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星期一


北海道速记之八

                  

1218   小樽 - 网走  大雪  气温零下

                    

        一早起来,看见窗外正下着鹅毛大雪,心里已觉得有点不妙。更不妙的是:从旅馆到火车站,原本可以按来时的原路 - 穿过百货商场直达车站。但由于我们的火车班次比较早,旅馆通往商场的那道门还没开。时间紧逼,为了赶火车,我们只好从旅馆外绕一大圈到车站。

        这下可精彩了:一出旅馆大门,迎面而来的除了寒风,还加上漫天大雪。拖着沉重的行李在厚厚积雪的路上挣扎前进,头上脚下都是雪,从来没有面对过如此多的雪,行走之间,寒意源源不绝的从下而上,入心入肺。这里和昨天的浪漫咖啡馆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以宗教和戏剧来形容和对比,一个是“极乐世界”,一个是“悲惨世界”),时间脚步非常缓慢而沉重,一时只觉得“前途渺茫”,“苦海无边”,差点就“万念俱灰”,一点也不好玩,更谈不上什么诗情画意。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有绝期。终于上了火车(人一暖和,诗意又回来了,嘿嘿!)。

        一路上,车窗外的道路旁以及房屋顶上的积雪逐渐加厚,就像蛋糕上那层厚厚的奶油,两旁光秃秃的树木上也覆上了白雪。外头的萧瑟严寒和车厢内的温暖如春,又是另一个“冷暖人间”。

        上面这段文字看来是不是有点面熟?对了:这是一字不差的照抄前面文章的一段。出此下策,请务必包涵和原谅,因为如今回想,还有几乎被冻僵的感觉,头脑手指突然都不灵光了(希望您会相信)。

        说真的,在此时此地,车窗外的景色总不外如此,您只要想象这回的雪更大更厚一点,两旁树木更秃一些也就差不多了。哈哈!

 

1.1.2013

2012年12月30日星期日


北海道速记之七

                  

1217  小樽   小雪  气温零下

                    

        走出咖啡馆,才下午4点多光景,但天早已暗了,还下着小雪,除了路旁的行人道,连马路上都有积雪,来往的行人虽然不多,也算是络绎不绝。好些商店还是灯火通明,人气旺盛。

        一路随意倘佯,隐隐约约的听到来自两旁店家,音乐盒似的声响,细听之下,都是些圣诞音乐,在广阔寒冷的夜空中和细细的雪花一齐飘荡起舞。小樽的运河区,有许多样式古老的西欧建筑,在飘雪和淙淙乐声的陪衬之下,一时之间,除了令人感觉身处欧洲,也仿佛在一个童话世界里。

        旅馆并没有提供晚餐,在外“奔波忙碌”了一整天,再加上天寒地冻,回到旅馆也不想再往外跑了。阿狂兄建议我们可以到和旅馆相连商场里的超级市场,买些寿司和鱼生回房下酒,大家都认为是个好主意。

        超级市场的规模不小,有点像新加坡Liang Court里的日本超市。统元兄老马识途,二话不说,带领我们直奔食品部,这里日本食品食材,除了琳琅满目,选择繁多,品质新鲜当然不在话下。更幸运的是,刚巧又碰上“清货”的时辰,这下几乎让我们“杀红了眼”,结果自然是:当晚又有了一个既丰盛又“别开生面”的客房晚餐。

 

30.12.2012

北海道速记之六

                  

1217   函馆 - 小樽   小雪  气温零下

                    

        早晨乘火车离开函馆。一路上,车窗外的道路旁以及房屋顶上的积雪逐渐加厚,就像蛋糕上那层厚厚的奶油,两旁光秃秃的树木上也覆上了白雪。外头的萧瑟严寒和车厢内的温暖如春,又是另一个“冷暖人间”。

        转了两趟火车,抵达小樽时已是下午2点钟左右。从车站拖着行李穿过一个大型购物商场到达与商场相连的Grand Park Hotel。这旅馆的格调格局很接近新加坡的一些4- 5星级旅馆,大堂里轻轻回荡着应时而有品味的圣诞音乐,融合了节日的装饰,氛围甚佳。客房布置西式,也挺宽敞舒适。

