要找老师学,也要交学费,对于那些还在读书的同辈,这就不是每个人都能负担得起。
在当时一群人当中,也算是这方面的先行者,因此当我说愿意免费教他们,好些人都很乐意。当时来“上课”的基本都是教育部青年华乐团的同辈中人。
很快就发现,自己学和教人是两回事,自己学的时候只要自己明白就可以了,但虽然是同样的东西,要让别人明白又是另一回事 – 你必须懂得更多,更熟练,更快 …........ 如果常常给“学生”问倒,作为“老师”颜面何在?同时,就算不收费,还是有责任不要浪费别人的精神和时间。
于是,在教的同时,自己也不断的在充实,大量批改习题作业就是一种很好的温习学习以及锻炼思考的方式 …............ 这就是所谓的“教学相长”?
这些年来,不断的“教学相长”,还要感谢那些当年启发我的“学生”!
27.7.2018
老照片:1970 年代的新加坡街头。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2021年6月28日星期一

法国韭菜汤 puree leek






       今天驻宅大厨让我们半茹素,呈献鸡肉沙拉 chicken salad 以及法国韭菜浓汤vichyssoise,鸡肉沙拉配以自制洋葱橄榄油醋,淋在沙拉上油光闪闪色彩动人令人食指大动。其实午餐的重头戏还是那道香浓美味的法国韭菜浓汤,里头材料除了洋韭菜还报括了马铃薯,洋葱,奶油以及上汤等等,“内涵”可谓丰富。

28.6.2021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2021年6月27日星期日

一首带有禅意的洋歌 LET IT BE !

最近这些日子,发生了许多事,其中忧喜参半,心情也起落不定,其间看到了人性光辉温暖的一面,也看到了种种人性的虚伪阴暗以及见利忘义,总归是天意吧?无可奈何之余,想起了这首英文老歌Let It Be (由它去吧!)。
Let It Be是1960年代著名流行乐队“披头四”(The Beatles)最脍炙人口的歌曲之一。想当年,无论在内涵以及外表形象上都被视为离经叛道的“披头四”,如今却留下了许多旋律优美以及内容发人深思的歌曲。Let It Be 肯定是其中很突出的一首。
Let It Be由“披头四”成员之一的Paul McCartney 作词作曲并演唱,并以单曲形式发行于1970年3月。那年,它高居Billboard Hot 100金曲榜上第六名。值得一提的是,这是Paul McCartney宣布离开“披头四”前的最后一首作品。那时“披头四”之间的人事矛盾正陷于最低潮。这首歌或许也是一种当时情境的反映以及感情抒发吧?
When I find myself in times of trouble 当我被烦恼所困,
Mother Mary comes to me 圣母玛利来到我面前,
Speaking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以智慧话语开导我:由它去吧!
And in my hour of darkness 在黑暗的时刻,
She is standing right in front of me 她就站在我面前,
Speaking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以智慧话语开导我:由它去吧!
Let it be, let it be 由它去吧!
Let it be, let it be 由它去吧!
Whisper words of wisdom 以轻柔智慧话语开解
Let it be 就由它去吧!
And when all the brokenhearted people
Living in the world agree 当世上伤透了心的人们都认为
There will be an answer, let it be 事情总会有分解,就由它去吧!
For though they may be parted 想到或许将会分离,
There is still a chance that they will see 但还有机会再相见,
There will be an answer, let it be 事情总会有分解,就由它去吧!
Let it be, let it be 由它去吧!
Let it be, let it be 由它去吧!
Yeah, there will be an answer let it be 是的,事情总会有分解,就由它去吧!
Let it be, let it be 由它去吧!
Let it be, let it be 由它去吧!
Whisper words of wisdom 以轻柔智慧话语开解
Let it be 就由它去吧!
And when the night is cloudy 当夜雾满天,
There is still a light that shines on me
Shine on until tomorrow, let it be 还有一线光明照耀着我直到天明,由它去吧!
I wake up to the sound of music 我在乐声中醒来,
Mother Mary comes to me 圣母玛利来到我面前,
Speaking words of wisdom, let it be 以智慧话语开导我:由它去吧!
Yeah, Let it be, let it be 是的,就由它去吧!
Let it be, let it be 由它去吧!
Yeah, there will be an answer let it be 是的,事情总会有分解,就由它去吧!
Let it be, let it be 由它去吧!
Let it be, let it be 由它去吧!
Whisper words of wisdom 以轻柔智慧话语开解
Let it be 就由它去吧!
歌曲部分歌词听起来就像是在喃喃自语,但仔细咀嚼,却又像是认真而不失幽默的把人世间的烦恼都轻描淡写了?更耐人寻味的:圣母玛利和禅宗竟然异途同归 – 劝人“放下”?最终,放不放得下,是否也“由它去吧”?!
8.5.2016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又是笑“面”迎人 aglio e olio




