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31日星期六


大雅之堂?不雅之堂?


       谢谢上海音乐学院钟之岳副教授的邀请让我有机会欣赏领略到当今中国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中青年两代菁英的(部分)精彩演出,但最终只看了半场便离开了,真对不起钟之岳副教授, 因为 ............
       中国大陆解放前的所谓民乐演奏者除了古琴以外一般只是些民间艺人,由于一般民间艺人文化水平不高,素质也良莠不齐,因此常有人说民间音乐以至艺人难登大雅之堂?
       也许风水轮流转?今时今日民乐的演奏水平以及社会地位和往日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讽刺的是:在此地(不知道中港台的情况如何),大多专业民乐演奏者无疑都能登大雅之堂了,但却往往没有配得上他们技艺的大雅之堂?
所谓大雅之堂也不一定就是设计装潢高雅的音乐厅,更重要的是音乐厅里的观众,毕竟演奏者和听众在相互相对应有的“文化修养水平”上不应该相差太远,不然,便会成了对牛弹琴?
       退一步而言,对牛弹琴还不是最糟的情况?前提是:如果这些牛能一直保持安静而不轻举妄动。最不幸的是这些“牛”不止不会听音乐,还不断做出各种无聊无礼的吵闹行为干扰他人听音乐!不止大牛如此,无知小牛更是肆无忌惮!我就是受不了这些大牛小牛失礼的行为举止,觉得在外来客人面前丢脸而半途离场的。
       很遗憾,但必须说:一般听交响乐的听众都显得比较有文化教养(除了学校学生,无论是名校与否),民乐/华乐观众很多时候都令人失望!可是,在个人的记忆里,从前各种演奏水平以及场地条件都不很理想的年代,华乐观众的文明素质都不会太差,为何如今却每况愈下,一个美轮美奂的音乐厅里如果有好些观众都“行为不检”,这个音乐厅不就成为了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所在的“不雅之堂”?如此除了是种金钱物质的浪费,也没有任何文化艺术教育上的意义?
       从小见大,有关当局(不是指有关演出团体)不知有没有想过,有钱或许可以买到“品味”甚至“成绩”(或代表国家的运动员)?但肯定买不到真正的文化和教养,金玉其外内涵欠奉的东西只能令人产生虚荣心,绝不会使人的素质有所提升,而有怎么样的人民就会有怎么样的国家,反过来说也一样?!
31.8.2019



2019年8月30日星期五


澳洲家书之 75

大家好!



       秋天已到,这几天经常下雨,清晨夜间都寒意甚重,看来要准备寒衣了。
       从上星期五开始到星期一(9/4 - 12/4)是此地为期4天的复活节公共假期,之后便是音乐学院的假期了,所以这几天比较轻松,但也许忙惯了,反而有点不习惯?
       我的论文已经弄得七七八八了,只差打字以及再增添一点篇幅,请帮我查查古琴曲《流水》的唱片编号。唱片就在我的那些华乐唱片里,是一张10寸的艺声唱片。是5张“民族器乐曲专辑”里的其中一张。
       现在习惯每晚都要看一会书才睡,主要因为我通常在夜间做功课,之后看看书能使精神放松较容易入睡。今年带了一些书回来,大约可以看一两个月,都看完之后如果没书可看也许就要再重复再看。希望你们能寄一套金庸的“天龙八部”或“倚天屠龙记”之类的给我,慢慢看大概就能维持几个月了(我一般看得很慢,不舍得一下看完,每次只看一章或一节便见周公去了),书可以以海运寄来,不急。
       今晚煮饭迟了(其实只是下午5点钟左右),因为是秋天的关系,天暗的比较早,油气引来了一大群蚊子,消灭了十多只,蚊子还是前扑后继 .......... 最后只好与蚊子同归于尽 - 烧起蚊香,最后便一边吃饭一边一边和蚊子们一齐“享受香火”,蚊香效果不错,不到几分钟,蚊子先生们已经被熏得晕头转向摇摇欲坠 ......... 于是饭后活动除了善后事宜又多了一项“收尸”。收拾之下,壮烈牺牲的蚊子居然有2 - 30只之多!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蚊香,哪里有心情吃晚饭?!
       终于收到阿菲的信,看来你们那里的活动还真不少,如果真的很忙,不写信也不要紧,只要不时寄点报纸来就可以了。我的信你们每星期都会收到一封吧?
       下次来信,信封上请尽量贴上不同样式设计的邮票(当然是相同票值的),因为这里时常有人向我讨邮票,如果贴小面额邮票,那每次我就会有多点邮票了。
最后祝

和睦和气!