       由于午餐还没着落,略为整顿了行李,众人便分乘计程车到小樽的著名旅游景点- 小樽运河去,一来是观景,也同时“觅食”。此地大约刚下过雪,天色略微阴沉,行人道上积雪甚多。小运河的两岸有许多欧式店屋,其中有西式糕饼,巧克力以及各种杯盘瓷器和家具装饰品的专卖店,无论什么货品,都处处展现了日本人的精致和品味。

        这里还有一家甚具规模的音乐盒专卖店。顾名思义,三层楼面的店里所卖的清一色都是各种各样形状和模样的音乐盒,型式从最传统的描花木盒到三角钢琴,各种动物甚至各类寿司造型都有,令人目不暇给。

        匆匆钻进一家日式餐馆,草草吃了一顿拉面后,随阿狂兄等去了一家风格独特的咖啡馆。咖啡馆外观古老,内部有点昏暗的感觉,一进门便听到悠扬的钢琴声,起初还以为是CD 机播放出来的音响,定睛一看,这不大不小的咖啡馆里居然摆了个三角大钢琴,最令人肃然起敬的,这除了是个Concert grand(音乐会用的大钢琴),还是个Steinway!厉害吧!

        演奏者是位30上下的女士,弹奏的多是些西方老歌改编曲,当然,圣诞节已近,也少不了一些应节的音乐。只见她摇头晃脑,一副陶醉在音乐里的模样,认真而敬业。演奏者态度专业,格调清妙,“顾曲周郎”(或“周娘”)们也很有风度礼貌,专心一志的边喝咖啡,一边静静的欣赏音乐。

        除了钢琴演奏,这个咖啡馆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它的煤油灯。实际上,从每一张桌子到高高的天花板上,到处都是型式古朴的煤油灯,数不清有多少盏,整个咖啡馆内也充满了淡淡的油烟气味。不知道是否是长久以来被煤油烟“熏陶”的缘故,整个咖啡馆从上到下都有一种昏黄暗沉的色调,既古老,又浪漫,在此流连倘徉,时间的脚步仿佛也轻了下来,不知不觉,又到了曲终人散的时候。

        离开咖啡馆,咖啡的味道已模糊,但它的琴声和油味却令人难以忘怀。

 

       

       

30.12.2012

2012年12月28日星期五


北海道速记之五

                  

1216   函馆   白昼小雨 - 夜来大雪  气温零下

      

        一行人告别了那“善解人意”的比目鱼,略带酒意的离开餐馆。归途中路经一鞋店,为了买那附有钢钉鞋底的鞋子,以防路滑。在那盘桓了好一阵子,走出鞋店时天色已暗,在寒风细雨中回到旅馆。

        由于第二天就要离开函馆,而我们一家三口还未见识过这里举世闻名,百万夜景之一的函馆夜景(另外两个是香港以及拉斯维加),统元兄还特地陪我们上了一趟函馆山。其他人则留在旅馆休息或泡温泉,等我们回来吃晚餐。

        坐计程车匆匆来到函馆山山脚的缆车站时,天上突然下起大雪,统元兄买票时看到通告说,由于大雪弥天,山顶视野可能并不理想。但既然来了,还是选择上山碰碰运气。幸亏经过一番折腾,来到山顶时,雪已停了。

        从山顶露天开阔的瞭望台往下看,山下的函馆市就有如遍地珠宝般,在暗沉沉的天空底下,缤纷七彩的闪闪发光,映入眼帘,美丽壮观。遥望远处漆黑的海面,也可以看到捞捕墨鱼的渔船所发出疏疏落落的点点寒光渔火,和“珠光宝气”的市区夜景形成了强烈而有趣的构图对比。但其实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下山时无边无际的漫天飘雪。不要笑我“山芭”,毕竟这是第一次亲临体验。

       

       

29.12.2012

2012年12月27日星期四


北海道速记之四

                  

1216   函馆   白昼小雨 - 夜来大雪  气温零下

      