       今天驻宅大厨心思从中东回到意大利,午餐来了一道蒜油意粉aglio e olio ,顾名思义,主要材料是意粉蒜油,再加上适量的熏肉bacon与大量蒜头切片以及少许辣椒末,上桌时再撒上些许帕尔马奶酪parmesan cheese,就热腾腾香喷喷的笑面迎人而来 ..........

26.6.2021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2021年6月26日星期六

 谁是老板 ?Who is the boss?



来到有关领导或有关权威性的事物,无论是什么行业或政治范畴?最关键的往往就是:谁是老板 ?Who is the boss?
谁是老板 ?Who is the boss?这句话最生动的版本来自1962年的纽约爱乐乐团New York Philharmonic的一个现场广播音乐会上,如今也直接载入了音乐史册?
发出这个“质疑”的是时任纽约爱乐乐团音乐总监的伯恩斯坦Bernstein,事出原因是:在那场音乐会的排练当中,伯恩斯坦和担任布拉姆斯第一钢琴协奏曲Brahms Piano Concerto no 1 的钢琴怪杰 古尔德Glenn Gould为了速度问题相持不下,基于对艺术家的尊重,有风度的伯恩斯坦还是忍气吞声,可是到了音乐会现场,还是忍不住当场发了一阵牢骚,其中就说道:(来到乐团音乐会)究竟谁是老板 ?Who is the boss?是指挥还是独奏者?........... 作为一个音乐总监在艺术看法不同时,一位音乐总监大可以对客席独奏者做出威胁甚至恐吓等等等等?.......... 虽然,伯恩斯坦是语带幽默的,但也不能掩饰某种“霸气”?
其实,在音乐史上,很多富有个性色彩的伟大乐团都有个霸气独裁暴君式的艺术领导,远的不说,近代如德国柏林爱乐的卡拉扬,苏联列宁格勒爱乐的马拉文斯基,捷克爱乐的纽曼,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的莱纳以及克里夫兰乐团的塞尔都是“恶名昭彰”的暴君,但别忘了,他们也留下无数伟大的经典演绎!只是无论是悲是喜,这些都已是“俱往矣”!在事事讲究“自由民主”的今时今日,已经没有几个乐团能容忍这类“暴君”了?
并非赞成“暴君统治”,问题是:在艺术领域里往往是没有“民主自由”或“公平”的,一切以天赋才华为上,并且有时是非常残酷的!其中运气当然也很重要,但真正在艺术上能出类拔萃鹤立鸡群的都是一些天才,而真正的天才如贝多芬者往往只是一心“向理想负责”而不向“世俗权威”低头,无奈的是,世事不如意者往往十之八九,幸运的天才遇到伯乐贵人便能“上天堂”,反之,往往就要“下地狱”?!(所以天才和坏人很多都在地狱里?)
现实是:只有少数和有智慧眼光的决策权威者“同在”的天才,才有可能有出人头地的一天,其他大多数都会被“浪费”掉?!因此,作为一个乐团指挥或总监,根据个人过往的一些切身体验,无论能力高低,如果没有绝对的权威,千万不要当指挥,因为对己对人都不是件好事。
但世事无绝对?因此:最终有机会坐上“暴君”宝座者有时是否也应对着镜子扪心自问:你真的是当“暴君”的料吗?还只是一个“狐假虎威”的小人骗子而已?!
27.6.2020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2021年6月25日星期五

