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4日星期一

鹿鼎记的启示

         最近在整理杂物时偶然发现一套“失踪”已久,扉页都已发黄的金庸《鹿鼎记》。距离上一次阅读,已经是20年前的事了,书里头的许多情节细节都早已模糊。
         《鹿鼎记》是金庸最后一部武侠小说,写于1960年代末,有人认为这是金庸武侠小说里的巅峰之作。此言并不夸张,实际上,它不只是一部划时代的另类武侠小说,也是颠覆了一般武侠小说情理内涵,把种种人世间的不平和悲愤轻轻化作谐虐幽默,再深入浅出的成为一部雅俗共赏佳作。值得一提的是:《鹿鼎记》的内涵气质就和其故事的主人翁韦小宝一样邪中带正却又玩世不恭。
         一开始对《鹿鼎记》这个书名不甚理解,展读后才知道作者为书取名的深意。《鹿鼎记》的书名来自“人为鼎镬,我为麋鹿”就相等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一样无奈和悲惨!
         作者在书里提及:“鹿这种野兽,虽然是庞然大物,性子却极为平和,只吃青草树叶,从来不伤害别的野兽。凶猛的野兽要伤它吃它,它只有逃跑,倘若逃不了,那只有给人家吃了。”
         汉书上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后来便有“逐鹿中原”的说法。鼎原来是古时一种烹调用具(当然也可以用来烹调鹿肉),但在中国古代也代表了一种权威,在争权夺利的情境之下便产生了“问鼎”和“逐鹿”。其中道理无论古今都一样,若以现代的说法,“鼎”就相等于“枪杆子里出政权”,而“鹿”就是政权下的人民?!
         几千年过去了,人性世情却仿佛没有什么改变。今时今日看看四周,放眼世界,也只能无奈的说:或许不外都是“因果”?!而如果“天下”依旧 - 不能改变为老子李耳心目中理想的大同世界,善良的人也只能永远是鹿!幸运一点的,每天照样与世无争的吃青草树叶,怡然自得。不幸的,那也只有给人家吃了!
         《鹿鼎记》给我们的启示是:“鹿”和“鼎”的事不只发生在强国和弱国之间,也发生在暴政下的政府以及人民之间。而弱者也只能永远是鹿!

5.7.2016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