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5日星期四

Mission impossible ?




       一年前医院的送药 delivery 服务除了免费也很快捷方便,这回除了要付费还很难电话联系得上,但必须做的还是要做,只是通过电话联系听到的都是预录的人声回应,一味彬彬有礼的要你等.......................... 太太由于每天工作忙碌无法久等每次都半途而废,一连几个星期都无法联系上,最终这个 mission impossible 就由我来接手 ............

       接通有关电话之后,有个声音问你要讲英语还是华语,选择了华语之后,就听到:“为了持续改善我们的服务,此通话将进行录音 ...”,接着便是一轮服务说明以及按钮选择选项,然后就是机器人不厌其烦的重复:我们的服务人员正在忙碌中,请稍等,我们即将尽快接听您的来电 ….. 音乐 …..我们的服务人员正在忙碌中,请稍等,我们即将尽快接听您的来电 ….. 音乐 …..我们的服务人员正在忙碌中,请稍等,我们即将尽快接听您的来电 ….. 音乐 …..我们的服务人员正在忙碌中,请稍等,我们即将尽快接听您的来电 ….. 音乐 …..我们的服务人员正在忙碌中,请稍等,我们即将尽快接听您的来电 ….. 音乐 …..我们的服务人员正在忙碌中,请稍等,我们即将尽快接听您的来电 ….. 音乐 ….......................... 如此这般即将尽快无聊无奈的浪费约半小时的生命之后,终于有幸听到真正的人声了。

       不是按了2号键吗?为何接线员一开口讲的却是英语?也无所谓,英语就英语吧。平心而论,服务还挺不错,接线员有礼貌也设想周到。问题是你如果没有那个耐心和时间,就无法享受到这个苦尽甘来的美好服务!另外,就不知那些中英语沟通能力有限的老一辈如何应付这些真假人类?!

26.4.2024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今天在家附近 Bijou 的一家泰国餐馆和几位好友共进午餐,接着又到隔壁西餐馆喝咖啡,天南地北高谈阔论,又度过一个愉快的下午。









2024年4月24日星期三

离家见月



       前天傍晚出门时,天清云淡,蓦然看到一轮明月高挂。

       古月照今尘,千百年来,同样的月光,不但照过古人,也照过我们不同喜怒哀乐的童年、少年、青年、中年 ….....

23.4.2024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2024年4月22日星期一

还有创新的意义吗?



       干了一辈子的音乐,尤其是作曲方面,虽然不能说所有的写作技法都尝试过,但除了各种传统16 -19世纪末的西洋古典音乐作曲风格技法以外,20世纪的前卫写法也涉猎实践过不少,尤其在音乐学院进修的那一阵子。

       也许随着环境变迁和年龄增长,心境也在改变?追求创新的意志以及热情在1990年代以后便渐行渐远 …......... 原因何在?或许对人性认知渐深以及对昔日种种单纯人事的怀念有关?凡事都越来越倾向简单淳朴,因此,在日趋错综复杂的新音乐创作里越来越难找到共鸣。如此与其苦苦跟随潮流去“刻意创新”,还不如把时间用在去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这莫非也是一个制乐者的诚意?

       时代变了,人心不古,科技抬头,勤恳务实一笔一个音符的年代早已大江东去永不回头!也再也找不到昔日的创作感觉!雪上加霜的,在今天的环球大环境之下,来到音乐教育,很多时候就连一些著名历史悠久的西方大专学府也因“向钱看”而(道德?)沦陷了 - 以前认为必须经历过的基础学习过程,在商业考量的催化之下都可以从简或者略过并且还有每况愈下之势!另一方面,加上电脑化的种种方便,面对今天海量般的现代音乐创作,其中何者属真材实料或不学无术?不要说一般外行人难以分辨,有时就连内行也不一定立马就能听出端倪(注)?而屋漏偏逢连夜雨?!AI 一来更是如虎添翼人鬼难辨!(以后的作曲比赛不知是否会有更多的争议?)。然而,音乐是写给人听的,但关键现在是个讲究效率成本以及充满吃瓜群众路人甲乙丙丁的世界,科技的进步和人文品位消减往往成正比,再加上官僚以及外行管内行,对很多人来说,无论专业或外行,只要能“政治准确明哲保身”其他也就无所谓了!