又见杀手 Shashouka




       杀手就是“杀手卡”,为文时“杀手”早已杀身成仁葬身人腹,“杀手卡”这个名堂看来有点哗众取宠,其实只是在电脑上打出来英文Shashouka的汉语拼音,是道埃及风味菜肴(今日午餐又再次舌游了中东古国!),和上回的不同主要是那几块蒜酱烘面包 garlic bread这道异国风味菜肴材料简单,主要就是番茄大洋葱加上大量的蒜片以及辣味香料,里头还有两个7 - 8分熟的鸡蛋,口味酸辣适中,关键还是卖相不错 …......

25.6.2021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2021年6月24日星期四

寒雨曲




       过去几天,从倾盆暴雨到今天的绵绵细雨,好像一直都没停过!新加坡的气温也因而降至几乎前所未有的摄氏21度,无论白天夜晚都令人感到阵阵寒意。

       望着窗外雨景,就想起这首由狄薏作词,夏端龄作曲,1960年代潘秀琼原唱的《寒雨曲》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yicmgHR37o


吹过了一霎的风,带来一阵濛濛的细雨。

雨中的山上是一片翠绿,只怕是转眼春又去!

雨呀雨,你不要阻挡了他的来时路!

我朝朝暮暮,盼望着有情侣 ........


       对这首歌有种特别的感觉,在1960 - 70年代常听到,如今再听就想起此地昔日街景,尤其是西海岸一带沿着旧路的甘榜。

       记得1950 - 60年代通往虎豹别墅的那条小马路,一边是虎豹别墅,另一边就是大海。今天康庄大道似的的西海岸快速公路以往并不存在。

       那年头新加坡可供游玩的去处不多,因此,农历新年期间,虎豹别墅往往是人山人海挤得水泄不通,小时候,有一年大年初一和家人挤巴士到虎豹别墅,在争先恐后兵荒马乱之际,下车时一不小心,差点就掉进了海里!

       昔日居住西海岸一代的仿佛以马来人居多,唯一通往裕廊的是一条窄窄的双向柏油路,路旁除了几间教堂和回教堂以及少数有钱人的“吃风楼”(别墅)以外,都是一些简陋的锌板木屋,我现在住的地方以前就是个马来甘榜。

       《寒雨曲》令人想起从前,除了因为当年常听到,总觉得旋律曲调在淡淡的忧愁之中似乎也带有点马来风味,令人仿佛看到了昔日向晚细雨中的马来村落。

       俱往矣!如今取而代之的都是一些私人公寓和豪宅别墅,除了“翻新”后“奄奄一息”少人问津的虎豹别墅,昔日情景已几乎荡然无存!或许,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结果,但没有回忆也不在乎在意有没有回忆,仿佛也是新加坡独特的一种“创新”求存的“务实”态度?!

13.1.2018

网上照片:昔日的虎豹别墅。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2021年6月23日星期三

教学体会




         1970
年代刚考到英国皇家音乐学院海外8级乐理文凭便开始热情洋溢的一些年龄相近的朋友乐理,虽然抱着免费分享的心态来做这件事,但过程中也更体会了“教学相长”或者施即是受的道理

       从“做学问”的角度,要清楚了解一件事的来龙去脉必须通过自身不断的努力学习以及实战经验,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来到教学,必须在某个程度上吃透所要传授的学问并且能够清晰讲解 - 让受众听得明白做得出来才算是一位合格的老师?另外,也许不是所有的老师在教学时都需要或倾向“现身说法”式的示范,但一位老师能够具备示范能力还是很重要的,毕竟有时“口说无凭”?而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很多时候都是 seeing is believing 眼见为实,就犹如一张照片胜过千言万语?(在音乐教学里则还要加上“耳听为凭”)

       1980年代从澳洲留学回来之后,除了主要从事音乐演出以及创作,也不间断的进行各种教学活动,基本可以说是做到了“有教无类”- 几乎各种年龄国籍种族聪明愚钝性情古怪的学生都接触过,也深刻体会到一点,一个老师能把资质好的学生教好固然不错(但好的学生谁不会教?),但最难能可贵的还是能帮助或启发提升一些资质不强的学生 ........

