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29日星期三

廉耻?!

       老一辈的华人(就说上世纪5-70年代的人吧?),有读过书或没有读过书的,也无论在道德品行方面如何如何,绝大多数都懂得廉耻二字的深刻含义。
       也许是时代不同了,教育价值观也改变了?再加上传媒通信方面突飞猛进翻天覆地的“进步”,1980年代之后的人,也仿佛无论老幼或教育程度高低,对于“廉耻”二字都已没有老一辈人的“敏感”?!以当今的华文水平,有些人可能都不认得这两个字?!
       廉耻或许可以到一边凉快去了?现在有些人最怕的也许是“没面子”,怕“没面子”主要是“爱面子”的缘故,其中有种种不同的情况,基本以毫无意义甚至匪夷所思的居多,有时就连穿着打扮的审美观也如此?!但就是和“廉耻”无关(虽然“廉耻”也多少关乎面子问题)。
       有些人为了“面子”,很多时候打肿脸皮充胖子,甚至不分黑白罔顾道义无视做人原则,为的往往就是要“争一口气”?!也不是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最终却弄得嘴脸像市井流氓一般,就像广东人所说的“下流贱格”!(看看近日FB!)
       为何这些人就是不明白,这样不顾自我人格形象兼丑态百出的死缠烂打,就算让你赢了又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吗,就会“有面子”了吗?诚然,一个巴掌拍不响,使得这些人乐此不疲的是一批更可恨的东西 - 那些在旁边嬉皮笑脸喝彩助威,也是受过教育的人渣?!
       从前的人如阮玲玉极为懂得何谓自重,因此,可以因为“人言可畏”而自杀!早年有些日本人为了让人家知道他们的“廉耻”观念,还不惜公然来个令人惨不忍睹的“破腹掏心”表演。
       有些事虽然见仁见智,只是为何现在的人教育程度普遍比较高,廉耻羞耻感却往往相对比较低?!以前的社会或许比较保守,但社会舆论力量比较大,人心相对也比较单纯淳朴,就说是思想简单也好,价值观或因此也显得比较黑白分明,虽然有时就像有些粤语残片一样忠奸立辨天真幼稚,但其中所表达的“廉耻”观念还是毫不含糊的。现在都说时代进步,但许多人性价值观似乎就和一些今天生活里的衣装打扮审美观一样 - 以前认为见不得人的(只有黑社会分子或流氓会做的事),如今却百无禁忌的大行其道,还唯恐有人不知,并且不分男女平分秋色!或许以此类推,举凡以前许多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事,今天看来也没什么大不了了?社会于是没有了黑白,只剩下一片灰蒙蒙!可悲乎?!
28.10.2017





2017年11月24日星期五

欺老?!