       一早听到电台广播的时下华语流行歌曲,真有点想一头撞死的冲动!除了普遍缺乏旋律感之余就像是在喃喃自语自说自话,有些还不厌人烦的不断重复同一弱智旋律 …........ 不禁想起经典 Singlishlike this also can?!如今的一些所谓音乐,无论流行歌曲或严肃创作,还是传统意识里或约定俗成的音乐吗?

       放眼今天的世界,以前的音乐大师在演奏技术或创作技巧上所能做到的事,如果不考虑作品的时代意义,相信今天的许多人也能做到甚至青出于蓝更胜于蓝?不同的是,今天的相关人等里又有多少还能保留了古人的那份对艺术的真诚?

       最终,缺乏真诚以及人性人气的事物,除了别有居心或无知的人,谁又能接受?!


注:撇开所谓的创新或创意,实际上最容易看出一个作曲者基本功高低的还是他能否以娴熟的技法去写一些古典浪漫或后期浪漫风格的音乐,而这些音乐还是今时今日最有效最能和绝大多数听众沟通交流的一种“抽象语言”,别忘了,艺术最终还是要讲求沟通的,如果不能通过沟通了解,如果“语言不通”又何来真正的共鸣和感动?关键是,你会信服和欣赏一位只会写现代前卫音乐而缺乏古典音乐素养以及写作能力的作曲家吗?

22.4.2024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2024年4月19日星期五

从《四川将军令》说起

       今天偶然在网上看到这个马来西亚麻坡中化中学华乐队的演出视频。演奏的是著名川派扬琴曲《四川将军令》。

       必须澄清的是,《四川将军令》是个人早年的记谱“作品”之一,也许连编曲也谈不上,更不是作曲。记忆中,这个版本的《四川将军令》除了在新加坡演出以外,也曾在台湾演出过。

       中化中学华乐队演奏虽属于业余水平,但感觉还是很认真的,整体对乐曲风格掌握也基本到位。以现时马来西亚的有关音乐环境,这种奋斗精神和成绩,值得赞赏鼓励。

       问题是,谱是我的,为何连我也不知道有此演出?理解有关处境,多年以来马来西亚华乐或合唱团体演出我的作品几乎全都是零收费的,事实上,一般面对业余团体,我也从不计较借谱费用的多少有无。但或许由于个人的华校教育背景,总觉得华教中人总该有多点对人以及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个人不能接受的除了不告而取以外还有就是擅自改动乐谱,我以为这既不专业也不尊重作者。

       不是抱怨也不是要追究什么,但个人以为,如果马来西亚的有关音乐同仁真正有志于推广并提升乐教,在处事态度上应该朝专业堂正方向看齐,而非抱有苟且侥幸心理,毕竟这也是华教精神的一种体现,谨以此共勉,有得罪之处,敬请见谅。

19.4.2024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B3QrkhQqdA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2024年4月18日星期四

雨打芭蕉





       今天一早送太太上班后,按每日“作业路线”去买早餐和午餐。回程时经过邻里一带看见了几株漂亮的蕉树,丰盈翠绿的蕉叶上还闪烁着点点水珠,想起了昨夜凌晨时分的那阵暴雨,不由也想起了昔日弹奏过的筝曲《蕉窗夜雨

       那时(1970年代)家住蓝玻璃 Strathmore Avenue 两房一厅的三层楼祖屋,也刚加入了国家剧场华乐团成为学员之一。有回有朋友借给我一台16弦潮州老筝,兴奋之余,问题来了,仔细一看古筝由于保养不善,上面的钢弦除了锈迹斑斑还缺了很多根!那时虽然有点相关的常识但囊中羞涩没钱买弦,于是就死马当活马医,用钓鱼用的尼龙线试着装上去,居然也似模似样能弹出音调。当时没有寻谱求教的门路,只能凭着一点偷师得来的方法以及浓浓的兴趣和决心,听着唱片录音记谱摸索自学 …....... 皇天不负有心人?经过一段时日之后,居然也能完整弹出曹正的《渔舟唱晚》《高山流水》,赵玉斋的《庆丰年》《汉宫秋月》,任清志的《幸福渠》以及刘天一的《纺织忙》以及《蕉窗夜雨》。