耀田草于15/4/1982

图片:金庸小说《连城诀》,原名为《素心剑》,1960年代曾经在新加坡南洋商报星期天副刊上连载。这是金庸小说里我最喜欢的一部,因为里头有各种真实的人性,从前不相信的一些人事,经过了岁月,如今也深信不疑!据金庸本人说,小说内容基础是建立在一个他老家一个用人坎坷的命运经历之上 ..........




2019年8月28日星期三


澳洲家书之 74

大家好!


       也许是夏日余威,前两天有点热,但过后下了两天的雨,又有点凉意了。
这里的学习生活可以是很刻板的,总是跟着功课表照章行事。
       第一个学期下星期便告一段落了,下学期将在4月底开始,两个学期之间会有两个星期的假期。从去年开始每年从3个学期增加到4个学期,学期多了,实际上课时间反而少了。
       阿康的钢琴老师最近写信给我,说他的学习进度相当理想,但不希望他今年考试,因为这样便会有多点时间弹多点曲子,不必受到考试曲目的限制,这样也好,也可以准备得充分些。
       为了看一部歌剧彩排,今天在音乐学院留到晚上10点半才回家,除了省了4澳元看演出,也可以学习到一些歌剧演出的作业细节。
       这几天水果比往常便宜,因此买了很多放在冰箱里。新鲜的葡萄则现买现吃,现在每天都常吃水果。
       星期一寄了一包葡萄干给在美国的阿诗,是寄平邮的,因此可能要7月左右才会寄到。
       这里一切都好,不必挂念,祝

       一切如意愉快!

耀田草于1/4/1982

老照片:在阿德雷德一个民居花园里的葡萄。


网上照片:澳洲的葡萄。











2019年8月27日星期二


澳洲家书之 73

大家好!


       三月快过去了,现在这里已是初秋,太阳一般还是很猛,但已经没有上个月那样热,最近也没再下雨了。
       音乐学院里的学生来来去去,每年都有新面孔,也不见了一些旧面孔,明年和我同时入学的一大班三年制diploma学生,今年底都将结业,之后便各奔前程,说了再见之后也许以后永远都不会再见了!
       我在机场拍的照片你们都看到了吗?泽江拿给你们了吧?请先替我还钱给她,不知相片拍得如何?
       这里的生活一般都是忙碌的,仿佛总有做不完的功课和家务,作业一个紧接着一个一直到年底总结分数之后才能放松下来。这种生活方式一旦习惯了,空下来时反而不习惯“周身不聚财”似的,这是劳碌命吧?
       到此地两年多了,还没见过车祸,昨天早上到学院的路上在巴士车上就看到了一宗,看样子有点严重,有人横躺在马路中央生死未卜...........
阿康已经上了几个星期的钢琴课了吧,每天都练琴吗?今年有没有准备考试?
       最后请代问候爸妈以及家中个人(见者有份)并祝:

一切如意!

耀田草于25/3/1982

网上图片:秋天景色。
























































2019年8月24日星期六


近年来仿佛越来越不喜欢出门了,因为出门不免乘搭公交,一上公交迎面而来往往都是熙熙攘攘种种陌生的口音和肤色,彼众吾寡,有时还感觉自己是个外国 人 ................

失落的一代?!


