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1日星期一

方言情缘之:

关于华语和方言的有趣言论



        无论智语蠢话,凡走过必留下脚印?!

       今天在联合早报交流站上看到包括“站长的话”在内的四篇有关华语和方言的言论- “放宽方言是走回头路”(谢盛海),“讲华语运动可以传递传统价值观”(戴文雪),“讲华语运动尚须努力推销”(林冠雄)。

       谢文曰:“在课堂教方言,在校内鼓励方言,是很荒谬的 …….. ”若真有此事,在今时今日的教育政策场景下,的确有点荒谬。如果只是“危言耸听”,无中生有,那除了作者本身思维方式有问题,有关媒体登载这种言论是否也有点无知无脑?

       谢文也提到不同方言族群之间的通婚因为语言不同而有所障碍问题。但据我80岁的岳母说:那仿佛是战前(1940年代左右)的事了,这也不完全是语言问题,可能更多是生活习俗问题所致,但不同方言族群之间的通婚例子也还是不少。那时也很少有“失婚”或离婚的问题,反而是到了198090年代,官方政府还时常要伤脑筋想方设法去促成,造就婚姻 - 做媒人,甚至不惜“利诱”来劝人早日结婚生子!

       林文曰:“读者要更加了解李总理的谈话,可以追溯到35年前的语言环境 ……….. 由于籍贯不同,即便是华人与华人之间也不能有效沟通……..”

       个人也算是那个时代的过来人了,当年所看到的情况并不如此,当时一般的华人至少都通晓两三种方言,一般生活上的沟通完全不成问题。对此情况不了解的林冠雄大约是1980还是90后罢?或林冠雄误解了李总理的话?

       实际上,那年代(1980年代)教育已经非常普及了,华人之间的沟通除了不一定靠方言(一般可以以华语,英语交流)。当年风靡一时的许多香港电视连续剧,更提升了不少潮福人士的粤语水平,华人与华人之间何来沟通问题?

       突然想到:如果有一天,本地所有方言全都寿终正寝死翘翘,宗乡会馆里都以华语或英语作为沟通语言,又会是怎样的一番光景?到了春秋二祭,仪式用方言,祭者听不懂,用华语英语,受祭在天之灵的“老祖宗们”听不懂,场面滑稽兼尴尬之余又何止是个代沟问题!真到了如此田地,那些已经失去时代功能而显得无能无用的宗乡会馆是否都可以关门大吉了?!

       提到“讲华语运动,“站长”曰:“讲华语运动之所以如此“长寿”,用经济学的术语来说,是因为有需求,甚至可以说需求越来越大。”

       然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否也是“有关问题”越来越大的缘故?如果没有问题,没有需要和必要,又何必年年劳民伤财浪费纳税人的钱?据说还可能逐年加重,这好像不符合经济效率原则?

       最终,也无论如何,世间很多事物,道德以及价值观等等等等,放弃容易,再要寻回?谈何容易!李总理的提醒(林文)是实在的:方言看来是不可能恢复到以往的盛况了,至于应不应该恢复的问题,那就要看你对逐渐远去的祖先传统还剩下多少的感情了。

9.7.2014/22.6.2021

网上照片:柴船头讲古。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