       事隔多年时过境迁,已经很久很久都没有碰古筝了,但当年努力的情境以及蓝玻璃老家的种种记忆依然长存我心。

19.4.2024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2024年4月15日星期一

乐团丑闻



       今天在网上看到关于纽约爱乐乐团的丑闻。

       照说到了这个年纪遇到见到的事多了也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了,但还是不免有点悲哀,因为年轻时代开始接触古典音乐时,从书本上以及影片新闻里,对这个圈子里古今著名伟大音乐家们的种种生平事迹总是充满了无限崇敬向往。

       或许,这许多健康正面的记忆印象就犹如有关古典音乐的种种,难免也会随着时代的“前进”而有所改变,但最低限度起码在一般道德操守方面比起许多人心目中一向乱七八糟的电影娱乐圈总应该好点吧?不幸后来所看到甚至亲身经历的许多事却往往和“仗义每多屠狗辈”异曲同工!

       好些年前曾听人说起一个历史悠久的著名欧洲交响乐团里所发生的种种阴暗人事时还坚决不相信,以为是有意诋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听到甚至见证了越来越多各种有关圈内类似丑闻,信心也不由渐渐动摇了。只是无法明白,为何这许多世界顶级音乐家们的心灵素质都如此这般恶劣丑陋?!这些人“把书都读到狗肚子里去了”?!

       看看今天的世界,不禁怀疑,音乐真能陶冶人生净化人心?!

16.4.2024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2024年4月13日星期六

怀念 杂感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李商隐

       家辉离去已有10天,常想起他生前种种。

       和家辉认识了30多年,接触比较多还是最近几年,期间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阵子他为了帮助一位老师级的同行长辈渡过经济难关而四处奔走代为求援,还因而和一位老友伤了感情。

       后来该前辈走出困境之后健康又出了大问题,他还时常不嫌麻烦费时费力去安排各种小聚会来给与前辈精神上的支持安慰,这些不求回报的善意令人无限感动。

       或许由于品味兴趣不同,和家辉并无太多音乐上的交流交集,但越来越觉得,一个人之所以令人怀念往往并不一定是事业上的成就有多大,而是他的重情重义。也许很多人都以为歌台文化不能登大雅之堂?但那天从家辉的歌台朋友之间,我看到了他们重情义的一面,对我来说,这才是人性里最难得珍贵的一种素质。

       送别家辉后,突然天降大雨,之前还炎热难受,后来几天却频繁下雨,就如此刻 …..... 人间重晚晴, 归飞体更轻......

14.4.2024

顺变

       渐渐能接受家辉离开的事实,觉得必须送他最后一程,因为就和前不久的新山之游一样 - 没有下一次了!

       2 点左右独自来到灵堂,举目四顾竟没见到一个熟人,后来才看到翠珊、龙川夫妇、荣熙以及奕鸿等人。

       来的时候远远就听到灵堂里有人唱歌,原来是家辉生前的一众歌台朋友带齐装备为他高歌送行,之前翠珊等人也为家辉演奏数曲以表心意,这种念旧情义着实令人感动 ..........

       家辉,一路走好 .........

10.4.2024

照片:家辉(右一)在“风华再现线上音乐会”里。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2024年4月12日星期五

该生气还是悲哀?



       今天收到一间向我借谱学校负责老师的电邮:

电邮里有关老师说:请你把借谱合约 Invoics 寄过来,不然我们不能付费 ….......