       提起“失落的一代”,一般总是指年轻一代。其实现在看来,今天新加坡中老年一代更像是失落的一代?!
       为何说如今的中老年一代更像是失落的一代?远的不说,就说战后1950 - 60年代出生的那一辈人罢。在短短的5 - 60年间,因为科技的飞速发展,他们经历了他们前人所未曾经历或可以想象的种种快速转变。其中包括了教育,价值,生活娱乐方式等等等等 ……………. !许多潮流事物的涌现,更令人措手不及 - 你还没来得及看清楚,便已成为明日黄花和过眼云烟!
       回顾往昔再看看今天生活中的种种,如普通日常电器用品电话,雪柜,电视等等当年的“奢侈品”都早已如“旧时王谢堂前燕”一般“飞入寻常百姓家”。而音响科技更是一日千里 - 从各种转速,容量有限又使用不便的黑胶唱片飞速“进化”到今天方便携带容量超大的电脑数码重播硬件了 …………. 手机电脑这1 - 20 年来的普及以及推陈出新的速度更是令人惊叹不已!
       有些地方的人文风貌可以几百年不变,新加坡却是马不停蹄似的日新月异,除了市容改变得快,人民的文化价值精神面貌也(因教育政策而)“与时并进”,再加上近年来各种东西方潮流以及移民文化的冲击,今天的新加坡对我们这些“1950 - 60后”来说,虽然谈不上完全陌生冷淡,但比起昔日的亲切温暖,仿佛已经是另一个世界了,有时真有点“乡关何处”之感!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50年前的世界是很难想象的,对当年的“1950 - 60后”来说,50年后的今天何尝不也如此?所谓“代沟”每一代人之间都会有,但眼前仿佛是空前巨大?!
       在方言“被消灭”多年之后的今天,如果你不懂英文或英文不好,再加上不懂电脑,除了无法上网去处理一些生活上的杂务琐事(例如申请工作,执照,护照,缴交各种费用或罚款等等),有时就连乘公交地铁也可能会晕头转向?面对这种前所未有的困境,会不会蓦然悲从中来,感觉像是被时代遗弃了?!
       或许每一代人都会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都已是老生常谈,但看看今天黑白美丑不分,价值混乱的世界(STOMP以及(某些)大学生,校长,政客,医生,律师,媒体的表现和表演?),今天一息尚存的“我辈中人”是否更有理由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
       接下来的“1970 - 80后”可能很快也会成为失落的另一代(或许有些已经开始感觉“失落”了?!)?他们这一代人因为所受的教育“性质”不同,也许没有太多文化传统价值方面的失落感,但面对更多或许是“过早被逼退休”的生存生计危机 - 如果不幸中年壮年失业被裁!若然?!他们是否也一样会感觉像是被时代遗弃了?!
       也许?无论什么时代的人都会有失落之叹,中国古代诗人贺知章便曾感叹: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贺知章还算幸运,毕竟也只是告老还乡(并未曾失业?),乡音也依旧无改,我们呢?!
29.7.2016

印章:乡关何处。





2019年8月23日星期五


音乐会一定要有外行“大人物”到场“指教”?........... 昨晚为了某种情面关系出席了一场音乐会,感觉其中“江湖意味”甚浓,再加上令人难以消受的“震耳”乐声!无奈半场后就落荒而逃 …........ 边逃边想起这篇旧文 ….........

一定要有部长出席?!


       不知道是种“传统”,还是一种不成文的“习俗”?新加坡艺术界团体等人无论展出或演出往往都喜欢有个部长当主宾来“增光”(也不管这个部长懂不懂或喜欢不喜欢?!),英文仿佛叫做 to grace the event
       请部长来或许有利于有关活动的宣传?或许有利于取得赞助?如果部长本身对有关文化活动内涵有兴趣或甚至有所涉猎,那更是“两情相悦”两全其美了!只是这种“机遇”在现实中少之又少!对日理万机的部长而言则可能只是一种工作上(或以外?)必须的亲民活动或“酬酢”?与艺术和兴趣无关?这种事多了,也不知道会否有无名无奈的烦闷(当然这种感觉只能放在心里?!)?
       设身处地来说,一个人如果常常需要去做一些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事,除了“公事公办”又有何乐趣可言?如果只是虚情假意逢场作戏,“占据”了最好的位置,看自己看不懂或不喜欢的演出,除了是一种浪费,又有什么意思?!艺术原本是为知音而来?在现实中,却有许多一流演出,因为种种原因,真正内行和有兴趣的人往往只能坐在二三线的位置或望门兴叹!这些搞演出的人到底是什么心态?!
       对有关团体而言,为了这点“荣幸”,除了必须遵从种种有关条规和安排,还因为有部长在场,凡事都不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有时还要“连累”买票而来的观众起立或鼓掌欢迎欢送?这样有意义吗?
       据个人所知,在中港台的艺术界这样的情况相对比较少(也许是那边厢的大人物更加忙碌?),一般请来的主宾都是有关圈子里德高望重的行家。如此除了氛围会更融洽愉快,也没有那种令人觉得趋炎附势的感受?
       并非狂傲自大,只是艺术的精神本来就应该是自由自在自力更生的,如果少了这份自信和骨气或没有一个知识分子应有的气节,这个“艺术”还值得追求和尊敬吗?
       最终,部长的出席真能提升或证明有关艺术的高度吗?如果没有部长的“加持”而使得演出/展出“失色”?或许,只能怪自己的水平不好或运气不济吧?!
26.8.2017