       无可否认的,新加坡政府对老人福利方面是有做了一些工作,这些受益的老人主要是70岁左右或以上的退休人士,也就是所谓的建国一代。当然,所谓的福利并不包括大选期间“有目的”的(?)给一些老人提供巴士服务以及食物饮料。
       此外,却有越来越多“欲退不能”半老不老或老而未朽的人士还在生活线上挣扎求存?!
       究竟怎样才算老?有时也见仁见智?是心态智能还是体能?在此地,由于普遍(盲目?)倾向重视年轻以及文凭(注),无视经验阅历的心态,职场岁月于是仿佛变得“日短夜长”,人过三十就好像已经开始要步入临近黄昏的午后,如果不幸40岁左右被裁而失去工作,往往就很难找到和之前薪酬相当的工作,有些人还可能长时间甚至永远也找不到一份追得上生活水平以及薪金稳定的工作?!再加上如今百物飞涨,有家庭孩子的,前景更是堪虑啊!
       无论官方或私企,对聘用一事固然有其“现实”或“务实”的考量,只是这些建立在种种僵硬(甚至愚蠢?)条文条例下的考量是否都符合“实际”二字?
       最近碰到一位到了退休年龄,在大学里教了30多年的朋友,他说大学还会“续聘”,但薪水则会降到原本薪金的5分之1左右!对这位朋友而言就像鸡肋,但似乎也没有什么选择?!
       或许,这不完全是个算数问题,问题是:这个教学经验丰富且精通双语的朋友难道就比新来的,比他年轻一半(?)的“后辈”工作能力差了5分之4了吗?环视四周,以上例子仿佛只是许许多多不同行业里的冰山一角?!不幸,在有关艺术的方面也往往如此,有时便形成一种后辈学生领导前辈老师的现象!这在一些文化传承比较深厚的(尤其是东方)国家来说是不可思议的?
       就不要说什么敬老尊贤了,只是:这样是不是有点浪费人力资源?(就像每年每月每天无数被逼“英年早逝”的豪华车辆?!)另一方面,这些“无意间”(?)淘汰了他们前辈的年轻人目睹这些之余,内心深处对自己的将来是否也会有种说不出的恐惧感和寒意?长此以往,他们以及他们的下一代对这个地方还会有归宿感吗?!
       这种事如果人人平等那还没话可说,令人不解的是,有些人究竟何德何能?竟能“老”居高位,并且居高不下?!这对新加坡一向以来所崇尚的务实价值观或所谓的“任人唯贤”是否是一种严重的讽刺?!难道:有些老人可欺?有些老人不可欺?真的有如传言所说:就因为他们是某些人的brother?!

注:就好像昔日台湾政治圈里所谓的“崔台菁”(当年台湾的红歌星)- 崔(吹牛)台(懂得抬举,也就是福建人所谓的poh?)菁(年青也)?!

23.10.2017

2017年11月17日星期五

也是一种修身养性?

       首先,必须感谢老友承志的代劳 - 为我在网上标得一把1960 -70年代美国制造的Gemeinhardt专业型纯银古董长笛,这是一把手工制造的法国式长笛,据说是当年Gemeinhardt的旗舰制作之一,制作水平直追当年的美国顶级名牌Powell以及Haynes!可惜 Gemeinhardt近年来就和Haynes一样仿佛已风光不再(1960 -70年代的Haynes老长笛如今还是很有市场,价钱也不低),也许因此,我才得以以一个相对非常低的价钱标得这把品相性能俱佳的长笛。
 
我的新玩具-1960 -70年代美国制造的Gemeinhardt专业型纯银古董长笛


手工制造的Gemeinhardt专业型纯银古董长笛



原装的Gemeinhardt长笛盒子


原装的Gemeinhardt长笛盒子外套

      其实我已经有好几把长笛了,还买?!也许是贪心吧?但乐器就和音响器材一样,当你换了“硬件”(音响器材或乐器),你的“软件”(在之前的音响器材上所听过的CDLP或在之前的乐器上所练习过的曲目)仿佛也同时更新了,会有种截然不同的感受,新的趣味也因此而产生。
       近一年以来,突然心血来潮,重新拿起已尘封荒废了30多年的长笛,重拾昔日曾辛勤练习的残余成果。重新上路,发现自己的演奏水平已和一般初学业余者好像没什么分别,一开始很有点挫折感,只是毕竟当年也下过点工夫(虽然也是半路出家,但多少还算是科班出身吧?),虽然此间过程不免有点跌跌撞撞起起伏伏,但坚持努力之下,除了体能今非昔比以外,以往许多如高山一样不可企及,看不到顶峰的难曲,如今仿佛也渐渐有峰顶在望的感觉?
       上面所说似乎和修身养性没有什么关联?实际上,从个人的经验感觉,在练习长笛(或做任何自己喜欢的事)时,如果能做到身心投入精神专注,就会和潜心修炼一样,最低限度,可以忘却一些生活中的烦恼,而当你得到一些意料之外的进步成果时,心情会更愉快。
       另外,就和声乐一样,练习吹管乐器必须非常注意运气方法,如果运气得法,除了能帮助解决一些演奏技术上的问题,在享受自己所“制造”的音乐的同时,经常“如此这般”的做正确呼吸运动,肯定有益身心健康。
       不计得失而对事物坚持的精神同时加上对身体有益的活动,不知道这是否也是一种修身养性?
       下来,或许应该要探讨探讨如何遏制“贪念”?哈哈!
18.10.2017





2017年11月16日星期四

教养!