        墨鱼只是午餐的前菜,正式的午餐是在渔市场外的一间日本餐馆里“用”。这间餐馆与众不同之处是店内水族箱除了一般海鲜之外,还养了一条聪明伶俐,能呼之即来,唤之则去的比目鱼,这是店主心爱的宠物,饲养有年,感情深厚,当然不是用来吃的。统元兄去年来过,当时不明白其中奥妙,看到如此鲜美的比目鱼,一时惊为天人,马上便想点来做刺身,差点没让人家赶出餐馆大门。

        日本餐馆当然离不开各类海鲜,但这间餐馆的招牌菜几乎都离不开“云丹”,也就是俗称的海胆。在新加坡,如果运气不好,便会吃到不新鲜,带有异味的海胆。早先对海胆印象不佳,总不明白,为何有人会如此喜欢这种又贵又“臭”的东西?就是曾经因为“无知”而误入“黑店”,吃了不新鲜的海胆的缘故。

        这里的海胆除了新鲜,还很便宜,味道更是直追法国鹅肝,使我马上改变了以往对海胆的恶劣印象。此地大概盛产海胆,以致海胆在这里并不显得怎么珍贵。餐馆旁的路边便有一档现剥现卖海胆的摊子。海胆一箱箱摆出来,本来有点像红毛丹,但长得更为凶猛的海胆,现在都排排坐,乖乖的被剃了个陆军头(Botak head),准备为人类献出小小的生命,而摊主便好像卖榴槤一般,坐在街边以刀子剖开一个个的海胆来兜售。

        又是酒足饭饱,心满意足以及满腹海鲜的踏出温暖的餐馆。外面飘着细雨,冷风扑面,行人道上有些积雪,路面有点滑。也算是“冷暖人间”罢?此时此际似乎更加向往“醉乡路稳宜频到”的境界。

 

28.12.2012

北海道速记之三

                  

1216   函馆   白昼小雨 - 夜来大雪  气温零下

      

        柔和的晨光透过窗帘,轻轻将我们唤醒。昨天初来乍到,一下计程车,迎面寒风逼人,兵荒马乱之间,也没看清周围环境,第一个念头就是马上冲进旅馆。

        之后,分秒必争的匆匆忙忙的进进出出客房,都没有机会打开过窗帘,也不知道窗外是什么景象。但夜晚睡梦之中隐隐约约仿佛有种带有规律的声响整夜都在窗外徘徊。

        早晨打开窗帘一看。不得了!眼前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虽然没有风,但浪却不小。而夜间所听到的断续声响,原来竟是一波又一波连绵不绝的海浪声。由于玻璃窗紧闭,隔音良好,海浪声只显得轻微遥远,以致我们都不知道汪洋大海就近在咫尺!             

         早餐也由旅馆提供,主要还是日式烹调,辅以面包西茶鲜奶果汁,也挺丰富。

        午餐统元兄建议到另一处渔市场解决。那里除了有他们一家去年光顾过,非常满意的一家日本餐馆之外,在渔市场里还有一摊专卖游水墨鱼的档子,墨鱼养在一个长方形的塑胶大水缸里,顾客交费之后,领得一根钓竿,便可以随意钓缸里的大小墨鱼,但只限钓一尾。

        所谓钓,其实是钩。钩起的墨鱼便交给摊档的女店员“料理”。只见该auntie 手起刀落,墨鱼便头尾分家。auntie 先将“舞动”的墨鱼头部放在一旁,手法利落的把尾部切成细条之后,再把头部的触须切下,墨鱼头里还有黄褐色的浓膏,也分成几块连同其它“料理”好的部分拼成一碟,一起上桌,吃时配以鲜磨山葵(日本芥末wasabi)以及酱油。

        如今回想:吃起来还真有点“惊心动魄”,试想那已上桌的须爪还在蠕动!但众目睽睽,事到临头也只好将心一横,一手按着酱料碟(必须如此,不然会有难以想象的后患,因为这家伙还在负隅顽抗,牢牢的吸着酱料碟),一手把它夹进口里,它还在挣扎,和你搏斗 - 死粘着你的舌头不放!……….. 最后胜利当然还是属于人类。墨鱼味道固然鲜美异常,但是否会再试?很难说!毕竟有点“那个............”!

