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4日星期一

老电影与品味





       英文里有句话:size does matter,意思是说物体体积大小很关键。别的不说,在个人看电影的经验里绝对如此,1960 - 90年代在当时的电影院无论看西片《乱世佳人》,《宾虚传》,《十诫》,《远在非洲》,《巴里林登》等等或华语片《龙门客栈》,《江山美人》,《金鹰》等等等等 …...... 那种容纳几百人的大戏院大银幕配上经典Altex Lansing A 系列剧院之声大喇叭扬声器的宏大观感与震撼力,是在如今小播放室+低品位只是一味大声不求音质的音响系统永远无法感受到的?!

       悲哀的是,由于现实市场利益考量,今天的科技进步并未能提升视觉音响艺术品味,反而仿佛在倒退,或许只能说:对现在的年轻一代消费者而言,无知是幸福的?!

25.4.2023

网上图片1电影《龙门客栈》海报

网上图片2电影《乱世佳人》海报

网上图片3Altex Lansing A 系列剧院之声大喇叭扬声器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老电影




       一方面由于家中杂物日多,一方面连接电脑的DVD机有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区域编码问题都在罢工状态,于是将心一横,前后送出了几百张各类DVD光碟,其中有大量古典音乐以及昔日经典影片。前几天心血来潮上网寻找解码方法,胡乱操作一轮之下(老天保佑?)DVD机居然起死回生,又可以看电影了,原本打算再清掉的一些DVD现在又舍不得放手了。

       记得孩子出世前有一段日子和太太上电影院看戏,那一阵子看了好多经典好电影,如今还常怀念那些美好时光。后来也不知是年事渐长热度消退还是后来的电影吸引力越来越差,渐渐也很少再到电影院去看戏了。

       照说,以今天的科技进步,电影里以往无法达到的种种大场面特技效果兼音响如今都显得轻而易举,但不知为何,无论今天的电影效果如何震撼,却再也找不到旧时能让你泪眼盈眶荡气回肠的净化与感动,也许如今的现实世界再也没有也不需要像波兰斯基PolanskiKubrick 库比力克,以及胡金铨等等具有艺术家气质情怀的伟大导演了?!

       无论如何,还是喜欢老电影,因为其中有满满的温馨回忆。

20.4.2023

照片:看老电影的1980年代以及部分尚存的DVD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2023年4月19日星期三

AI 的威胁?(续)



       昨天在报上看到“AI威胁论”之余,也看到有关记者所做的“实验”- 通过ChatGPT AI 花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写了一首歌词。虽然有专业词人说“像小六会考作文范本 ........ 没有押韵,没有感觉 ….... ”或许也是?但个人倒是觉得AI歌词除了写得流畅完整,也不无人性,最少在励志方面如此?

       来到音乐制作,其实电脑音乐软件在ChatGPT AI正式隆重登场之前就有好些方便“作曲”的应用设置,也就是说,比较起昔日用笔一个音符一个音符手写到后来用键盘快速输入剪贴,时至今日,作曲早已不是一件以往被视为神秘莫测以及高不可攀的事?更有甚者,在电脑软件帮助之下,有时误打误撞无需技术(更别说基本功与灵感)只凭运气往往也能快速写出一些似是而非的“创作”,尤其是来到现代无调性前卫式的作品,反正有时就连专家一时也不一定能辨别其“真伪”,更遑论一般普罗大众吃瓜群众?

       有了ChatGPT AI 的方便,来到作曲,就好像唱歌一样(只要脸皮够厚,有嘴不哑的基本都能在大庭广众间献声献唱?!)人人都不必再像往昔一样必须经过几十年寒窗式的苦修苦练,随时都能“创作”出一些似模似样的东西?当然,也有内行看门道的,但现实世界绝大多数的受众还是外行看热闹?!最糟的是还有外行“领导”在推波助澜?!

       再看看记者通过ChatGPT AI 所写的歌词,或许谈不上有多少新意创意,但基本还是流畅合理不过不失,也肯定比眼下许多(被逼?)修读高级华文的学生语文能力强?只是如果音乐写作最终也必须如此,那音乐还有多少前景希望?虽然ChatGPT AI 是一种集成人类智慧产物,有无比的方便效率优势,但是否更像是一种转基因的食物终或一种非人性非自然的产物,你若知道其背后种种,还会毫无心理障碍心安理得的接受它?就有如爱上一个机器人?!

       如果以后的音乐都不再是“纯人性”的而是由机器为你安排集大成式的成品,那还不如听人工智慧出现之前的音乐?最低限度,它除了真正代表了过去人类的智慧与诚意,也绝对是一种自自然然的有机精神粮食?

20.4.2023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2023年4月18日星期二

AI 的威胁?



       今天在报上看到两篇“AI威胁论”,一篇是关于公共工程方面的,另一篇则是有关流行音乐业者的访谈。

       有关记者还做了一个“实验”- 通过ChatGPT AI花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写了一首歌词。

       虽然有专业词人说“像小六会考作文范本 ........ 没有押韵,没有感觉 ….... ”是的:没有押韵,但有没有感觉却是见仁见智?个人倒是觉得AI歌词除了写得流畅完整,也不无人性,最少在励志方面如此?另外,我也不相信在今时今日此时此地,很多小学生中学生甚至大学生能轻易写出这样的歌词?更不要说只花了不到一分钟的时间!环顾四周,在华文水平音乐品味普遍日趋低落的今天,有多少流行歌曲听众能分辨或在意歌词和音乐的好坏或是人或机器所为?但经济利益效率考量至上在商言商的市场却永远是残酷与现实的?!就有如如今许多行业都渐渐被机器取代了,才有人对公共工程方面AI智能取代人类智能是否有人性安全考量方面的担忧?!