回复:有关合约不是2个星期前接到来信时就马上寄给你们了吗?(当时有关老师还给我一份别人的合约样本参照,我说我有自己的合约,并说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联系)

有关老师:是有收到你的合约,但我们的财政部门不接受,因为合约日期是在学校核准费用之前(问题是你一开始又没有讲清楚,而我的合约一般都写当天的日期,你也一直都没有回复)。

       这件事表面看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但仔细想想整个过程:整件事前后总共拖了近2个月,有关演出却是近在眉睫的4月份,如果按一般的商业运作方式,借谱方面没有在合约规定时间里收到费用,学校就不能演出该曲,那乐队不是就白练了?!当然,最初和我接洽的是个熟人,我肯定不会让他难做,只是有关负责老师从头到尾似乎都面无表情完全不当一回事,也没有丝毫歉意表示,仿佛都是我的问题?!

       为何为这种小事动气?首先:因为负责人是个学校老师!而老师在我心目中是有一定形象意义的。作为一个活动负责人,没有相关方面办事经验是可以原谅的,但那种有意无意逃避责任心态以及完全没有想到可能造成事态严重局面的无知却让人不能接受。另外,因为这“冰山一角”也引发了多年来的“积怨”- 在借谱上遇到的种种国内外官僚、不专业不合理以及没有效率的烂事。这种事弄不好除了会得罪人,也可能形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并从此断了有关“财路”!但还是无法容忍那些所谓文化教育机构的办事态度!或许,有些处事方式在一些人看来很不聪明,仿佛小不忍而乱大谋?但事实上有人敢于不计得失“冒犯权威”也能为后来者带来一些方便和好处?因为官僚们总是凡事参照前例安全第一,也不太去管什么是非黑白人情世故?!

12.4.2024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2024年4月10日星期三

 顺变



渐渐能接受家辉离开的事实,觉得必须送他最后一程,因为就和前不久的新山之游一样 - 没有下一次了!
2 点左右独自来到灵堂,举目四顾竟没见到一个熟人,后来才看到翠珊、龙川夫妇、荣熙以及奕鸿等人。
来的时候远远就听到灵堂里有人唱歌,原来是家辉生前的一众歌台朋友带齐装备为他高歌送行,之前翠珊等人也为家辉演奏数曲以表心意,这种念旧情义着实令人感动 ..........
家辉,一路走好 .........
10.4.2024
照片:几个星期前家辉在 Musart 开放日的工作照(施志鹏摄)。

2024年4月7日星期日

最后的合作

       这两天在网上常看到华乐界老友对家辉的怀念与唏嘘,刚刚歆峯还传来一个我们一年多前合作的一个项目 – 风华再现线上音乐会视频片段。当时怎么也不会想到这竟是最后的合作!

       谨以此纪念!

8.4.2024

吊唁地址如下,10.4.2024星期三出殡。

The wake is held at 54A Havelock Singapore 160054 from today to Wed

https://youtube.com/watch?v=iGaXdkVwfBA&si=57_qPOEkmOBhx1jC



2024年4月6日星期六

悼念家辉



       昨晚收到粉德的短信 - 一则令人震惊的短信,很难接受也很难相信,一个年华正茂活生生的熟人毫无征兆的就此永别了!

       一时之间许多事都涌上心头 …....... 若不是他本人提起,我也忘了1990年初他考入人民协会华乐团时我还是考官之一,倒是记得他曾短暂的和我上过乐理课。

       印象中家辉是个富有亲和力的人,来往接触比较多也就是这几年的事,单从那一阵子他为了帮助一位老师级的同行长辈渡过经济难关而四处奔走求援来看,就深感他是个非常重情义的人,今时今日尤其难得。

       一个多月前才和他一起到过新山游逛,两个多礼拜前也在粉德的MUSART open house 开放日见过,昨晚就 …...... 记得巧凌还说为什么我们去新山没有“招”她?我说下次,可惜已经没有下次了!

       突然之间,特别感受到世事无常的无奈!谨以非常沉重悲哀的心情写下这些 ....... 祝他一路走好。

7.4.2024

吊唁今晚开始,地址如下,星期三出殡。The wake is held at 54A Havelock Singapore 160054 from today to Wed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2024年4月1日星期一

SOTA 的困境?



       日前的帖子“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引来了好些议论,其中就有一位博士以及一位前SOTA 的学生(美国纽约大学准博士)也表达了作为一个过来人的感触 …...

