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5日星期日

慎终追远?

         昨天在网上看到了标题《文化小坡中文书市枯荣笔记》的文章。
         作者以回忆的心情以及洋洋洒洒的长篇文字详尽叙述了新加坡华文书店的兴衰,这里头除了同时映照了本地华文教育的兴衰,种种“共同的记忆”也难免多少触动了许多1960 - 70 年代本地末代华校生的“悲情”?
         之前也读过一些味道相仿文章,个中“情怀”都不免有若隐若现的叹息成分。只是叹息归叹息,现实归现实,其中许多作者(华校生?!)在当年母语华文面对劫难时,又都做了些什么?现在来写这些另类“伤痕文学”,和老派的读书人所讲究的“读圣贤书,所学何事”仿佛也没有什么瓜葛?!除了“自怜自叹”之外又于事何补?若要感叹,或许就感叹自己读了“圣贤书”之后却还是无法沾染一点文天祥的正气吧?!(今时今日还有这种思想当然也未免天真?!)
         诚然,人在屋檐下的心情以及无奈都是可以理解的,但“已上岸”的“为虎作伥”之余还“无病呻吟”却总令人不齿。
         绝非语言沙文主义(在此地也绝对轮不到?),也无论今天的价值观导向如何,华文华语还是我们这一辈人的父文母语,也是我们父母祖上的祖上 ………… 的语言。
         慎终追远,不是一种人性的高贵情操吗?但现实里,为了既得利益或只是将自我陶醉无病呻吟诉诸文字,其中所不经意所流露出来的“欺师灭祖”“贼喊抓贼”丑态却屡见不鲜!幸亏(?!),本土下一代对此可能也早已麻木不仁了?!感情隔了一层新移民下一代对此大约也会无动于衷?以后又会是什么光景?!
         清明节早已过去,但每当看到这类显然是饱受母语熏陶,文笔上乘的“怀旧”文章,总会想起宋朝高菊卿的诗句:

南北山头多坟田,
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
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塚上,
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
一滴何曾到九泉?!

        人心不古,自古已然?此时此地,于今尤烈?!

6.6.2016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