       据个人所见,今天本地的小孩以至年轻人,说得上有教养(家教)的实在不多。其实,所谓教养也不过只是一些待人接物应有的礼貌,尤其在对待长辈长者方面,另外,凡事还要有点应有的责任感?
       现实是:今天的生活节奏极度紧凑忙碌,一般家庭父母都难得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来关注儿女的教养问题,再加上长期以来家长,学校以及教育部之间一些“恶性循环”的态度(你知道的!),今天的学校老师别说已忙得不可开交,就算有空,既不可能也不会在这方面“多事”,以免“惹祸上身”!
       说了这些,主要还是有感而发!这几年在半退休的状态下,还断断续续的教了一些学生,这些学生多来自名校,素质一般都不差,但就和今天普遍所见的一样,多数都不太懂得礼貌(以及到人家家里所应该注意的事),有时也显得有点自私,仿佛越是“名校”越是如此?! - 只想到自己的方便而很少考虑到别人甚至是父母对他们各方面的付出。
       想深一层,也许这也能理解,相比以往,现在的学校生活实在不是人过的,除了功课以及各种课内课外活动的压力,很多时候连假期都不能好好的过,一有空下来,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哪还管到别人?!再加上同学之间学业成绩方面有形无形的竞争甚至“勾心斗角”?!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自我为上”的心态?!
       这种种,若要靠“正常”学校“教育”来改善?看来希望不大?!何况如今的学校还时有“上梁不正”的问题?!我自己也有孩子,根据个人经验,我发现孩子到了一个时候,就不会听家长的话或有些叛逆,无论你这个家长在外有多声名显赫地位崇高,说话多有道理,他们往往就是听不进去,而宁愿听外人或朋友的话。
       上学补习来回接送等等 ............ 我也是过来人,将心比心,对一些学生家长便特别“同情”。“方便”的是,在学生眼里我属于“外人”一类,,于是,有时学生的行为态度不对,看不过眼就会“自发”的去“开导”这些学生,希望他们在“百忙之中”也能体谅父母的辛劳付出和苦心。
       我想,教语文教数学是教育的一部分,教音乐也是,就不要强调什么似是而非的创意或其他什么华而不实的大道理,如果为人师表们在本分教学之余,能及时的灌输孩子们一些感恩的意识以及一些基本做人的道理,就当成是日行一善,那也是善莫大焉?!

16.10.2017

2017年11月12日星期日

志同道不合?!