Dr. Dawn- joy Leong:

I agree 100% with your observations. This passage stood out for me, even though my command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is poor, (I read it slowly and several times to make sure I understood better), your insights resonate with me. "新加坡的许多建设观念都以“务实”为基础,这原非坏事,只是来到艺术,有些“原则”并不能硬套。因为艺术文学往往都是些“无用之用”的东西(有时还难免对“政治”有害?),假如处处以“务实”为前提,那就干脆不要吃力不讨好的尝试去“搞”艺术,如果真有诚意,就应该确保在这个环节里不能有外行主导内行的情况,当然,这样讲不外乎天真,有关方面何曾为判断失误或无知无能而认错?" My own 'homecoming' as a researcher and artist in Singapore echoes the general sentiment that art is 'non essential' here, and support for artists is dismally inadequate. A vicious cycle, because then the machinery can only churn out 'less accomplished' or 'limited' artistry, especially when compared to other first world countries. We do not lack the funds, we lack the social, mental, emotional and concrete educational support. Some so-called 'inclusive' arts organization cum social enterprise once demanded that I give a talk at their public event for free - when I told them my standard fee, they had the cheek to scold me and tell me that as a senior artist I "ought to" give talks for free to "inspire" younger people to become artists in the future!!! In Australia, the UK, Japan and South Korea, where I have spoken and exhibited my work, I was never met with this kind of disrespectful attitude, I was always offered a fee, whether high or low, according to the organization's budget, but it was a mark of respect and up to me whether to accept or not. Here in Singapore, even arts organizations look down on artists. My reply to them was, "How inspiring would I be to young people considering whether to become artists if they found out that senior artists are expected to do work for free?" I also said to them that it was my personal choice which organization to offer my free services to, not their choice but mine. Sadly, I am not sure if ever this situation is going to change. Artists who have disabilities in Singapore are even less respected than non-disabled artists, which makes the situation even more impossible. As an artist who is open about my disabilities, I am lucky that I have great financial support, and am thus able to do a lot of volunteer work, as well as sometimes take on lowly paid commissions because I believe in the good work the organizations are doing (there are some good ones who try to practice what they preach, but budget constraints are a very real thing here, most ironically) and I can also speak out freely and honestly - else I would be starving in the streets of Singapore, with this kind of prevalent social attitude.

Thank you for your wisdom and insights. Not many established professionals in the arts in Singapore are as truthful and insightful as you. So honoured to have your friendship!


准博士:

老师,我有些相同的想法…. 我读SOTA的时候就可以看见越来越多非常有才华的朋友逐渐有了放弃艺术的想法。IB课业很重,每天傍晚5点多下课才能有时间开始练琴…. 那时候我真的为他们的选择感到惋惜,也觉得越来越孤单,能谈心(音乐话题)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但那也让我更加拼命学习音乐找到自己的方向。我发现朋友们在探索这些科目的过程中发现自己对学术产生了更大的兴趣,也意识到了在新加坡选择专业艺术真的很不容易,通常只有一小部分本来就已经有些成就的人或者非常有热忱的人能够坚持下去,脱颖而出,取得奖学金在本地或国外读书,有父母的全力支持,在艺术道路上谋生…. (现在也有很多艺术大学专业的学生改行…)”

虽然SOTA毕业生里可能有更多决定不选择艺术,但我能看得出艺术永远是他们心里的一个重要部分。在SOTA,我们接触到了不同艺术,也有机会研究艺术和学术的碰撞。看到这些非艺术专业的毕业生还积极参与有关艺术的活动,为艺术领域作出贡献,让我感到蛮欣慰和开心的。SOTA虽然看起来是“磨灭”了一些人曾经对艺术梦想的向往,但是也培养了这些人(还有我自己)对其他科目的兴趣,让大家知道,有艺术背景、不来自elite 学校的”非学霸”也能在这些方面发光发亮。仅我自己的渺小看法~”


回复:

       谢谢您的回应,先不说有关议题,但你的中文程度之好确实令我惊奇,以今天的新加坡而言,我想你的许多同辈大概也都望尘莫及? 至于SOTA,你的所言也很中肯,SOTA或许也间接培养了一些学生对其他科目的兴趣( 也是不幸中之大幸?)只是:动用了国家如此巨大人力物力,SOTA的办校宗旨和目的以及成果如果最终就只止于此,那除了没有意义,也是一种国家资源的浪费?更别说还“ 磨灭了一些人曾经对艺术梦想的向往”!值得安慰的,也是不幸中之大幸?印象中, SOTA毕业出来的学生除了您以外,仿佛也没有比你更优秀的?难得您现身说法回应写得这么好,我可以分享吗?