                    

 

27.12.2012

2012年12月25日星期二


北海道速记之二

                  

1215   函馆   雪霁  气温零下左右

      

        从东京乘内陆班机飞了一个半钟头抵达函馆机场。乘计程车到旅馆时已近中午。日本人似乎时常喜欢用英文来表示时尚,旅馆名字就叫做IMAGINE,有点让人期待和想象的意味。

        日式客房,榻榻米地板,地铺床褥,以日本旅馆的标准,算是挺宽敞的,值得一提的是,居然还有一张按摩椅。

        略为整顿行李,一行人便出外“觅食”。统元兄夫妇到北海道旅行不下八次,对此地各处的交通情况都甚为了解,知道如何利用当地的公共交通,除了为我们省下不少交通费,也让我们深入民间,这是参加一般旅行团所无法得到的经验。当天统元兄便带我们乘搭函馆的公共巴士来到市中心的一个渔市场。

        渔市场是北海道各地的特色景观之一,里头所售卖的时鲜或干粮绝大多数都是当地的海产。各种活鱼,鲜鱼,墨鱼,贝类,鱼卵不在话下,还有种类繁多的昆布,海带等等海藻食品。有些卖海鲜的摊子甚至可以为你“料理”当天的海鲜,现点现做现吃,生吃熟吃任君选择。加上一碗热腾腾的日本米饭,再配以日本米酒或当地的札幌啤酒,在天寒地冻的时节里,风味特别不同。能尽情享受到这些,当然还要多亏统元太太慧萍的一口流利日语。

        酒足饭饱,心满意足的走出渔市场,虽然只是下午3点多光景,但天色已渐暗,外面还下着小雨,市容显得凄清,寒意更重,路上行人稀少,回到旅馆,天已全黑。

        晚餐由旅馆提供,以日式菜肴为主,汤,饭,鱼,肉,菜,水果,甜品一应俱全,非常丰盛。晚餐前先泡一轮温泉,就穿着舒服随意的浴衣(utaka)到餐厅,吃得更开怀开心。

       

 

26.12.2012

北海道速记之一

                  

1214  新加坡  细雨

                     

        乘夜间10时的日本全日空航班离开新加坡前往北海道。约8个钟头后抵达东京羽田机场等候转机至北海道函馆。东京清晨的天气寒冷,经过长途飞行,令人感觉更疲惫,但等待内陆班机时在机场吃了一大碗热腾腾地道的日本拉面之后,马上精神大振,对紧接而来的寒冷旅程更充满了期待。

        这回的北海道之旅,由统元兄夫妇精心安排,连同阿狂兄共三家十一人一同浩浩荡荡,踏上这“三美”- 美食,美酒,美景的自由行。

 

25.12.2012

2012年12月13日星期四

新声?

       今天在联合早报“现在”版上看到标题“古乐新声 - 华乐团另辟蹊径”,在经历许多之后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如今世界,为了引人注目或招徕,什么都讲“新”,似乎“新”就肯定没错,来到音乐,自然也不能幸免。

      并非反对“新”,但要“新”首先必须诚心诚意,也要对原事物真正内涵有较透彻的理解。不能只是流于口号或沦为媒体的卖点而有意无意的欺世盗名。

       别的不说,就看看长久以来的本地学校华文教学,不也是强调各种“创新”教学法?其中就包括了利用时下流行事物以吸引迎合来提高学生们的兴趣。问题是:这种种“苦心”能真正让学生们爱上华文吗?而今成果又如何?

       如今许多所谓的“新声”或“创新”,就有点像时下的“华文教学”,本质上更多是想搭时下流行事物的“顺风车”(也就是自信心不足?!)?只是如果本身根基不稳,又不脚踏实地,有一天,当“顺风车”泄了气,能否打回原形还是个未知数,如果不能打回原形,会不会两头不着岸变成了四不像之类的怪物?!(如缺乏文化品位的 Singlish ?)

       我们都明白何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理论上是可行的,但前提是必须先要对传统有深刻的认识,如果缺少了必须的深思熟虑,只为了功利迎合而贸贸然行事,在“迎新弃旧”的“创新”过程当中,又怎么知道所失去的是什么,最终又会不会变成华乐界里的另类“香蕉人”?