图片:刘天华的二胡作品曲名(烛影摇红),令人联想起那些在黑暗当中脆弱以及摇摆不定的艺术人格 …...........


聆听二胡独奏“烛影摇红”请点击链接:



2019年8月22日星期四


澳洲家书之 72

大家好!


       一个月过去了,这几天越来越少下雨了,天气也没有前些时候那么闷热,大概是秋天要到了,此地4月就是初秋了。
       这里仿佛什么行业都有可能罢工!(除了殡仪馆?)上个月就有学校教师罢课,一直闹到现在,教师和政府之间还僵持着,政府一度还强硬警告教师,如果继续旷职将会开除云云,幸好只是中小学教师罢工,对我们没有影响。
       昨天收到阿诗的明信片告知已收到我寄给她的葡萄干并吃的很开心云云 ........... 她说今年只有3个星期的假期,因此她妈妈叫她有3个月的长假才回来,如此比较合算。她说这样长的假期只可能在毕业之后才可能有,因此也许要等3年后才能回新相聚了。
       虽然天气不那么热了,可是蚊子还是很多!今晚回家迟了,煮饭时天已黑了,因此引来很多不速之蚊,吃饭的时候还要忙着“招呼应酬”它们,但坐下来写信之前已经把这些家伙一一消灭,现在是形势一片大好。
       最后问候爸妈哥嫂以及顺发,并祝:

       健康愉快!

耀田草于18/3/1982

网上照片:澳洲老师罢工。






2019年8月20日星期二


澳洲家书之 71

大家好!


       又一个星期了,这个星期的天气可说是变幻莫测,时而炎热难当,时而雷雨交加,令人防不胜防也烦不胜烦。下雨时固然凉快,但雨后却更加闷热,幸好已是夏末,下来的气候应会好些。
       热天是蚊子最猖獗的时候,每晚都要点蚊香才能睡好,也免得蚊子先生整晚在耳边唠唠叨叨(要求加薪?!)。
       上星期六受邀到一位洋同学家吃晚饭。他们的住家四周都是花草树木,因此蚊子们便顺理成章的登堂入室四处观光!于是,我们一边进餐,蚊子也一边进餐!对此,这家人似乎已经习以为常(如今想来,可能他们体毛繁多有防蚊作用?蚊子一旦进入“毛林”便晕头转向?),我们被逼入乡随俗的就惨了,因为当晚的蚊子用的仿佛是“蚊海战术”,杀之不尽,从来见过这么多蚊子就是,结果吃完这顿饭手脚就痒上好几天!
       你们的云顶之游玩得还开心吧,时间似乎短了点?
       阿康开始学钢琴了吧,大嫂每个星期都带他去上课吗?相信明年他就可以自己去上课了。
       你们如果寄报纸来的时候可以同时寄几本红烟纸给我吗?不是要抽烟而是另有“正当”用途。(按,练习后用来吸干长笛键垫上的水分)
       在此问候爸妈哥嫂,并祝:

       身心愉快,笑口常开!