准博士:

谢谢潘老师的回应和支持! 因为家庭环境, 我从小比较习惯说中文, 但离理想程度还远着.... 没能找到更多时间学好中国文学很是遗憾, 但老师时不时FB用中文发的感想不仅能让遥远的我更新对新加坡近期艺术境况的了解, 也让我有了机会默默继续学习中文。我了解有关 SOTA办校宗旨和实际结果的落差感, 确实无奈....”

老师, 承蒙您的关照老师可以随意分享我的任何观点 (不需要credit~). 其实还是有很多很优秀的毕业生在其他方面光芒四射, 音乐方面有电影作曲、制作人, 有充满热心和富有创意的MOE老师, 其他方面呢有舞蹈者、时装设计师等等, 都好另类、出色 ^^”

       根据“准博士”的陈述,SOTA 其实也并非一无是处,只是如果按所付出和最终所得“回报”以及可能的“后遗症”,从一个“务实”的角度来看这又值得吗?事实上,就算没有了SOTA ,以今天此地普遍的文化教育价值观,整个局面又会有什么分别?而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各种重点艺术教育”,我们的社会真的比以前更优雅了?!

2.4.2024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海报 感触



       1998年刚搬到巴西班让一带时还没有地铁。后来高架快速公路以及地铁站都陆续建成起来了,每次到地铁站时都会看到这张海报,海报属于地铁站装潢的一部分,也是一系列反映当年巴西班让鸦片山抗日战争历史图片的其中一张,图像中的人物是马来抗日英雄阿南中校。

       阿南中校看上去有点像为人友善但不幸在今年农历新年期间骤然离世的邻居,如今每次看到这张海报都会想起这个老邻居 ….........

1.4.2024

欲了解更多有关作者资料请点击链接:phoonyewtien.webador.com


2024年3月29日星期五

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



       昨天在报上看到有关总统奖学金的报导。大标题是:“新加坡艺术学院学生获总统奖学金”。

       根据这位新加坡艺术学校SOTA “创校以来首位”获得总统奖学金学生的获奖致辞:(报载)自己怀着成为世界著名芭蕾舞蹈家的梦想进入SOTA ,历经6年的努力之后,却发现自己的归属不是舞台,“生活不能尽如人意”。(年纪轻轻就讲这样的话?!)

       这名来自乐赛学校高才班的“高材生”在入学SOTA 之后“却逐渐认识到舞蹈不仅仅是舞台表演,也涵盖舞蹈理论,历史,以及编舞方面”,“随着舞蹈家的梦想渐渐褪色,新的梦想取而代之 …....... ”。她说:“我不认为我会是聚光灯下的表演者,但我可以在幕后做出更多的贡献”。再次证明SOTA是“杀梦者”?(见附文)

       而她的新梦想是什么?就是:“选择成为公务员”?!(就有如“新謡”的最终理想就是成为能成功卖钱的流行歌曲而已?!)

       个人不知道这是记者对这位总统奖学金得主讲话的理解还是“诠释”,如果报导准确,或者,这也代表了当今新加坡年轻人的务实心态?人各有志,也许她的决定也没有错,只是如果当初的梦想还没经过真正的“生活”考验就放弃了?!以后做事又能坚持到底吗?

       诚然,无论要成为或下决心要成为一名艺术家都是不容易的,尤其在新加坡这么一个功利挂帅兼传统文化底蕴薄弱的地方,其中有种种不为人知的心灵挣扎以及肉体上的磨难,只有当事者明白。只是,这位总统奖学金得主也显然“太理智”了一点,仿佛不具备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或“世界著名芭蕾舞蹈家”的不计代价不折不挠勇往直前追求艺术理想的心理素质条件?