       世上称得上真、善、美的事物,例如文学艺术,当然不是一成不变的。但真正有深度和高度的文学家艺术家,都会有一定的自尊而不会轻易随波逐流,更遑论盲目追随潮流。

       来到创作和创新,艺术家都要先通过自己那一关。要自己要先能够认同喜欢,才会让作品面世见人。如果只为了要“生存”下去或只为了要迎合大众,那干脆直接学PSY (注)好了,不必谈论什么艺术或境界,更不必去关心或担心华乐的前途和发展,因为:你既无知、无心、也无能无力也不老实。

       有些人慷慨激昂的认为:做人,死也要死得有尊严!自己晚节不保固然不妙,如果因为是“奸人所害”,那又何止冤枉?!若“传统”、“艺术”也有知,想必也有同感罢?!

13.12.2012 / 15.3.2024

注:流行一时的韩国流行“江南风格”骑马舞。Park Jae-sang known professionally as Psy (stylized in all caps) is a South Korean singer and rapper. Psy is known domestically for his humorous videos and ...Gangnam Style.


2012年12月11日星期二


心意

                  

        心意的“规格”感觉上比“诚意”高,心意也不同于新意,来到艺术,心意有时还比新意更重要。

        也许有人会说我常挑联合早报的毛病,其实联合早报也常有好文章,今天就看到了黄宏墨先生的大作《贪婪》以及青如葱先生(?)的连载小说文章《二哥和他的女人》。

        青如葱的《二哥和他的女人》令人想起上世纪70年代香港高原出版社所出版的一系列小说以及当年的一些小说家如徐速,黄思骋,吴痴等诸位先生的文风文采。

        坦白说,年轻时曾被感动过的文章,有许多如今看来并不怎样。但仔细回味,当时的感动还是有原因的。虽然有关作者或称不上“伟大”,但贵在“有心”。“有心”虽不一定能“看到”,但却能感觉得到,就像天真朴实的童声,虽非精雕细琢或气势澎湃,还是能令人感动。

        今天读青如葱的《二哥和他的女人》就有这种的“亲切”感觉,并且除了时代感,在技巧上也优胜于许多往昔的作者。

        看早报,偶尔也会看一些专栏文章。其中有几个女作者,文字不算差,但就是“酷爱”谈自己以及身边琐事。文章涉及个人生活或家人朋友其实也属自然(黄宏墨先生以及吴庆康先生的同类文章都既自然而又真情流露),乐此不疲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令人难以消受的是那股矫揉造作以及“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古怪气味,除了不能感动人,还常令人胃酸突增。

         青如葱的小说文章看来虚构的成分比较多,但读来有血有肉。相比“几个女作者”的一些文章相信是“真人演出”,读来却是满是“塑胶味”。其中还有“以死相胁”的,虽然命题沉重,但并不见得能增加文章的分量。

        看来,写文章也和写音乐,编舞,画画一样。基本功,技巧,经验累积是一回事。若要令人感动,天赋,气质,品位,再加上“心意”,还是最关键的。

 

 

11.12.2012

2012年12月6日星期四


话说“道歉”

                  

        今天读联合早报,看到有关“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断电,华文报合唱团摸黑完成演出”的报导。

        其实有关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运作上的问题,岂止华文报合唱团所经历和面对的而已,别的不说,就说我和一个熟人的“遭遇”罢。

        记得2003年我在新加坡交响乐团驻团作曲“任上”时,有两场交响乐团滨海艺术中心的演出都有我的作品。倒霉的是:两首作品的现场录音都出了问题 - 一首电子干扰杂音层出不穷,另一首干脆录成了mono - 单声道!失望之余,几经周折,终于联络上了有关“音响负责人”,他只是支吾其词,顾左右而言其他,更没有一丝歉意。于是便直接写信给滨海艺术中心的CEO潘传顺先生,他倒有回信,但在字迹潦草的信里,除了表示他了解我的“担忧”以及感谢我的“回馈意见”以外,并没有多少“抱歉”的痕迹。

        我在交响乐团工作的朋友(姑隐其名),在本地音乐界也算“资深”,他的“遭遇”是:有一回乐团演出时在台下“值勤”,一不小心走出了音乐厅,想要再进入音乐厅时,却被挡驾。无论他如何解释以及表明身份,有关工作人员就是死活不让他进去!他在“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以及职责在身的紧急情况下,一时情急便不管三七二十一,闯进出再说。这样“该出手时便出手”的行为,是“几爽一下子”(也只是一下子!),但过后朋友的“工作单位”便遭到滨海艺术中心方面的投诉!后来事情虽然终于“摆平”了,但已造成不愉快。唯一值得安慰的:经此一役,以后滨海艺术中心音乐厅的工作人员都认得他了,据说对他也都恭敬有加(看来有时对人要“凶”一点),也算是有点“收获”罢?!