耀田草于11/3/1982

老照片:在同一个屋檐下的老auntie 们。












2019年8月19日星期一


清晨行脚

       孩子还小的时候,有好几年的时间几乎每天上学补习课外活动都要开车载送,孩子的学校最远的时候在东部的淡滨尼,而我们家在西部的巴西班让,一东一西,路途遥远,开起车来又何止“几够力一下”?!而一星期至少有5天风雨不改的都要起一大早抓紧时间完成这个另类“国民服役”。从东部赶回西部后马不停蹄的还要载太太到市区上班才算功德圆满!如今回想,也不知道当年如何能如此“勇猛”?!
       现在孩子都大了,太太工作地点离住家也不算远,不必载送,如今也不再开车,每天早上便陪她步行到车站搭车上班 ….........
20.8.2019

照片1:到车站的小路。


照片2:回程。


照片3:长沟细流。


照片4:家门在望。


照片5:也是小桥流水?


照片6:桥上眺望。



2019年8月17日星期六


一点感想

       昨天下午受邀到大会堂连续听了两场由多个国内外音乐团体联办并由新加坡古琴协会以及新加坡龢楽斋古琴艺术中心承办的古琴艺术节讲座。
       可惜未能躬逢其盛出席有关音乐会,但从讲座安排呈现的点点滴滴都可以感觉到主办者(尤其是钟之岳先生)所付出的种种辛劳以及殷殷诚意。
       两位主讲者 -“昆曲王子”张军先生以及古琴演奏家戴晓莲教授都是有关业界的个中翘楚以及一流人物,在分享其艺路历程当中以及背后种种不为人知的奋斗辛酸更令人动容也大开眼界。
       个人对古琴音乐一向都很有兴趣,对昆曲只能说是认识肤浅,听了张军先生妙语如珠声色并茂的解说以及精彩示范之后,总算对昆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虽然乐种形式有别,但两位讲者的言谈有个共同点,简单来说就是:继往开来。以这两位名家的深厚的学习奋斗背景,“继往”的能力和意愿都是无可置疑的。但如何“开来”却仿佛很难有个定数,因为这个题目很大,其中有太多错综复杂的因素,而这些因素往往也在“与时并进”和变化?与此同时,在做出有利于眼前“市场”的“创意”之后还能否持续“乘胜前进”?之后又能持续多久?另外,“创新前进”有时也是把双刃剑,在争取到新受众的同时是否也会失去一些旧的受众,也同时伤了他们的心?
       个人浅见,所谓“创新”有时也难免和事物原来的性情本质有所相悖?例如原本的文化气质或乐器音色音量特性特点?西洋音乐里的巴洛克和古典都曾经被流行化或摇滚化,最终也不了了之未能成其气候?同时别忘了,西洋古典和西洋流行音乐之间还有藕断丝连的血缘关系(毕竟还是同文同种?),中国传统音乐和流行摇滚的跨度却是跨越文化和传统,难度莫非更大?
       以上只是个人长时间以来的不解之惑,也还未有定论,作为一名业者,自觉在创新意识上没有许多其他行家的“果敢彪悍”,但更愿意顺从一己心性,然而未到千般 …....... 也只能说是人各有志相互之间也无可厚非,其中成败是非?最终或许就有如戴晓莲教授答问时所言:(大意)世上许多事物的兴衰存亡都离不开“大浪淘沙”,时间是最好的判断者 ..................
18.8.2019

有关演出特刊照片1:美轮美奂图文并茂的演出特刊。


有关演出特刊照片2:中国上海音乐学院古琴教授戴晓莲。


有关演出特刊照片3:中国国家一级昆曲演员张军先生。




2019年8月16日星期五


澳洲家书之 70

大家好!


       一向都在星期四晚上写信,因为明天是假日的关系,这星期提早了一天,你们一般是哪一天收到信的?
       今天是第一学期最后一天了,从明天开始就会放假到三月尾。
天气正在逐渐转凉,白天有时还有点热,晚上一般都很凉快,天气渐冷蚊子也没那么多了。
       新加坡最近如何?家中各人都好吧!
       最近房租又要涨了,以往每个星期的房租是A$23,煤气,电费另计。如今从月底(24/4)起,每星期房租为A$25(电费也包括在内)这里的煤气电费原本每3个月交一次,根据一个固定/平均的收费率计算,若有时不小心用量超标就要多付,用电少就自己“吃亏”。因此如今房租包括了电费就可以放心用电了。
       家里的“制衣厂”也开工了很久了吧,应该很忙碌吧,生意如何?
       最后问候爸妈哥嫂和Danny,并祝

       一切如意!