       (通过报导的感觉)就和我们的许多“精英”一样?这位总统奖学金得主给人的印象是“很会读书”,肯定也很聪明以及识时务?这无疑是获得总统奖学金的重要关键条件之一?问题是:以SOTA“创校以来首位”获得总统奖学金学生为题重点报导,而实际上这位SOTA学生的获奖却是建立在“放弃当初艺术梦想”的基础上?这究竟又是在表扬SOTA 还是讽刺SOTA?!

       这种事到底是悲是喜?该悲该喜?新加坡有许多事就是如此吊诡?!

18.8.2017


为了扑灭对艺术的热情?!

       日前在一个亲戚的葬礼上遇见了一个多年不见的后辈。这个后辈很小就显示出在视觉艺术上的天分。后来也顺理成章的考进 新加坡艺术学校 了SOTA

       近日常听到一些来自不同渠道关于SOTA负面传闻。如:由于校方管理不当而使到许多老师集体离职?学生对此也颇有怨言。也有新闻报导说SOTA的毕业生毕业后有意继续往艺术方面发展者只约有20%

       由于好奇,就问这个后辈对这些事的看法。她表示情况是有点令人无所适从,她还有一年便毕业了,问及对毕业后的升学动向,她很肯定说如果考上了大学,她将不会选读和艺术有直接关系的科目!

       这令我很感意外,因为:从谈吐中可以感觉她对艺术思维的成熟,仿佛已经有一种艺术家的气质,而当年选读SOTA也是一腔热情充满理想,为何几年后,还是年纪轻轻的,却给人一种意志消沉的感觉!

       SOTA也算是在名校之列了,校舍堂皇设备先进,学费自然也比一般普通学校都要贵出很多。建校原意应是要鼓励以及发扬艺术,也是发展“优雅社会”的方式之一?兴建一所艺术学校,原无可厚非,在这方面,政府也肯定投入了无数金钱,只是如今从一个“务实”的现实角度来看,真值得吗?

       导致今天出现的情况,个人怀疑是有关方面对艺术苗子培训思维方面出了问题?SOTA虽然说是一所侧重艺术的学校,但在其他课业方面的要求压力和一般名校几乎没有什么分别,这样的安排不是让这些“准未来艺术家”百上加斤疲于奔命?!这是一种“内行教育”应该出现的情况吗?SOTA应该不是为了扑灭年轻人对艺术的热情而设的吧?

       也许不能相提并论,但记得曾经有个城府很深兼聪明绝顶的熟人,为了扑灭女儿对舞蹈的热情,特意把她带到中国北京,让她见识了作为一个专业舞蹈员过程必须经过的种种魔鬼地狱般的“惨景”,此举果然见效,最终把女儿吓成了一个律师!

       新加坡的许多建设观念都以“务实”为基础,这原非坏事,只是来到艺术,有些“原则”并不能硬套。因为艺术文学往往都是些“无用之用”的东西(有时还难免对“政治”有害?),假如处处以“务实”为前提,那就干脆不要吃力不讨好的尝试去“搞”艺术,如果真有诚意,就应该确保在这个环节里不能有外行主导内行的情况,当然,这样讲不外乎天真,有关方面何曾为判断失误或无知无能而认错?

       绝非本地缺乏人才,或许是个人悲观吧,只是在有关圈子活动多年,总感觉以一路以来的教育以及社会价值取向,绝少有能力以及真正有理想抱负的本土艺术家,能在此地环境氛围当中奋斗而取得所谓“世界级”成就的。

       如果无知的“务实”观念无法改变,就无谓为了某种虚假的门面而浪费纳税人的钱,反正都这么多年了,没有艺术也不会死人,有了“艺术”社会也不见得就比以往优雅?!就老老实实的把钱用在各种社会福利上(可能的话,少纳点税?!),也好过把它轻轻的打水漂入一种无知愚昧的“艺术潮流”里?!

5.6.2017/30.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