24.6.2021

老照片11970年代的“教学相长”。

老照片 21980年代在南洋美专音乐系上课。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2021年6月22日星期二

方言情缘之:

非牺牲方言不可?



这两天联合早报上都有关于“讲华语运动35周年”的重点报导。今天的头版标题便是:“李总理:放宽方言使用不务实”。
据报导:“李显龙总理认为目前放宽方言使用是不务实的想法,不过他指出,方言还是有运用空间,在特殊情况下,政府会破例并恰当的使用方言。”
个人相信政府的决策(英语第一,华文或母语其次),肯定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对人民和国家前途有害的事物,当然必须清除,但不解的是:既然确定方言“有害”,为何还能被破例使用?什么又是“特殊情况”?例如大选时期的“因时制宜”?
据报导:(在鼓励家长应多鼓励多支持多辅助孩子学华语的同时)“李总理提醒家长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手段,勉强孩子学习语文,因为这往往会带来反效果。”
李总理的用意和关心显而易见,但在今时今日的现实里(也是个人的经验),在今天的学校教育制度情况之下,如果家长们不时时刻刻密切留意儿女的学习进展(不单只是语言而已),一时不察或松懈,可能还会因为“害了孩子”而悔恨不已。这也是为何本地家长宁可缩衣节食,为了孩子的学业前(钱)途,都要不惜重金寻访名师,以致补习学校如此火红吃香的缘故。其中除了有无可奈何的“严厉”,还带身不由己的“凄厉”!
提及“严厉的手段”和“反效果”,政府对本地华族方言的“封杀”不可说不“严厉”,但求为华文华语“开路”,却似乎没有顾及其中所隐藏着的种种“反效果”(包括两三代人之间的沟通问题以及感情因素)。其实,方言和华文华语除了有无法分割的血缘关系以外,都多少根植于同一传统文化以及价值观之上。两者是有相辅相成的作用的。
如果一刀切的把方言视为是华语的“癌”,有碍华语的茁壮成长,必须以“严厉的手段”来清之除之。就有点像医生只会利用“化疗”来“除癌”,到头来除了大伤元气,不一定能根除,还可能落得个两头不着岸或两败俱伤,这点哪个“医生”又能写包单?
最终:凭良心说,是的:在公共场合会常听到有人以华语交谈,但所谓的“华语”十之八九如果不是支离破碎,半生不熟或词不达意的,就是参杂了各种英文,马来文以及方言的“混种华语”(见附文)。你大可以傲然说这就是新加坡风格的华语,但如果拿到中港台等国际层面,能有效沟通吗,(就别说写)如果讲华语不能和“华文民族”有效沟通,在经济,文化上又有什么助益,学来何用?这又算是教育成功或“讲华语运动”的成功吗?
6.7.2014
老照片:1970年代是本地各种方言普及盛行令人怀念的温馨年代,那年澳洲友人Bruce 来新游玩和吴奕明夫妇在当时乌节路著名的Tropicana 夜总会前留影。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附文:

