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9月23日星期二


从新闻报导谈起

       记得从前的媒体报导都名之为“报导”,也不知曾几何时“报导”变成了“报道”。仔细玩味“报导”与“报道”,似乎前者有引导读者听众去了解某些时事情况的意味,感觉比较谦虚客观(毕竟新闻不是来自报导者,他们只是个传达消息的媒介而已),而后者则予人一种比较自我,仿佛理直气壮,但语气稍为主观的感觉。

       另外:新闻报导除了讲究准确,有时(或有时)还有传播知识的“副作用”。因此新闻报导也有教导(教育)或误导的正反“功能”。从一个亲和力的角度,新闻工作者除了不能“高估读者的智慧”(以致“曲高和寡”而不能娱乐大众以及有效的传达信息)以外,也不能有意无意(或无能的)低估读者的智慧,或只迎合一般读者的“视觉口味”。                    

       今天在联合早报上看到标题《共和工院与中国CME合作让学生掌握移动音乐科技》的新闻报道。

       一开头,有关记者曰:“一首好歌的诞生,往往是从音乐人突如其来的灵感开始,灵感来时如果还在找乐器和纸笔,灵感可能消失得无影无踪。这个体验相信许多音乐人并不陌生。可是,随着移动装置的进步,这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已得到解决…………….. 现在,一台平板电脑和一个键盘就能让音乐爱好者随时随地进行编曲录音,移动音乐创作为音乐人提供的便利不可小视。”

       以上言论,咋看之下似乎并没什么不对,也挺正面乐观,但如果仔细点,或从个稍为高一点的专业要求来看,其中除了有Yes and No(见仁见智,例如:所谓灵感,往往“灵光一闪”的并不一定都是“好点子”,更多时候它只是一种不成熟的想法或误会!好的创作除了有赖天赋天分以外,要成就一件优秀的作品,更需要的是扎实的基本功,技巧以及百折不绕的精神。事实上,真正的灵感往往“悟自”一个人长久以来的勤学苦干甚至失败经验,没有捷径!)以外,也没有多少新意和深度。这就有如我们向一个文字工作者推销一个高性能手提电脑一样- 只是强调工具上的便利(有关报导甚至没有提及音响素质的问题,在音乐里,这可是个关键性的问题),并没法解决其创作才情方面不足或欠缺修养的问题。在知识的世界里,工具从来也不是个最令人头痛的问题,但才情不足,却可能令人绝望!这点对于各行各业都一样,媒体记者,新闻编辑想必也未能免俗,但他们或许不必因而感到绝望,因为今时今日,媒体“成功”的最重要原因不一定是才情,而更需要的可能是这副联:

世事洞明皆门路,人情练达即前程。

23.9.2014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