        最终,我永远失去了两个宝贵的专业演奏录音,而我的朋友却获得了“应有的礼遇”,只是同样都没有得到任何歉意表示。作为一个国家以及世界级的艺术中心,这究竟是“专业”还是“官僚”呢?

        其实类似这种事,无论“在朝在野”,在本地也都见怪不怪了,这回的早报报导说:“断电的事情是不应该发生的……………. 滨海艺术中心也没有工作人员出面解释原因,也没道歉………..。”有趣的是,联合早报一般报导有误时也只是“更正”,鲜少“道歉”,如今属下合唱团遇到情况,却希望别人道歉和“交代”,虽然“师出有名”,但真能够“理直气壮”吗?

        早报合唱团也还算“幸运”了,虽然只是个业余团体,却可以利用“既有的方便”在“自家园地”里“高调喊冤”,而我以及前述朋友,虽属专业,但无此“方便”,除了“干瞪眼”或“翻白眼”又能如何?

        或许这些都是老生常谈了,只是为什么在此地,“认错”是这么困难的呢?!

 

 

5.12.2012

2012年12月4日星期二


从尘埃到棺材

                  

        有一个人走进一家黑胶旧唱片专卖店,把几天前在这里买的几张唱片递给店员说:前几天你卖给我的这些唱片,表面看来干净光亮,但播唱时却有不少的噪音杂音,可以退货或对换吗?店员回答:对不起,我们的店货物出门,是概不退换的,发票上不是清楚写明了吗?顾客不满意:你们店里不让试听,我怎么知道会有这么多杂音?店员:买旧黑胶唱片除了要看清楚,还要碰点运气,其他顾客都没有问题,是你的眼睛和运气都不好罢!顾客:………………….. !!!

        且不论谁对谁错,但现在的世界,已很少有“有不知者不罪”的观念。人们很多时候在“不确定”的环境里,就像水中的鱼儿,单独行动,一不小心便上钩,集体行动,有时也不免被一网打尽,恰好应了“店员”的话:“其他顾客都没有问题,是你的眼睛和运气都不好罢!”。是的,其他鱼儿都没有问题,只有你上钩,能怪钓鱼的人吗?事实上,又有哪个钓鱼,捕鱼的人会对此感到不对或内疚的?

        人们不小心或倒霉一头栽进了法律的“恶水”里,就像鱼儿误闯渔民作业的水域一般危机四伏。基本上,你的命运就落在“他人”手中,无论生死胜负,总是渔翁(或他人)得利,除非你“伟大”到能撞翻渔船(或像李敖一样本事!或“枪杆子里出政权”!)。

        也不是不认识字,就好像鱼儿也不是不会游或逃,但往往就是看不懂法律文字,听不懂法律语言,更难明白其中(程序和运作)的“奥妙”。何况法律里还有可以“讨价还价”或不可以“讨价还价”的时候!也常令人(法律门外汉)无所适从,只是无论是“对付”你或“保护”你,法律虽然“为你我而设”(At your service),但可否“讨价还价”,决定往往不在于你和我,最终结果很多时候也不是你我所可以预料或想象的,因为法律有时不是“常理”所能“解释”的。

        可悲的是,不幸来到法律面前(或棺材店),无论你愿意或不愿意,有必要时,还要(有人)出钱去“买”,因为一般人很难自己动手去“做”!这或许比鱼儿幸运一些 - 总算有个比较“体面”的结局。但想深一层,本质上好像也同样是“葬身人腹”!

        无论如何(也无可奈何),在人间世上,就有如棺材一物,法律还是不可或缺。以上文字,说与不说似乎也没什么分别,既然您读了,就当成是黑色幽默罢!

 

 

4.12.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