       以下来AI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音乐人真的“没在怕”?

19.4.2023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2023年4月10日星期一

昨夜餐聚



    近日皆因我神下凡尘,多年老友们得以欢聚连连笙歌不断!


虞美人曰


酬神会兴致好,美食知多少?

老友昨夜又欢聚,无穷往事尽在笑谈中。


昔日情谊自难忘,只是容颜改。

愿君年年如今日,恰似一脉青山永不老。


       谢谢歆峯的安排与破费!


11.4.2023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2023年4月9日星期日

老友夏帏常分享互联网上有趣视频,今天又传来一个耐人寻味名为“古琴”的视频。在视频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微妙的以著名的“高山流水”古琴典故暗喻了和法国总统马克龙之间的心意相通?同时也不动声色的在政治博弈之间显现了中国人的深远文化底蕴 .........


旧文:

从“知音”谈起


       无论从事艺术或文学专业者甚至业余“玩家”,没有人不希望或渴望能有欣赏自己“艺术才华”的知音人?就算在网上涂涂写写也希望能有多几个like吧?

       这点,搞演出的人当然也不例外,然而,“知音”有精神上的也有经济上的。所谓“精神上的知音”是指那些真正对你的艺术有共鸣但无法在经济上帮助你的人。经济上的知音则是那些不一定能真正了解欣赏你的艺术才华但通过一些媒体信息或宣传资料来决定你的水平高度的人,就有点像那些有钱买最贵的票听音乐会却又不会听的人?作为一个“苦苦支撑”的艺术工作者如果要从中选择或分个先后又该如何“拿捏”决定?

       不知今天又还有多少人记得或知道俞伯牙和钟子期的经典“知音”典故?无论如何,在本地,最主要和最重要的经济来源“知音”应该是艺术理事会吧?赞助艺术工作者和艺术团体原是一件值得人们赞赏以及感谢的事,美中不足的只是艺理会毕竟还是个官方机构,由于种种“须有”或“莫须有”的条例,因此里头难免也会有官僚或官腔?就如有关理事长被记者问及如何改善演出观众出席率的问题时,所回答的只是一些标准回应如:“培养观众群须要更深入了解本地观众”或“艺理会计划通过研究和数据来来了解本地观众,也希望本地艺术团体能借助数据分析,更深入了解观众的需要,口味,消费习惯等等 ............ ”这段话听来是不是有点像是餐馆食肆的市场调查?

       艺术也许离不开“市场”?但也要看是怎样的“市场”,除了涉及投机买卖或徇众要求投其所好的那类,一般来说,表演艺术往往就是一种注定要赔钱的行为?越是要求专业高度就越赔得多,因为真正的艺术精神往往是把“市场”放在最后?这点又如何让一般只懂得和注重数据的行政官僚明白和接受?!

       以前没有今天那么多赞助来源的时候,一般艺术团体演出票房好像没有今天的许多窘境?更没有“市场调查”的必要?或许有人会说,时代环境不同或许不能相提并论 - 今天除了生活相对更为紧张,休闲娱乐方面的选择也比以往更多?但社会大众的价值观以及品味取向肯定还是很关键,而一个人的品味品位和其从小所接触的环境以及所受的教育熏陶息息相关,最终,是否还是个教育价值观和方向的问题?

       今天的新加坡在经济建设上绝对是个先进国,但在人文气息上就仿佛和报导里所说的“观众的增长跟不上艺术团体的增长”异曲同工?还是50年前的小渔村或文化沙漠?

       常纳闷:为何在此地,主掌文化艺术甚至医疗教育的往往都是“半路出家”口径一致的行政官僚?另一方面,一校之长往往有的是学位而不是学问?有权位而缺少品位?有行政能力而没有百年树人的教育精神?如此也算是“任人唯贤”?这在一些文化历史较为悠久的国度仿佛是不可思议的?如果上行下效,长此以往以后的文化前景又会如何?一个缺乏一定文化底蕴的国家前景又将会如何?相形之下,有没有人支持或看演出仿佛也不重要了?!

       再回到俞伯牙和钟子期,俞伯牙是个古代士大夫阶级的琴家,他的知音钟子期只是一个山野樵夫,钟子期肯定不能给予俞伯牙任何物质上的好处,但只因为他是个知音人,在他死后,俞伯牙悲恸毁琴,也终生不再弹琴!就不知道我们的“现代知音”们以及“艺术工作者”如何看待俞伯牙的“行为”?


21.11.2018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c6qvlD3KHo



2023年4月8日星期六

https://youtu.be/ZsKHyvcI_po

告别南洋

在此地频频鼓吹“南洋风格”的当儿,今早却看到老友夏帏传来的一个视频。

这是一首流传不广,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中国抗战时代歌曲,歌名就叫做《告别南洋》,显然是当年为号召海外中国人共赴国难而作?歌曲咋听并不觉得怎样,但歌词 ................ !抚今追昔,却不免令人有点唏嘘失落之感,毕竟时代变迁情境有别,感情也不同了!

2023年4月5日星期三

今天老友承志破费请客高级西餐,除得半日闲言笑语,又再次与神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