“混种”语言

那天和家人在市区一间中档日本餐厅吃晚餐。由于是晚餐黄金时间,餐馆门庭若市,餐馆里餐桌与餐桌之间距离很近,因此邻桌的人讲话都能听得很清楚。有两个30岁上下的华族女性就坐在隔壁桌,两人看来都是已有家庭的工作女性,一坐下来便滔滔不绝,谈话的话题基本都离不开工作,家庭以及子女教育。
我对她们的私事没什么兴趣,但无奈成为听众之一,她们的“语言风格”却令人有点坐立不安。因为:她们虽然基本讲的是华语,但里头却参杂了许多英文名词,往往三句话里就有两句是如此。
这里头有两个可能性:一是她们的中文词汇有限,需要英文来辅助和“解救”(既然如此,为何不干脆讲英语算了?莫非英语也不很在行?)。第二就是一种习惯或甚至懒惰的问题,也是一种对语文语言的不讲究,给人直接的感觉就是文化品位层次不高。我国政府前些时候所大力宣传推动的讲华语运动该不是鼓励这类型的华语罢?
或许,今时今日在本地还有(华)人愿意以“华语”交谈已经是很值得庆幸的一回事了,无需要求太高。如此这般的华语,许多本地人或许会觉得更有亲切感(就有如Singlish),只是:养成习惯之后,一旦来到国际层面,例如需要和来自华语“母国”的中港台人士交流沟通时,会不会出问题(或许可能还是个“经济问题”,别忘了在本地学华文华语其中还有个“通商中国”的前提因素)?而想象中的类似情况例如:我们的国家领导再“亲民爱国”,想必也不会在国际会议上大讲Singlish 罢?为何州官不敢点灯,却让小民去放火?
这种“语境”不由令人联想到本区域的华人峇峇。当年他们南来的祖先肯定都有着深厚华文文化传统,曾几何时,由于语言文字的失传,他们的所谓文化如今只剩下了一个传统躯壳(可能还只是个小传统)!如此因循,在日益恶化,混杂不清的“双语环境”下,再过些年又会是个什么世界?!
18.3.2014

墨西哥黑豆饭




       驻宅大厨每天的午餐都会出其不意的带来一些惊喜,今天却似乎惊多于喜?居然来了一道“黑豆饭”!本人究竟所犯何罪!?大惊之下即刻十省吾身 …........ 后来仔细查证了“潘氏口述历史馆”里的有关资料才转惊为喜。根据有关记载,该饭和此地的“皇家饭”大大不同,在墨西哥唯有才德兼具的大好人才有资格和有有机会吃到这个“黑豆饭”........

       当然,以上所言都旨在寻开心,实际上,这是一道墨西哥家常饭 Mexican rice and bean,墨西哥菜肴仿佛都无豆不欢?至于味道如何 …....... 只能说:必须试过才知 …..... 也许见仁见智?但肯定比本地的正宗“黑豆饭”容易入口,最低限度能吃得自由自在 ….....

22.6.2021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2021年6月21日星期一

意式蛤蜊扁面




          上回吃意大利扁面Linguine 时,扁面仿佛像是对着我笑,这回还联同蛤蜊一起对我张口大笑 …...... 忍无可忍之下,化悲愤为力量把它们一举消灭,但敌人众多,后果当然不免“意粉填胸”...........

21.6.2021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方言情缘之:

关于华语和方言的有趣言论



        无论智语蠢话,凡走过必留下脚印?!

       今天在联合早报交流站上看到包括“站长的话”在内的四篇有关华语和方言的言论- “放宽方言是走回头路”(谢盛海),“讲华语运动可以传递传统价值观”(戴文雪),“讲华语运动尚须努力推销”(林冠雄)。

       谢文曰:“在课堂教方言,在校内鼓励方言,是很荒谬的 …….. ”若真有此事,在今时今日的教育政策场景下,的确有点荒谬。如果只是“危言耸听”,无中生有,那除了作者本身思维方式有问题,有关媒体登载这种言论是否也有点无知无脑?

       谢文也提到不同方言族群之间的通婚因为语言不同而有所障碍问题。但据我80岁的岳母说:那仿佛是战前(1940年代左右)的事了,这也不完全是语言问题,可能更多是生活习俗问题所致,但不同方言族群之间的通婚例子也还是不少。那时也很少有“失婚”或离婚的问题,反而是到了198090年代,官方政府还时常要伤脑筋想方设法去促成,造就婚姻 - 做媒人,甚至不惜“利诱”来劝人早日结婚生子!

       林文曰:“读者要更加了解李总理的谈话,可以追溯到35年前的语言环境 ……….. 由于籍贯不同,即便是华人与华人之间也不能有效沟通……..”

