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3月3日星期三

贵贱



        近日在网上看到有留俄青年指挥家当 Grab Food delivery 食物送递员的视频报导,一时议论纷纷,看到的评论一般都比较正面,如“能屈能伸”,“职业不分贵贱”等等等等 …....... 突然回想起1960年代末刚从学校出来时的一些情景。

       那时刚开始自学笛子,琵琶也懂得一点皮毛,每天不务正业一心只想着音乐,但“读完书”离开学校之后,除了自己的日常零用开支所需,总要在经济上对家里有点贡献,也许思想简单胸无大志(好几年前胸口倒不知为何长了个痣,而且有越来越大之势,可惜此痣非彼志!),那时对人生前景期望不高,只想有份工作收入,每天下班回家能玩玩乐器也就心满意足不虚此生了。问题是:那时只读到中四,成绩也不好,连当个普通文员的资格也够不上,只好到工厂打工了。

       记得在国民服役之前有一阵子曾先后在裕廊工业区的日本桥石轮胎厂 Bridgestone 以及武吉知马九英里山景道一带的南顺工厂从学徒做起,每天天还未亮就要起床准备上班,一个星期工作5天半,早上7点钟开工,每天工作八小时不包括午餐休息时间,每日工资S$3/- ….... 虽然当时年纪轻但谈不上力壮,几个月下来粗重的工作令人渐渐感觉有点吃不消,最主要还是:这不是我想要的工作(更谈不上兴趣或追求),只是没有选择的余地而已,后来幸亏有机会到一些学校去当华乐队指导员而得以“脱离苦海”。从好的方面来说,也算是多少体验过生活了?

       抚今追昔,是的,我们不应该看轻某些职业,但在许多华人(也许也不只是华人而已)的传统意识里,职业难免还是有贵贱之分?以前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便能当官),如今也许价值有所不同,但潜意识还在?再有就是一个人性“势利”的心态,如果有女儿要嫁人,女婿人选人品一样好,但一个是工程师,一个是清道夫,凭良心说,你会如何决定?例外的情况也有,但多和金钱以及外国有关,例如一些西方国家的清道夫薪水待遇不错,他们有时还会看不起一些待遇不比他们好的文员,更谈不上自卑?至于“社会地位”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除了金钱因素,职业和事业也有所不同?所谓“职业”,一般都只是打工性质,但“事业”却往往和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有关,对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而言,(对理想的)“追求”往往比对金钱的考量更为重要!例如画家梵谷或作曲家舒伯特,他们或许穷得家徒四壁,在世时作品没人赏识,但他们应该不会想过要改行吧?!

       谈及改行或“转行”,不知曾几何时在此地,一个人如果在40岁上下不幸失去了工作,很多时候都很难再找回一份工资待遇或工作性质相等相近的工作,于是你在德士上时常都“有幸”会遇到一些昔日高薪高位甚至老板级人物在被迫“体验生活”,为何我们只关心关注音乐指挥家而忘了这许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他们不也都是人才吗?!

4.3.2021


老照片:1970年代初摄于大巴窑大智中学,当时在哪指导华乐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