       无论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或成了通家之好莫逆之交,人与人的相知相识,最初很多时候都是缘自一种共同的兴趣或想法。
       来到交友以至论及人品,除非是所谓的圣人(可惜至今尚无缘识荆),一般凡夫俗子没有完美无暇的,因此,有自知之明的人,将心比心,对朋友甚至配偶都应该抱着开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自省忍让虽然谈何容易,但还不失为正道。
       当然,能开一只眼闭一只眼,表示你还珍惜这个感情和关系,不然,连看都不会看一眼,更不会生气,因为生气有时也是一种在乎的表现,多少有点感情成分?有时还不免伤身?
       不知为何,近来对网上的一些人事却有点懊恼,都是些素未谋面的人,只因为某种接近的想法或共有的兴趣而在网上偶然交会,本来应该是件趣味相投的美事,但渐渐接触了解深了,有时便会有种啼笑皆非甚至悲哀和失望?!这些和自己有着共同志趣的人怎么人品修养竟然如此?!这其中包括了对他人知识产权毫无歉疚并且明目张胆的“盗窃”“分赃”行为(就像强盗把抢劫来的赃物,分了一些给别人之后还恬不知耻洋洋自得的接受别人的道谢,自以为是替天行道?但如果是他自己出力花钱所得来的“资产财物,他会如此慷慨大方吗?)
       另外,有些个人或群体在某种利害关系面前,或扮演好人(乡愿),或就是(在处理某些人事时)有意识的不分是非黑白对错?!如此这般没有原则,还口口声声讲什么“正义感”?!令人尤其感到无奈以及绝望的,这种行为往往还受到很大的一种群体追随和认同,人世间的道德情操真已堕落至此或愚昧至此?!
       由于常常有这样的困惑,有个FB朋友就说我头脑太简单了,我想也是,不止简单还很天真?!但无论如何,个人还是倾向于认同简单而正确的价值和原则,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譬如偷窃抢劫背信弃义或见利忘义)。如果所谓的“好人好事”背后都有阴暗龌龊或损人利己的成分(把某些人的幸福建立在某些人的痛苦之上?),那最好的决定就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此最低限度不会最终身不由己。
       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No!这是没有原则的人所讲的话!
12.11.2017


2017年11月9日星期四

脸书上的“朋友”

       也许太天真了?刚学人上FB时,一下子看到仿佛排山倒海而来的frend request(要求加友),不禁有点飘飘然和受宠若惊 - 本人何德何能?怎么突然间会有这么多素昧平生的人要和我做朋友?!
       一开始还比较谨慎,只接受那些熟人,后来渐渐居然有几百人 要求加友!问FB达人朋友如何是好?朋友说:既然上了FB,朋友多点也无妨。想想也不好拒人于千里之外,于是一不做二不休,一下子就加了许多脸孔陌生的新朋友。
      不料合该有事,几天前碰到大嫂,一见面就说我前几天曾要求她加我为友云云,我说没有啊,是看到你提出的frend request我才加你的!在和大嫂来回争辩之间,突然之间我明白了,这很可能是FB的“阴谋策略”? - 造成一种天天都有人求你加他们为友的假象(反过来也一样?!)?于是,大家热热闹闹“皆大欢喜”之余,一时都自我感觉良好“?!
       好吧,事已至此,既来之且安之。只是这几天FB上发生了点风波,让我重新衡量FB朋友的意义,也更深刻的感受到“江湖险恶,人心难测”这句话背后的真实,悲哀以及无奈!(有些“人”真的可以烂到了野兽的水平!)
       事缘有位FB朋友的朋友(有点外围政治色彩背景的?)一时贪心做了点不应该做的事,让别有居心(?)的人抓到把柄大作文章,虽然犯错者已经认错并作出赔偿,但最终还是被弄到众叛亲离一发不可收拾,就连之前的一些所谓的好朋友(名副其实的酒肉朋友?)都在落井下石!
       现在,许多原本或表面上看来都是同一阵营的人还因而在FB上不停的骂战!令人感觉“惨不忍睹”的:很多时候用的还是一些没有文化水平类似市井骂街式的言语,最令人惊叹的其中还有自以为“有信仰”(无论政治或宗教?)的人!更令人啼笑皆非和悲哀的,有些在一旁看热闹(?),同时也算是FB朋友的,还在旁煽风点火或讲些无聊的废话,另外有些则是一派乡愿嘴脸,一心只想息事宁人而根本不关心或去追究事情的是非黑白。这些人平时在FB谈论里时时都会嘲讽那“70%”的“愚民”- 暗示自己属于30%有正义感的“聪民”,现在看来真是“古今贤愚知谁是”?!还有希望吗?!
       绝非自命清高,只是如果FB上的“朋友”大多都是如此德性,除非你“别有居心”,不然,这种“友情”还有必要维持吗?
10.11.2017



2017年11月5日星期日

新就一定好?