耀田草于7/3/1982

老照片:昆士兰音乐学院竖琴教授Mrs Una MorganMrs Morgan为人和蔼可亲,除了教导竖琴也负责视唱练耳课程集体课,我从她那里学习到很多关于竖琴写作的传统以及现代技巧。










2019年8月15日星期四


任性

       这两天FB上有两则昔日人民协会的回忆,引起了一点感触。
       如今回望人生种种,更感觉自己是个任性之人,有时更是不计后果的任性,也许基本没有什么胡作非为,因此上天一向还是比较眷顾?这点,虽然个人宗教意识不强,还是选择相信冥冥之中有个主宰,换句话说就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其实,所谓“任性”,也有随着自己的性情而为的意思?其中或有好坏之分,其本质还是一种人性的表现?当年懵懵懂懂的选择了音乐和作曲作为一份事业以至后来毅然离开人民协会,放弃了一份薪水不高不低但稳定的“政府工”,也许年纪不同,现在看来仿佛有点任性?因为:当年除了没有考虑个人和家庭收入问题(当时已有家庭孩子),也没有体谅父母亲友以至上司的关切心情,为了所谓的“艺术理想”就“义无反顾”,是否也有点不近人情?
       离开人协之后,继续在南洋艺术学院任教兼担任音乐系系主任工作,间中也教些来来去去的私人学生,但这些都是part time性质,主要在事业上的“活动”都还是作曲和编曲,以如此工作情况,还能维持一个合理的收入,以新加坡甚至世界标准都是一种奇迹?当然,这除了存在收入不稳定的因素,也要看“天意”(有没有人委约?)。
       没有一份“稳定固定的工作”有时不免也会有点“风雨飘摇”的感觉(一点也不浪漫的“雨景”),但其中“优势”是时间自由,随时可以“接订单”,不像那些在大学里教书的同行那样时常因为种种工作上的顾虑以及时间条例限制而失去了许多机会?关键是:来到委约,往往过了这个村就没有那个店,放弃了这个机会也许就再没有下次了?因此,我通常是来者都yes!(除了写流行歌曲),有一次“饥不择食”似的没想清楚就接下一单几乎是mission impossible 的编曲委约工作 - 在一个月内必须完成十多首乐队编曲外加抄电脑分谱的“活”(平均2 - 3 天要完成一套总谱加所有分谱),一向以工作效率见称的我,那回差点连晚上睡觉的时间都没了!
       全职作曲/编曲生涯有时就是如此“残酷”,甚至毫无选择?但另外来说,能有这种“残酷” 经验也是一种幸福,不是每个人经常都能“盼到”?无论如何,总好过天天望穿秋水过尽千帆都不是?
       “任性”的结果可能是理想的实现,可能是场噩梦,也可能好坏参半,但不敢“任性”,最终也许什么都不是?
16.8.2019

老照片:1970年代在新加坡大会堂人民协会华乐团演出彩排后留影。左起:朱文昌,潘耀田以及故友杨培贤。



2019年8月14日星期三


澳洲家书之 69

大家好!


       这个星期几乎每天都在下雨,今天下午才得以“重见天日”,只是相见争如不见,因为太阳一出来,又会热得令人心烦意乱。
       这里的巴士司机有男有女,一般年纪多是40上下,不知是否精神不很集中,经常会有“走错路”的事,去年我也碰过,这个星期又遇到两次,其中一次,也许同车的人都已见怪不怪,也没人有什么反应,我还以为自己搭错车!
       前两天寄了一包葡萄干给阿诗,葡萄干只是A$2.23,邮费却要去A$18.50(几乎等于新币50大元了)!这是空邮的费用,大约一个星期可以寄到。如果海运则要3个月,但费用只是A$4.80。我想今年内会再寄两三次,提前3个月用海运邮寄。
       上个星期有个朋友载了我去唐人街一趟,买了很多中国罐头,杨协成罐头以及腊肠等等以及一些调味品。只去了一间华人商店就把东西买得七七八八了,也懒得再去另一间,这里居然也有鸡精卖!(每瓶A$2
       爸妈都好吧,这里一切如常,不必挂心。
       祝:

       健康愉快!

耀田草于4/3/1982

网上图片:中国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