       个人也算是那个时代的过来人了,当年所看到的情况并不如此,当时一般的华人至少都通晓两三种方言,一般生活上的沟通完全不成问题。对此情况不了解的林冠雄大约是1980还是90后罢?或林冠雄误解了李总理的话?

       实际上,那年代(1980年代)教育已经非常普及了,华人之间的沟通除了不一定靠方言(一般可以以华语,英语交流)。当年风靡一时的许多香港电视连续剧,更提升了不少潮福人士的粤语水平,华人与华人之间何来沟通问题?

       突然想到:如果有一天,本地所有方言全都寿终正寝死翘翘,宗乡会馆里都以华语或英语作为沟通语言,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光景?到了春秋二祭,仪式用方言,祭者听不懂,用华语英语,受祭在天之灵的“老祖宗们”听不懂,场面滑稽兼尴尬之余又何止是个代沟问题!真到了如此田地,那些已经失去时代功能而显得无能无用的宗乡会馆是否都可以关门大吉了?!

       提到“讲华语运动,“站长”曰:“讲华语运动之所以如此“长寿”,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是因为有需求,甚至可以说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否也是“有关问题”越来越大的缘故?如果没有问题,没有需要和必要,又何必年年劳民伤财浪费纳税人的钱?据说还可能逐年加重,这好像不符合经济效率原则?

       最终,也无论如何,世间很多事物,道德以及价值观等等等等,放弃容易,再要寻回?谈何容易!李总理的提醒(林文)是实在的:方言看来是不可能恢复到以往的盛况了,至于应不应该恢复的问题,那就要看你对逐渐远去的祖先传统还剩下多少的感情了。

9.7.2014/22.6.2021

网上照片:柴船头讲古。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2021年6月20日星期日

乐团 领导 理想



       在个人心目中,理想中的乐团除了必须拥有修养技术俱佳的团员以及一个有效率的行政管理团队以外,也还要有其他的“必须”才能成事?

       要成就一个优秀出众甚或“伟大”的乐团(远的不说,就例如我们邻国的马来西亚爱乐乐团 Malaysian Philharmonic Orchestra 便是?),除了有关方面要能够“痛下决心”毅然投下数目可观的长期经费以外,万事起头难,首先还必须要有智慧眼光能物色到一个英明有远见的掌舵领导者 - 音乐总监/指挥,自然,他必须具有能服众的学识能力领导魅力,但或许最关键的?他也必须被赋予近乎绝对的权力(对业务方针的最终决定以及团员去留的“生杀大权”),原因很简单(就看看一些一党专政的例子?),一个事事受到牵制的领导,往往难成大事或实现理想?

       必须明白,在艺术的范围里,尤其在“众说纷纭”的艺术团体里,其实并没有民主或公平这回事,只有优劣之分,或有“德”者居其位,这个“德”指的是出众的有关业务综合能力。因此,作风严厉的音乐总监/指挥可能在某种程度和认知上会被视为是个一意孤行的“暴君”,但也因此往往是个成就事业者?音乐史上的指挥“暴君”何其多,如德国柏林爱乐乐团的卡拉扬 Herbert von Karajan,前苏联列宁格勒爱乐乐团的马拉温斯基 Yevgeny Mravinsky,美国芝加哥交响乐团的莱纳 Fritz Reiner 等等等等都是,关键事实是:在他们所领导下的乐团都能屡创业务高峰,有关乐团团员也许不是经常都“很快乐”,但比起其他二三四流乐团团员,他们肯定对自己能身为一流乐团其中一员而更感到自豪,仔细想想,他们的“自豪感”也和“暴君”不无关系?或许因此他们也会更加敬业乐业?另外来说:“暴君”也许是乐团团员的“祸害”,但根据许多事实和个人经验,他们绝对是无数爱乐者以及作曲家的英雄和“救主”,问题是:有几个“外行领导内行”的决策官僚有眼光能辨认或有决心勇气以及诚意去支持这样的艺术家?!

       最终,在此时此地的政治文化市场环境下,以上所言也只是一派天真或对官弹琴?但偶尔画饼充饥幻想幻想也无伤大雅?

20.6.2021

网上图片:卡拉扬。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