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22日星期三

梁荣平先生是我的老师,这篇文字是12年前应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之邀而写的。那时梁先生还健在,流光荏苒,蓦然之间,梁先生已离我们去,这篇文字也从平静的描绘化为深深的思念。



记念梁荣平先生



一般认为:一个有成就的作曲家,必须符合几个基本条件:(一)作品多,(二)作品好,(三)长期不断的持续创作,(四)作品有影响力。从梁荣平先生五十年来不断的创作历程来看,可说是不中亦不远了。


梁荣平先生的创作范围包括了交响曲,协奏曲,歌剧,清唱剧,室内乐,大量的合唱,独唱作品以及各类型的中西器乐曲。近几十年来在本地从事演唱和演奏工作者,很少没有接触过他的作品。而就如莫札特的音乐一样,许多他为本地专业或业余个体所“量身订制”的作品,都有其鲜明的个人烙印。值得一提的是:很多这些作品都是在根本看不到所谓“文艺复兴”曙光的年代里默默“埋头”创作的,在当时的环境,需要有很大的热情和坚持才能做得到。


梁荣平先生的创作在文艺生态环境什为恶劣的六七十年代可说是开风气之先,他独一无二,个性强烈的旋律写法曾引起不少的议论和质疑,但他的创作方向始终坚定不移,作为一个作曲者,可以想像,当年的他是非常寂寞的。因此如今再重温,这些过去的努力和贡献显得格外珍贵。虽然他是新加坡音乐界先锋人物之一,曾任新加坡有史以来第一个具有完整编制的交响乐团的指挥,新加坡教育学院音乐系主任以及新加坡最有历史的合唱团之一的星市合唱团的创团者和乐务领导。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个活跃和举足轻重的中心人物。但本质上他却是个处事低调,与世无争的人。梁先生对后辈一向关怀备至之余,也很能认同及欣赏同行们在专业上的成就。除了为人心胸广阔,最稀奇和可贵的一点(无论放诸新,中,港,台):这么多年来,人前人后,个人从未听他讲过任何人的一句坏话。但在必要时,他也会挺身而出,仗义执言。是个少有的,和极有原则的人。


在梁荣平先生作品里所显现的风格,相信和他的个性气质有很密切的关系,这些前后呼应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意识,就犹如苏俄作曲家从鲍罗定(Borodin),柴可夫斯基 (Tchaikovsky)以至近代的普罗可菲夫(Prokovfiev)和索士塔克维契(Shostakovich)之间“一脉相传”的俄罗斯民族气质,从梁荣平先生早期的声乐作品以至近期的交响作品如《林中喜宴》等等的创作历程里,我们可以清楚看到在他个人的创作思维范畴以内所一直保有的一份跨越区域,时代和风格的独特个性。这点对艺术家而言是非常可贵的,令人联想到前述的俄罗斯音乐的民族精神的保留,进化与净化过程,也体现了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谦和的处世作风,我想这也是他之所以能够普遍得到国家和本地音乐界认同和尊敬的原因。


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在成为一个好的音乐家之前,必须先是一个艺术家,而要成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先从做人开始。在向梁荣平先生学习以及交往的过程里,我对这番说法有深刻的体会。



原写于16.07.2000修改于21.2.201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