       最近由于原有的的一个音乐软件已经无法被新一代的电脑所兼容,逼不得已只好换了个同一牌子最新的音乐软件。于是,烦恼就由此开始!
       事物需要更新最直接的原因应该就是新不如旧以及功能方面有所不足或欠缺,不能符合时代和市场的要求吧?只是来到和电脑有关的事物,个人只能说见仁见智之余,因为有关厂商背后的商业利益考量还是至为关键的,并且,显然往往不是为了“造福人群”?而是非逼你就范不可?!
       同一牌子的同类软件我已经用了15年,一路以来都很满意,也没有什么问题, 它也帮我顺利完成了无数的工作。以为新软件也一样?哪知道,一开始简直有点寸步难行的感觉,因为原来有好些基本操作程序都换了(真有必要吗?老实说也并不一定比以往的更为优越或实用?)。
       诚然,都这么多年了,改变是自然的,但新软件里好些新的或先进的“设施”(程序)都不是一般编写音乐者所逼切需要或常用的。这种种操作程序的改变,除了未能增加工作效率,你却不得不花(不必要的?!)精神时间去重新适应它!相比之下,以前工作时有如轻车上路,现在却有点像用拐杖走路似的,又有点像从汽车转为牛车似的,工作效率一落千丈却又无可奈何,因此使得急性子的我常常一边工作一边在心里咒骂!
       老实说,有必要的话,我并不介意花钱换软件,只要能给我最需要的 - 得回以前的工作便利,但由于商业功利挂帅,电脑器材软件不断的“推陈出新”,我的梦想和天方夜谭大概也相差无几了?!
       蓦然觉得,现在许多事物都仿佛是新不如旧,除了老朋友,老乐器,老组屋?还有种种的教育政策以至生活质量,看看现在周围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学生以及家长,他们的价值观以及文化水平!很多时候都是新不如旧啊?!那些常常动不动就鼓吹“创新”“创意”的人究竟是别有居心还是就是愚蠢?!
6.11.2017



2017年11月2日星期四

成群结党?!

       在人生的旅途里,如果有选择,大概很少人会愿意禹禹独行,但成群结党又是另一回事。
       现实里的社会,成群结党的例子很多,从各种学会,协会,工会,会馆以至政治党派等等等等不一而足。虽然性质有异但基本精神或许就是“人多好办事”或者“团结就是力量”?
       早年此地许多宗乡会馆就是基于当时来自中国南方移民“在外靠乡亲”的心理而成立的,同乡们守望相助互相扶持,那是一种时代的精神和需要。
       学会和协会则是志趣相同者“物以类聚”之处,以上两种最初都是民间自发自力更生的组织。
      至于工会,本来理应是个维护受薪者利益的社团?只是一旦有了某种“背景”和“立场”就很难说得清楚了?
      政党一开始本是由一些有共同理想愿景的人所组织起来的,但在成长茁壮的过程当中却往往逐渐失去了初衷,最终变成一个只讲究有关团体组织或个人得失利益的群体,更糟的是,在失去了崇高理想的同时也失去了自我以及做人的原则,更有甚者有时连基本的人性都没了?!就为了一种所谓的“团结”,“纪律”或“大我”而黑白不分?!
       有所谓:“不因恶小而为之,不因善小而不为之”,这种种在一些团体组织的“大原则”下都可能变得无所谓了?身在其中,除非有急流勇退的风骨气节,不然,随波逐流之余,又能如何?
       因此,为了尽可能保有个人的一些良知和原则,有些人就算让人觉得不合群,也不愿成群结党?!
       现实里,真正的艺术家,往往都如此 - 在艺术上以至生活里往往都喜欢独来独往,至多只有风格派别而没有政治派别?诚然,有良知的艺术家会关心国家社会,但由于其本质上的天真理想主义,很难能成为“成王败寇”式的政治人物。
3.11.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